最大的原因在于以曹爽自己的认知,他和司马懿根本还没到要拼个你死我活的程度,次要原因则是和司马懿对抗的风险性。
在晋书和三国志里,曹爽一党把持大权,引得怨声载道,又处心积虑对付司马懿一家,几乎是把对方逼得忍无可忍了,才出来主持大局灭了曹爽这伙人。但这是在司马家建立的史观里描述出的情况,与实际出入很大。
曹爽的亲信何晏担任吏部尚书掌管人事任命权,但他的上司是司马懿的弟弟尚书令司马孚,把政务机构都交给了敌人来管,哪有这种打压法?司马师在高平陵之变时担任中护军,这个官职负责武官选拔并掌控一部分禁军,属于非常重用的职位,司马师之前担任中护军的是曹爽集团的核心人物夏侯玄,曹爽如果把司马懿当成敌人会放心让他儿子来当中护军?
三国志和晋书中都记载曹爽为了架空司马懿而将司马懿从太尉改为太傅,但司马懿成为太傅是曹叡刚去世那会的事,两人当时并没有发生任何冲突,连三国志都记载曹爽当政初期对司马懿态度非常恭敬,“恒父事之,不敢专行”,这就自相矛盾了。其次司马懿在曹爽辅政时多次领兵出征,还否定过夏侯玄的改革方案,说明太傅这个官职并不妨碍司马懿参与军政事务。曹爽的官职是大将军,他奏请司马懿当太傅是为了让司马懿的官位在自己之上,这反而显示出曹爽做事谨慎,三国志记载曹爽年轻时就是“谨重”的人。
关于曹爽各种行为不轨的记载也是值得商榷的。司马懿给曹爽定罪时说他谋逆,又私取明帝才人。谋逆肯定是扯淡,而私取才人这事,晋书说是私取十一人,三国志先说是七八人,又说曹爽作诏书发才人五十七人送往邺台,整个事件写得不清不楚。私取才人的时间是正始九年(248),这时明帝曹叡都死了九年了,服侍过他的人估计不少都已经三十开外,与其说曹爽是为了满足个人淫欲,他帮这些妇女再就业的可能性还高些。
至于说曹爽任人唯亲,扰乱朝政。曹爽用人并没有多大问题,他征辟过裴秀、王浑、郑冲、卢钦、鲁芝、羊祜、王基、荀勖等人,即使曹爽倒台后,这些人在魏末晋初司马家当政时也是重用对象。曹爽还任命司马懿所推举的王昶担任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豫诸军事,负责对吴作战,并没有排斥亲司马家的官员。
其次为曹爽选举人才的何晏也是很有才能的人,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御史中丞傅咸上疏里提到“正始中,任何晏以选举,内外之众职各得其才,粲然之美于斯可观”,何晏作为司马家的政敌,去世四十多年后还有西晋大臣称赞他的选举做法,可见他在任时做出了相当不错的成绩。然而魏略里称何晏为“台中三狗”之一,使得后人以为何晏等人败坏官场。
曹爽兄弟在史书里也被塑造得十分无能,实际上曹爽的弟弟曹羲是一名出色的学者,他和其他几位官员一起编撰了论语集解,还写过文章探讨九品中正制和肉刑等问题,反对司马懿所提出的大中正制度。显而易见地,他和曹爽并不是什么酒囊饭袋,而是有一定政治抱负的人。
曹爽在任期间发动伐蜀导致大军惨败,人员损耗严重,史书里也把这当成了曹爽和司马懿决裂的开始。晋书里说司马懿反对伐蜀,却没有记载他提出了任何主张,其子司马昭反而担任了征蜀将军的要职,辅佐主将夏侯玄,所以司马家对这次行动可能是十分配合的。司马昭战后给了个议郎的闲职,因而司马昭对这次战败应该是负有重要责任。
至于曹爽和司马懿的矛盾,主要来自于两人的治国方针不同。曹爽任用何晏夏侯玄等名士,针对曹魏存在的诸多弊政发起了改革,史称“正始改制”,而这场改革牵涉甚广,引起了当时诸多官员的不满,而司马懿的态度是反对这些举措,因而朝堂围绕曹爽和司马懿逐渐分裂成了两派。
简单来说,曹爽认为他和司马懿只是单纯的政见不合,并没有发展成相互迫害的关系,相反曹爽还十分重视司马家的意见,不但授予司马孚司马师等人要职,还让司马昭出任伐蜀行动的副手。魏末传里记载曹爽的亲信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时前去拜访司马懿,司马懿为了骗过曹爽等人假扮老年痴呆,李胜看到司马懿衰弱的样子居然忍不住流出了眼泪,回去向曹爽汇报情况时也感到十分哀伤。
因此,当曹爽得知司马懿发动政变时,他并没有想到司马懿会取自己性命,就连帮助司马懿的老臣蒋济在得知司马懿要诛杀曹爽等人时也感到十分诧异,最终甚至气病交加而死。
桓范建议曹爽带着皇帝曹芳前往许昌号召各地前来勤王。许多人认为如果曹爽这样做可以轻易摆平司马懿,但首先曹芳的命令并不是万能的,身边带着曹芳的曹爽兄弟此时连跟了自己多年的洛阳禁军都命令不动。
其次许昌在豫州,根据史料,此时号令豫州军的可能是荆豫都督王昶或者豫州监军毌丘俭,前者是司马懿举荐的,后者曾是司马懿的部下,对曹爽而言,这些人最多当个和事老,不出卖自己就是好事了,很难指望他俩去和司马懿拼命。扬州都督王凌和青徐都督胡质的资历比司马懿还老,根本不是曹爽的党羽,河北都督程喜也不是曹爽提拔的人,唯一靠得住的只有雍凉都督夏侯玄(其实从这里就能看得住曹爽并没有违规提拔,任人唯亲)。
况且曹芳这时也已经十八岁了,有治理国家的能力,曹爽手上没有军队成了光杆司令。如果曹爽拿曹芳当自己的王牌,谁能保证曹芳一定会听他的话,而不是直接下令来勤王的将领废掉曹爽?就算曹芳全力配合,曹爽对这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又该如何对待?最好的结果曹爽是给他们加官进爵共享权力,合作对付司马懿,其次是他们居中调停,令曹爽让出一部分权力给司马懿等人来摆平事件,差一点的情况是对方直接让曹爽下台悔过,自己亲自辅佐曹芳平叛,最差的情况是双方为了争夺军队指挥权当场火并。
但无论发生哪种情况,高平陵之变对曹爽的威信都会形成巨大打击,曹爽迫于现实很可能必须放弃自己的改革。因此站在曹爽自己的角度,他选择向司马懿投降是可以理解的,虽然事后证明他高估了司马懿的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