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智略与辉煌的战绩,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群人,就是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能力天花板的武庙十哲,你们知道都有谁吗?
庙十哲,男人的梦想天花板原创 文史流氓 历史超有料2025年02月07日 06:00 河北 105人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群人物,他们以非凡的智略与辉煌的战绩,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群人,就是堪称中国古代军事能力天花板的武庙十哲,你们知道都有谁吗?
(主祭)姜子牙
姜子牙,周朝开国太师,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他虽非武庙十哲中的直接一员,但作为主祭,其地位无可撼动。
姜子牙辅佐周文王、周武王灭商建周,立下赫赫战功。他的军事思想和兵法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具体的历史年份已难以考证,但姜子牙的智慧和谋略,至今仍被后人所敬仰。
1. 张良(配享)
张良,字子房,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他出身韩国贵族,因国破家亡而矢志抗秦。张良以卓越的战略眼光和深远的谋略智慧,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鸿门宴上,他巧妙运用智谋保护刘邦脱身;暗度陈仓、虚抚韩彭等战役中,他以声东击西和分化瓦解的策略取得关键胜利。
刘邦称张良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张良的智慧与贡献,成为汉朝开国的重要基石。他的主要军事能力体现在谋略二字上,虽不擅长亲自率军作战,但辅佐明主刘邦却是如虎添翼。
2. 田穰苴(右列)
田穰苴,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时期齐国大将。在齐国面临晋、燕联军进攻的危急时刻,他临危受命,大败敌军,保存了齐国的社稷。
田穰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将领,而且著有《司马法》,对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司马法》强调以仁为本的战争观念和严格的军纪,它不仅影响了后世的军事思想,还成为历代统治阶级治军的重要参考。
3. 孙武(右列)
孙武,春秋末期兵家至圣,著有《孙子兵法》。他原本是齐国人,因无用武之地而来到吴国。在伍子胥的推荐下,孙武辅佐吴王阖闾,利用一系列谋略打败了强大的楚军,并顺利攻入楚国都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柏举之战。
要知道当时的楚国是面积最大的诸侯国之一,而吴国只是一个新兴的小国。但孙武能够运用谋略战胜楚国并攻破其都城,这在当时是巨大的胜利。
孙武还辅佐吴王阖闾打败了越王勾践,协助吴国成为春秋末期的霸主。后来伍子胥被杀后,孙武隐居专心写兵书《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共十三篇,涵盖了战略、战术、兵法等多个方面,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孙武被后世尊称为“兵家至圣”,简称“兵圣”。在华夏军事界,无人不知孙武及其兵法。
4. 吴起(右列)
吴起,战国初期卫国人,是比较全面的一位军事奇才。他一生仕鲁国、魏国与楚国,无论在哪个国家,无论强弱,他打仗都能赢。
为鲁国作战时,他率军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在魏国时,他受到魏文侯的重用,屡次击败秦国,创建魏武卒;最后转投楚国,一度大败魏国。
吴起不仅是军事家,还是政治家、改革家、战略家。他不仅能亲自率军作战,而且还能写出军事著作《吴子兵法》。
在十哲中,吴起是一个另类且非常杰出的人物,他的能力全面且卓越。然而,吴起因杀妻求将的行为而备受争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历史评价。
5. 乐毅(右列)
乐毅,战国后期燕国上将军,是战国初期名将乐羊的后人。在燕昭王在位期间,乐毅投靠了燕国。
他一生最有名的事件就是五国伐齐。当时齐国国君齐湣王因吞并宋国而引发众怒,燕国联合赵国、楚国、韩国、魏国五个诸侯国共同攻打齐国。五国联军以乐毅为主将,最终齐国战败,齐湣王被杀。随后乐毅率领燕国军队独自攻打齐国,拿下了七十多座城池,只剩下即墨和莒没有被攻下。
然而,因燕昭王去世、燕惠王与乐毅不合等原因,乐毅最终投靠了赵国。乐毅的定位就是军事将领,在前线打仗。他虽以攻齐之战闻名于世,但这场战役却打了个虎头蛇尾,始终未能攻下齐国最后两座城池。尽管如此,乐毅的军事才能和战绩仍不容小觑。

6. 白起(左列)
白起,战国秦将,是整个冷兵器时代杀死敌人最多的将领之一,也是打歼灭战的鼻祖。他一生参与大小战役七十余次,未尝一败。
最为著名的三场战役分别是:伊阙之战、鄢郢之战、长平之战。
伊阙之战中,白起以少胜多,击败了韩魏联军二十四万;鄢郢之战中,他深入楚国腹地,最终攻入楚都郢都;长平之战中,他利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谋略,包围并全歼了赵国四十五万大军。这是战国规模最大的歼灭战,一举打掉了赵军的主力,令六国闻风丧胆。
白起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果敢的作战风格闻名于世。他善于分析敌情、制定出针对性的作战计划,并在战场上灵活应变。他的战略思想以“攻心为上、速战速决”为核心。
白起的军事才能虽被后世称颂,但其残酷的杀伐手段也常为人所诟病。尽管如此,白起仍是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整个战国率军作战功绩最大的将领之一。

7. 韩信(左列)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他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因得到萧何的赏识而被刘邦拜为大将军。
韩信以卓越的兵法谋略和用兵如神著称。从出汉中到破三秦、再到灭楚,他屡次以少胜多、横扫魏、赵、代、燕、齐诸国。垓下之战中,他用十面埋伏的战术包围项羽并迫使其自刎乌江,为楚汉争霸画上了句号。
在这场战役中,韩信精心布置兵力、利用地形和天气等因素成功地将项羽围困在垓下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韩信的军事才能被誉为“国士无双、功高无二”,但最终却因功高震主被吕后设计杀害。

8. 诸葛亮(左列)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辅佐刘备提出“隆中对”策略并帮助其建立蜀汉政权实现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天下并五次北伐中原。他治军严谨且善于发明创造,如木牛流马、孔明灯、诸葛连弩等广为后世所知。
在赤壁之战中他与周瑜联手用火攻之计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在七擒孟获等战役中他也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攻心为上的策略。
诸葛亮以其忠诚和智慧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之一。

9. 李靖(左列)
李靖,字药师,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八位,他平定辅公祏之乱,南平岭南诸将、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中,他最为人所称道的,便是灭东突厥之战。贞观三年(629年),李靖受命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部北征。他运用奇正相生的战术,长途奔袭,一举攻破东突厥都城定襄,俘虏其可汗颉利,从而彻底消除了唐朝北方的威胁。
李靖的军事思想,强调“兵贵神速”,他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迅速出击,取得决定性胜利。他的兵法著作《李卫公问对》,至今仍被军事家们奉为圭臬。

10. 李勣(左列)
李勣,原名徐世勣,字懋功,后赐姓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他同样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位列第二十三位。
李勣早年投身瓦岗军,后归顺唐朝,随李世民平定四方,两击薛延陀,平定碛北。他最为人称道的战绩,便是灭高句丽之战。
显庆五年(660年),李勣以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身份,率部东征高句丽。他运用灵活多变的战术,历经数年苦战,在新罗的配合下,攻破了高句丽都城平壤,灭亡了这个长期威胁中原王朝的东北强国。
李勣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他的勇猛善战上,更体现在他的战略眼光和治国才能上。他深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在高句丽之战中,他采取了宽猛相济的策略,既打击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又赢得了民心。
以上这十个人,你认为哪个人是最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