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失速,是左右青岛楼市的大问题吗?

秋冬楼市分析 2024-06-10 14:30:37

买一套好房子

从关注「青岛楼市研究员」开始

正文2317字,预计阅读时间:可能6分钟

文/观察员老王

一年一度的高考,今天拉开了帷幕。

心疼高考生和家长们三秒钟。因为加上413万的复读生,今年高考总人数达到了1342人,比去年多出了51万。

山东的高考人数,突破了百万。

作为一个地产自媒体人,要蹭这一波热点,写高考作文显然不是我这个工科生的强项。

不过,从“地产长期看人口”的角度,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

四年以后,这百万才俊将面临着城市的选择,那么2024年人口失速的青岛,会有机会吗?

No11,青岛是被高估还是误读?

长久以来,谈及青岛的就业环境,不分内外,基本都是吐槽:收入低物价高,房价高教育内卷,大厂的企业文化实在太差……

然而,在许多引才的排行榜上,青岛的认可度,甚至比GDP还要高,高居全国的第11位,甚至高于省会济南,和网红城市长沙,高考难度最低的直辖市天津。

花钱买的吗?

当然不是。在老王看来,这是一个很正常的数据。原因有三:

第一,青岛吸引的,从来都不是一流人才,而普通院校、普通本科毕业的大学生,这才是这个国家的主流。北上广深杭是不是比青岛机会多,工资高,毋庸置疑,但是你能轻松在这些城市留下吗?现在除了两大一线城市,广州、杭州、苏州也都渐渐放开了落户,开始抢年轻人。问题是落户容易,但是一个普通大学生在苏州的工资收入也是五千多块,但是苏州核心区的房价比青岛高了不止一星半点。

从居住的角度而言,一个地铁40多分钟能到五四广场的现房地铁现房,一年可以步行到现场听八九场演唱会的住区,周边有医院,楼下有商业mall,还有学校,公园。总价100多万,对于来自普通家庭的人来说,压力大吗?

第二,高铁加持之下,青岛是山东父母在孩子学业有成后,近家择业的理想之选。张雪峰曾经说过,山东的家长选学校,就沿着京沪线去选。但是大家要深入了解南北方人的文化差异,所以对于普通家庭而言,真正愿意让孩子留在南方,或者川渝的家长,并不多。孩子毕业之后选工作,自然也要来回方便。故土难舍,一个多小时单程,正好。

除了外部交通,青岛地铁网也跻身全国前10,通勤效率大大增加。许多人拿着平均值说事儿,但一直地铁出行的老王,感觉我们的地铁真是越来越挤了。

第三个层面,不论是工作机会,还是生活品质,青岛都是北方相对好的那个城市。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商业mall、医疗、教育配套,青岛这些年一直再往好的方向发展。

去济南的省厅大院里当公务员好不好,好;

去天津的垄断国企中喝茶摸鱼好不好,好;

去西安的外资企业去拿高额年薪好不好,好;

问题是你既无背景,也无权势,成绩平平,学校一般,你能进得了这些单位吗?

所以,对于山东的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而言,青岛依然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人口增量暴跌?换个角度看数据

看完第一段,杠精们肯定会迫不及待拿2023年的统计数据打老王的脸:

你说得那么好,为什么青岛人口的增量暴跌?

说句心里话,这个数据准确度老王是怀疑的。就如同2009年和2010年的差距一样。你说一下子生了十五万的二孩?可能就是相邻年份之间的修整。

对于人口数据,我们首先要看它是怎么来的。我们国家的人口统计,分为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普查数据发布时,普查得出的人口即为本地的常住人口。这种方法工作量大,所需经费多,但数据最准确。

2023年采用的,应该是人口测算。

利用相关部门的人口变动资料进行测算,包括公安局的户籍人口、计生委的人口资料等,通过流入和流出人口的资料推算常住人口。

根据平时和购房人的交流,老王发现这个推算可能会出现这几个方面的误差。

第一,随着城市户口含金量降低,农村户口含金量增高,很多人到城市来工作,租房子甚至买房子,都不把户口迁出来。这样我们的测算,就会漏掉很多灵活就业的人员。

第二点,双城生活。前面说过了,现在临沂、潍坊、淄博等地来青岛太方便,很多人是户口留在原籍,但是青岛有房子,每个城市住十天半个月。

第三,东三省来青人员。虽然现在人少了,但还是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因为山东高考太卷,他们会把自己的户口留在东北,只是在青岛赚钱而已,等孩子考试了再回去。

其实常驻人口增量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城市产业和吸引力的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强省会战略之下,各个省会城市虹吸力的问题。

比方说人口增长最大的合肥,这些年固然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安徽其它城市,与合肥差距越来越大。不论是工作机会还是商业、医疗、教育资源,安徽其它城市和合肥都没法相比。

但是我们看山东,除了济青之外,烟台、潍坊、临沂等也都不差,甚至你在青岛都找不到烟台万华这么好的企业,山东各地市发展相对均衡。

作为一名青岛人,从自身宜居的角度而言,老王真不希望没有拉开双中心骨架的青岛,短期内人口暴增,让我们的核心城市变得更加拥挤。

两个方向,青岛都不会被“淘汰”

好,我们回到我们开头的问题上,未来的百万考生,青岛可能吸引多少?

目前这个产业和企业文化,一流人才还是很难。所以青岛这些年国资也纷纷下场,下大力气引入新兴产业,但每日优鲜和高合汽车的教训,需要总结。

这一点,不要去学什么上海,深圳,差得太远,就去学合肥。

人家合肥引入了新东方,靠什么?一方面靠豪赌的政策,另一方面靠着“家电之都”的名号。合肥“四大件”(空调、彩电、洗衣机和冰箱)的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产生了对液晶显示屏的海量需求。京东方进合肥,难道不是看中了这个市场?

海尔、海信,还有澳柯玛……现在是反思的原因,但也是未来逆袭的品牌和产业基础。

为了平衡南北差距,上方对于山东从政策与资金层面,都有了一定的倾斜。如果青岛能抓住这次机遇,产业完成升级,那么未来不仅仅是吸引山东省内的人才,而是可以大量吸纳山河四省的青年才俊。

单说省内,山东籍本专科生有30%能来青岛,是不是也很可观?

还有一种情况,产业不达预期,对于年轻人的虹吸力保持现在的水准。那么,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后,青岛也会有机会:

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奋斗半生的70后、80后们,孩子上了大学之后,落叶归根。

从宜居的角度而言,北方还有比青岛更适合养老的城市吗?相比整治完​职场开始整治楼市的年轻人,养老族的购买力显然更强。

一线赚钱青岛花,对于这座城市是不是也是利好?

这也是我始终对这座经常吐槽的城市,充满信心的原因。

所以,有很多问题的青岛,与包邮区差距明显的青岛,楼市不会永远在低谷。

1 阅读:4

秋冬楼市分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