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真的把广州PK掉了?

付一 2025-02-08 19:58:32

文 | 付一夫

城市经济榜单,再生变局。

日前,随着各地相继发布经济运行数据,2024年全国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30强排行榜出炉。其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重庆凭借着3.22万亿元的GDP体量超越广州(3.1万亿元),成为唯一跻身榜单前5名的中西部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2024年GDP增速高达5.7%,远高于广州的2.1%。倘若二者都能继续保持各自的增速,那么广州经济规模在未来几年里很难反超重庆,甚至不排除被重庆历史性甩在身后的可能。

那么,重庆真的成为了所谓“中国经济第四城”吗?可能很多人持保留态度——毕竟,城市综合实力的对比,并不是仅靠GDP一个指标就能够说明问题。

我们不妨围绕广州和重庆做个全方位的深度剖析,并简单打分,以求帮助各位更全面系统地理解这两座城市。

一、经济规模

决定一个城市根本地位的当然是经济实力,这首先需要用GDP来衡量。

广州和重庆都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强市,放眼全国只有上海、北京和深圳三座城市GDP排名在它们之前,二者的经济体量甚至比国内很多省份都要大,用“富可敌省”来评价可谓恰如其分。

如果拉长时间轴,可以发现在21世纪初期,广州的经济规模与增速都要明显胜过重庆;不过自2007年起,重庆开始发力,其经济规模与广州的差距也日益缩小,两个城市的GDP先后于2010年和2011年突破万亿大关,又先后于2017年和2018年突破2万亿大关,2023年则是携手突破3万亿大关,你追我赶好不热闹。

不过从增速上看,自2007年开始,重庆在绝大多数年份都要显著高于广州,只有2018年和2019年略有不及。这也是重庆经济体量能够迅速扩大,并在2024年反超广州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GDP是城市的“面子”,那么财政收入就是城市的“里子”。

鉴于2024年各城市财政收入数据尚未完全公布,这里不妨采用2023年的数据加以比较。数据显示,2023年广州和重庆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都处于全国各城市前10名,其中广州的以1944亿元的体量排在全国第8位,重庆则是以2441亿元的体量居于全国第6位。

或许有人会感到不解:同为一线城市的上海、北京和深圳,财政收入分别高达8316亿、6181亿和4113亿,为何广州只有同自身经济地位严重不符的1944亿,连苏州、杭州和天津都比不过?

只因广州实在是太“舍己为人”了,其大部分财政收入都没有留给自己。

其实早在202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广州官方就已经透露,“来源于广州地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36亿元,增长2.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97.2亿元,增长4%”。

这便意味着广州的财政收入体量其实并不少,6336亿元的收入在当年甚至能排在全国第二名,仅次于上海,但真正留给自己并体现在最终统计数据上的仅有1697.2亿元,占比只有不到30%。

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广东省内21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实在是悬殊太大,光是珠三角9市就贡献了全省八成的GDP,而其他如梅州、汕尾、河源等地就要落后太多了,其人均GDP甚至比不上部分西部地区的城市。

考虑到在我国现行财政体制之下,省级政府需要平衡省内各个地区之间的财力均等化和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故而广东省级财政需要集中各市财力,然后进行转移支付。而作为省会的广州,自然要拿出自己很大一部分家底上缴省财政,以省级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支持省内其他落后地区,致使留给自己的金额并不多。

为何同为广东省经济强市的深圳不需要这么做呢?

答案在于,深圳是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财政直接挂钩中央,其上缴的财政收入并不经过广东省,因此自留的比例相对较高——身为直辖市的重庆也是直接挂钩中央,境况自然就不同于广州了。

结论:经济实力方面,二者总体上势均力敌,均得9分。

二、人口数量与结构

在经济活动中,人是最为重要的成分,而人口规模同样是决定一个城市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截至2023年末,年广州的常住人口数量为1882.7万人,是名副其实的“超大城市”;而重庆的常住人口数量居然达到了骇人听闻的3191.4万人——要知道,2023末黑龙江省的常住人口不过3062万人,比重庆尚且不及。

言下之意,论人口规模,重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特大城市那么简单了,而是凌驾于不少省份之上。

另一方面,重庆的土地面积同样达到了令人惊叹的8.24万平方千米,而广州却只有0.74万平方千米;换句话说,重庆的面积相当于11个广州,同时还相当于2个海南,5个北京、13个上海、41个深圳……这绝对是一个巨无霸级别的存在。

如果单看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重庆完全可以视为一个“省”而非“市”。

也正因如此,有些人会觉得拿重庆和广州相比有失偏颇,因为二者先天条件就不在同一个级别上;不过这也能侧面反映出,重庆单位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要远远落后于广州。事实上,重庆土地面积虽大,但由于存在广袤的山区和县域村镇,2023年重庆建成区面积只有1645平方公里。而重庆的常住人口,既包括主城区人口,也包括偏远的万州、黔江等区域,如果只考察主城区,那么2023年重庆的常住人口应该为1050.9万,比广州少了800多万人。结构方面,2023年广州与重庆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广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 86.76%,大幅度领先于重庆的71.67%;

广州60周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为261.22万,占常住人口的13.9%,重庆60周岁及以上人口765.94万,占常住人口的24%,重庆的老龄化程度更严重;广州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比例为56.1%,重庆为111.5%,反映出广州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更强。

结论:人口规模与结构方面,重庆胜在总量,广州胜在结构,二者均得9分。

三、居民生活

考虑到总量的统计指标不足以充分反映一座城市的实力,有必要再从人均经济指标上做一些判断。

数据显示,在人均GDP方面,广州可以说是完胜重庆,二者在2023年的人均GDP数据分别为16.16万元和9.41万元,前者比后者高出72%。如果按照国际惯例,广州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即人均GDP超过2万美元),经济发展颇具基础和底气,可是重庆显然还达不到这一标准。

不过从严格意义上讲,人均GDP不能充分反映居民生活状况,用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来衡量要更加贴切。

与人均GDP相类似,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支出两项指标上,广州同样大幅度领先于重庆,足以证明广州居民更能享受到城市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百姓更为富裕,生活水平更高,获得感也更强。

结论:居民生活方面,广州10分,重庆7分,广州胜。

四、产业结构

如果GDP表征的是经济的“量”,那么产业结构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经济的“质”。从数据上看,目前两个城市的产业结构均呈现出“三二一”态势,且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均已过半,不过广州的第三产业显然要比重庆发达得多,2023年占比高达73.34%,重庆则为54.3%,其农业和二产所占份额皆高于广州,也反映出两座城市产业体系以及所处发展阶段的不同。

这背后,自然有一些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现实逻辑。

作为“千年商都”和祖国的南大门,广州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实现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之一,“开放”和“商业”堪称是这座城市的基因,客观上为广州服务业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4年,被设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的广州又历史性地站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肩负起我国对外贸易枢纽的历史使命。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广州形成了极其完备的产业体系,实现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举的“双轮驱动”布局,现已拥有批发零售、金融、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交通运输、汽车、石油化工、电子、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等多个千亿级产业集群,有力地支撑起了全市的经济发展,而每年被誉为“中国第一展”的广交会上更是万商云集,成为了我国外贸的“晴雨表”,为全球贸易的发展贡献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同样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庆,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以其巨大的凝聚力和辐射力,长期扮演着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军事政治中心和商业物资集散地。

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各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重庆经济发展也随之踏上了快车道,并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推动中西部对外开放合作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现已拥有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材料工、能源工业、建筑等主导产业。

虽然广州和重庆的产业体系各具特点,但整体上看,重庆仍处在固定资产投资驱动的增长阶段。有数据显示,近些年重庆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在较长时间里都保持在80%以上,这或许与重庆工业为主、西部大开发以及山地特征的基建投入较大等因素有关,而未来随着成渝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西部迁移计划的基础建设推进,固定投资可能仍是重庆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相比之下,广州经济经济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要小得多,并且更多依托于产业的壮大、创新驱动以及消费驱动,整体质量要优过重庆。

结论:产业结构方面,广州9分,重庆8分,广州胜。

五、企业对比

企业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与活力展现,各地经济能够飞速发展,离不开优秀的企业与企业家们。

根据财富中文网发布的2024年的《财富》中国500强排行榜,广州共有22家企业进入榜单,包括南方电网、广汽集团、广新控股、南方航空、海大集团、唯品会、金发科技、小鹏汽车、富力地产、广发证券、珠江实业等知名公司,不少都是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其中不乏营收规模达到千亿级别的巨头。

重庆则有10家公司上榜,包括龙湖集团、重庆化医、重药控股、智飞生物、小康控股、博赛矿业等,其中不少也都是国内颇具影响力的领军企业。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考察两市的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毕竟,民营经济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及创造力的又一重要参考指标。

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榜单,2024年广州有7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重庆则有9家上榜。另外,广州有7家企业入围《2024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重庆上榜4家。两座城市表现为势均力敌的局面。另外,截至2024年,广州共拥有上市公司236家,高居全国第6位,仅次于北京、深圳、上海、杭州和苏州;而重庆只有92家,未能进入前十名,反映出广州的经济和市场更具活力。

结论:企业对比方面,广州9分,重庆7分,广州胜。

六、交通运输

城市经济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建设,而交通运输便是一个颇具价值的衡量指标。

机场建设方面,广州的白云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航空枢纽机场之一,“一带一路”和“空中丝绸之路”的重要国际航空枢纽,航线网络覆盖全球五大洲,拥有超80家航司常态运营,连接国际及地区近100个目的地,与国内、东南亚主要城市形成“4小时航空交通圈”,与全球主要城市形成“12小时航空交通圈”。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238万吨;单月最高峰月旅客量达703.38万人次;日旅客最高峰日吞吐量达26.71万人次。

重庆也有实力不俗的江北国际机场,与白云国际机场同为4F级。截至2023年末,江北机场累计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11条,通航城市80个,通航国家36个,其中,“一带一路”航线72条,西部陆海新通道航线43条,RCEP成员国航线65条,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越发宽广。数据显示,2023年重庆江北机场运输起降架次31.4万架次,旅客吞吐量4465.7万人次。总体上比白云机场要稍逊一筹。

地铁运营方面,截至2024年底,广州地铁运营线路共17条,共设车站332座,换乘站61座,运营里程705.1千米,高居全国第三名;在建线路共有11条(段)。2023年,广州地铁线网日均客运量为860.52万人次,客流强度居全国第一;2024年全年总量日均客运量为887.92万人次,较2023年进一步增长。

再看重庆,截至2025年1月,重庆轨道交通已开通13条线路,包括重庆轨道交通环线、1号线、2号线、3号线(含空港线)、4号线等,运营里程约575公里(其中重庆轨道集团运营线路约417公里,占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2.5%);共设车站263座,换乘站45座;在建线路10条。2023年重庆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大幅提升,轨道线网年客运量13.4亿乘次,日均客运量365.9万乘次,较2022年增长46.4%。

总体而言,广州拥有着更加完善的地铁网络,在缓解市内交通压力、构建城市公交网络方面产生了极大的效益;而重庆人口虽多,但受线路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地铁客运量要落后于广州,不过近几年发展有提速之势。

此外在公路方面,广州城区马路宽阔、四通八达,而重庆则是地势随山脉跌宕,随河谷蜿蜒,道路也是随之起伏,出行体验可能不如广州。

结论:交通运输方面,广州9分,重庆8分,广州胜。

七、人文环境

文化是城市最具代表性的IP,决定了城市的人文魅力;环境体验则是城市的脸面,直接决定了人们对它的观感和印象。二者都是城市软实力的重要承载。

广州,自古便是广东以及岭南区域的文化中心,在建筑、艺术、宗教、戏剧、音乐、文学、绘画、工艺、饮食、园林、风俗等各个领域,处处表现出悠久的历史渊源和鲜明的个性,南越王墓、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都有1000多年的历史,还有南海神庙、五仙观、镇海楼、陈家祠、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中山纪念堂、黄埔军校、长隆旅游度假区、白云山等多个名胜古迹及旅游景区。

重庆同样拥有悠久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这片山与水夹击而成的地带曾孕育出多种独具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其中以博大精深的巴渝文化最具代表性,并衍生出渝派川菜、龙门阵、川剧、川江号子、蜀绣等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项目。

而在旅游资源方面,重庆拥有山、水、林、泉、瀑、峡、洞等多种自然景色,并有自然人文景点300余处,包括酉阳桃花源、武隆喀斯特旅游区、南川金佛山、万盛黑山谷、洪崖洞、朝天门、大足石刻等著名景点。

结论:人文环境方面,二者各具特色,均得9分。

八、科教实力

科教是一座城市的人才库和智力资源,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长远的竞争力。

身为一线城市的广州,是我国高等教育最发达的城市之一,也是南方高校最密集的城市,华南地区的科教中心,目前总共拥有82所高校,其中包括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两所“985工程”院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四所“211工程”院校,在校大学生总数达到164.2万人(2024年),数量居全国前列。此外,还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著名高校在广州设立院所机构。

重庆的教育资源同样丰富,现拥有73所高校,其中包括重庆大学1所“985工程”院校,重庆大学、西南大学两所“211工程”院校,在校大学生总数也超过了100万人,不过整体实力要弱于广州。

结论:科教实力方面,广州10分,重庆8分,广州胜。

九、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广州和重庆都在科技创新方面具备雄厚实力,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在全球创新集群百强排名当中,广州和重庆均榜上有名,说明了两座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已得到国际权威机构的肯定。科技部发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4》当中,广州和重庆排名分别为第8和第第21。整体上,广州要更胜一筹。

究其原因,广州高校与科研院所众多,其中六成以上是规模较大的中央和省属机构,广东全省绝大多数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都集中在广州,并且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数量,以及财政科技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等指标都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且广州有 18 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获评优秀(A 类),排名全国城市第四,全省第一,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广州科技创新的提质增效。

至于重庆,近些年大力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通过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打造创新型平台、依托重大项目牵引等手段来支持科技创新的发展,取得的成就同样有目共睹。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4》,重庆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为77.77%,位居全国第7位、西部第1位。不过相比于东部各地区,重庆仍需要再接再厉。

结论:科技创新方面,广州10分,重庆8分,广州胜。

十、城市吸引力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各个城市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抢人大战”热潮,而且反复强调要继续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不断放宽落户限制。此时,当落户逐渐不再是问题时,想要吸纳更多的人才,势必需要依靠城市的吸引力。

要论城市吸引力,身为一线城市的广州同样要比重庆占优势。参考智联招聘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2024)》,广州高居全国第4位,仅次于北京、上海和深圳,重庆则未能进入榜单前10名。

结论:城市吸引力方面,广州9分,重庆6分,广州胜。

结语:二者究竟孰强孰弱?

看到这里,其实答案已经昭然若揭了。不过,为了更清晰地展示给各位,可以综合上述十个维度的指标及其评分来做出一张雷达图,如此便一目了然。

可以看到,重庆除了经济总量、人口和人文环境之外,其他方面几乎全面落后于广州;如果算总分,广州同样以93分完胜重庆的80分。

当然,笔者的打分难免会带有主观色彩且不够权威,而每个人对于不同城市的感知和评价也不尽相同,不过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

而且即便重庆GDP已经超越了广州,但综合实力依然难以与广州叫板,想要真正跻身一线城市行列,改写中国城市经济格局,重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提升,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话说回来,两个城市如今都是中国经济版图上响当当的角色,也是城市经济的佼佼者。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宏大战略之下,广州和重庆都在迎来各自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前景令人无比期待。

这实乃泱泱大国莫大的幸事。

0 阅读:112
评论列表
  • 2025-02-09 14:07

    重庆虽然GDP高,但自己不能养活自己,每年要中央下拨几百亿元发工资养老金。广州每年向中央上缴财税1000亿养老金300亿,比什么?

付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