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傻姐美食,咱烟台土生土长的渔家闺女。每年清明前,我爸总要蹲在码头边嘀咕:"海猫子(海鸥)扎堆飞,鲅鱼汛要来了。"这时候山海关外的老城墙根儿,粉白粉白的杏花开得泼辣,家家户户蒸的面燕子快把锅盖顶翻了。咱烟台人过清明可不只是扫墓,那是要把山海的春味儿都揉进日子里!今儿就带你们看看,俺们渔村传承了二百年的清明老令儿。
一、三桩要紧事
头等大事得给祖坟"添衣裳"——这话是我奶奶的原话。天不亮就要揣着黄裱纸、高粱酒往北山走,路上遇见同村的三爷爷,他布袋里还装着新捞的鹰爪虾:"给老太爷尝个鲜,活着时候就好这口。"在烟台,坟头压的可不是白纸,得用染了朱砂的"红钱",远远望去满山坡红艳艳的,说是给先人盖红棉被。
第二桩:必定要荡秋千!咱胶东的秋千架能有两层楼高,去年在蓬莱村里,我亲眼见七十岁的五婶子"嗖"地荡过槐树梢,蓝布衫被风吹得鼓成帆。老人说这叫"荡晦气",秋千荡得越高,这一年的海货越旺相。
第三桩:讲究"脚踏山海路"。我们全家扫完墓必定要绕到养马岛,我爸往海里撒把小米,我妈往礁石缝插柳枝。您可别笑,老辈人传下来说这是"陆上插柳车马安,海里撒米龙王欢",去年清明后我家渔船还真捞着两网大对虾!
二、非吃不可的两样宝贝
头一样是"青龙白虎蛋"——其实就是茶叶蛋!但咱烟台的煮法可玄乎:得用昆嵛山的松枝烧火,鸡蛋要和艾草、嫩柏叶一块煮。我姥爷在世时,清明早上总要往小孩怀里塞个热乎蛋:"滚灾滚灾,滚走病来!"现在我家还留着那个祖传的龙纹铁锅,煮出来的蛋壳上都有细纹路。
第二样是"会游的面鱼"。胶东媳妇这时候都要蒸面燕,但我妈偏要捏成鲅鱼形状,鱼眼睛塞颗红豆。记得有年清明刮大风,我家蒸的面鱼被吹到院墙上,隔壁二叔还喊:"老王家面鱼成精跳龙门啦!"现在年轻人爱玩新花样,我去年做的海肠馅面鱼,愣是让我爸就着三盅张裕白兰地吃了精光。
做三事:头一条"潮水不退人不归"。我十六岁那年贪玩,傍晚还在月亮湾捡海星,被我爷举着船桨追了二里地。后来才知道,清明这天海雾重,老辈人说会有"迷魂浪",现在想想可能是怕孩子着凉,但这份牵挂比海还深。
第二条"船头不响铜锣声"。去年清明,有游客在渔港放鞭炮拍视频,被我三叔公一顿吼。老人家说这天龙王爷在清点虾兵蟹将,听见响动要发怒的。虽说年轻人不信这些,但看着老渔民们对着大海合十的样子,心里总会泛起敬畏。
最要紧的是"借盐不借刀"。前年邻居来借鱼刀,我妈愣是塞给人一包盐:"清明借刀断福根呐!"后来才懂,渔家人把刀具看得比命重,这天借出去怕伤了和气。不过现在改成"不借充电宝"了——说是怕把好运气给"漏电"了!
灶台上的蒸锅"呜呜"冒着气,我妈正往面鱼背上点红点。窗外飘来渔船的汽笛声,混着艾草煮蛋的香气,忽然就懂了奶奶常说的"清明是条线,牵着活人连着仙"。各位老铁,你们老家清明有啥特别讲究?欢迎来唠唠,咱评论区炖一锅五湖四海的清明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