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你之所以缺乏自信,是因为在童年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

海莲谈娱乐 2023-07-07 12:56:02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不自觉的陷入到了对他人评价的困境里。

我们不可否认他人的评价对于我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是社会性动物,

生活在彼此交织的关系里,免不了要关注他人的评价,并试图从中改变自己。

可是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思想品位和价值观,我们存在的目的之一就是探索和发展自己的性格,实现内心真正的幸福和成就。

然而当我们过度关注他人的眼光时,我们就会质疑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我们将别人的看法作为信条,开始奔走于别人的欢喜和嘲笑之间,

随着而来的便是自我否定,焦虑和迷失。

尽管很多人都知道他人的评价并不能代表什么,有的时候周围的人还会提出错误的建议,

可是还是有很多人难以摆脱别人的目光,总是活在他人的口中。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你之所以缺乏自信,主要是因为童年阶段没有形成独立的人格。

接下来提一个小例子,有一名女性事业做的如火如荼,其经济水平优秀,

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她处于事业发展的黄金期,为人努力乐于助人,无论任谁看来,这都是一个人生赢家。

然而这位女士却始终都不快乐,她每天都很焦虑痛苦,不停的迁就周围的人,

努力完成身边人的一切请求,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一旦同事和朋友向她提出意见或要求,她就不知道如何拒绝,久而久之,身边的人便不由自主的把她的付出当成理所应当。

其实她很清楚自己这么做是不正确的,可他每次想拒绝别人,

给自己留出一点空闲时间的时候,又格外担心对方会因为自己的拒绝而变得不爽,

久而久之,其内心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出现了焦虑情况。

在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后,心理专家发现这一切都来源于小时候的经历。

这名女士有一个非常严格的母亲,在成长的过程中,她总是被母亲要求做到最优秀,但凡遭遇失败,母亲就会贬低她,甚至用别人家的孩子做对比。

女孩不敢提出要求,因为母亲每次都会用惩罚作为回应,直到女孩8岁那年母亲去世了,

可在此后的很多年内,这种负面影响始终存在着,从没有消失过。

母亲对女孩的专制型教育方式,让女孩变得害怕接受别人的批评,

她总是觉得自己什么事都做不对,任何一个选择都会出错,

以至于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只会讨好迎合别人,而不会坚持自己的想法。

童年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可这个女孩在关键时期却没能形成独立意识,所以她长大后逐渐自卑。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们坚定着同一个想法,如果不顺从他人就会遭到责罚,

这种错误的观点已经烙印在了他们的灵魂深处,变成了人格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纵使过去了许多年,他们还是会深受困扰。

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到了这一情况的形成原因,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人们摆脱负面心理,

逐渐形成独立坚强的人格呢?心理学家给出了2点建议。

强化自信

行为主义学派的斯金纳指出,强化和惩罚是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手段强化是一种通过提供奖励或增加积极刺激的方式。

以增加特定行为的出现频率,当一个行为被强化后,

个体将更有可能重复这个行为,因为他们希望再次获得奖励或是积极。

而惩罚是一种通过施加惩罚而减少积极刺激的方式,以减少特定行为的出现频率。

如果想要重拾自信,那就要对自信的言行进行强化,

为什么有些孩子特别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呢?那是因为每当他勇敢的表达自我的时候,

周围的人就会对他持以肯定的态度,比如家长鼓励他大胆说话,老师鼓励他积极发言等等。

改变你的归因

归因方式一共有两种,分别是内控和外控,习惯于内控的人总是把事情的不好,

结果归咎于自己没做好,所以这类人总是活得很疲惫,

而外控者却会把原因归咎于外界环境,比如天气不好,时机不对等。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保持客观理性的心态,在遇到事情的时候后将内外归因结合起来,

既不要一味的埋怨自己,也不要完全把责任推脱给客观条件。

总而言之,树立自信的方法很简单,关键在于你能否给自己一个正向的反馈,

只有一步步重拾自信,你才能拥有独立健全的人格。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后海

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0 阅读:0

海莲谈娱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