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沉浮地中天,亚欧咽喉锁烽烟。
帝国余晖仍未散,海峡涛声话千年。
既非东方,亦非西岸。
既是桥梁,也是刀刃,
黑海风云,皆入其盘。
既握钥匙,欲掌乾坤,
但问苍天:仲裁者,可成博弈人?
没错,这首打油诗说的正是土耳其,在美以和伊朗大战一触即发的时候,身为中东强国、北约第二大军事大国的土耳其,竟然开始周旋黑海协议,将目光放在了俄乌战场,要在4月15日、16日举行黑海安全会议,这是要当协调者还是博弈者呢?连特朗普都没做成的事情,埃尔多安做得到吗?
一、火烧家门口,土耳其只能下场
当我们把目光都放在俄罗斯身上,认为俄乌战争将俄军的军工体系打出来后,其实乌军在这场战争中的武器进步速度,根本不亚于俄罗斯,甚至大有超越之势,之前乌无人艇袭击俄黑海舰队后,本以为见怪不管,可没想到的是,最近几轮袭击的密度、精准度,已经大幅度提升,塞瓦斯托波尔基地火光冲天,克里米亚南岸海域接连出现爆炸,乌克兰开始用自制的海上无人舰,打破俄罗斯的海上封锁网。
但俄军也不甘示弱,数十架战机对敖德萨、尼古拉耶夫展开高强度空袭,炸毁港口设施、切断运输补给线,甚至一度逼近多瑙河口,这可是连接乌克兰、摩尔多瓦与罗马尼亚的重要水运通道,也是土耳其特别敏感的“多瑙河-黑海”经济链起点,一旦这里的局势失控,土耳其控制的达达尼尔海峡、博斯普鲁斯海峡,就会沦为前线后方的“交火通道”。
特别是欧盟国家,现在频繁“增援”,俄罗斯在黑海上空的电子干扰、巡航导弹、无人机更加频繁,就在这种高压态势下,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罕见发出警告,称“黑海必须保持稳定,不应变成新的战场”,因为一旦黑海全面战化,不仅对土耳其的能源、粮食通道造成威胁,更可能动摇在整个亚欧交界带的战略平衡角色。
可土耳其毕竟是黑海的“锁钥”,地缘位置更是“欧亚十字路口”,博斯普鲁斯跟达达尼尔海峡,一头连着黑海,一头连着地中海和爱琴海,是俄罗斯、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通往世界的“海上咽喉”,在《蒙特勒公约》的框架下,土耳其有对这两条海峡的军事管理和封锁权。
言外之意是一旦土耳其认为有“战争风险”或“安全威胁”,就有权禁止外国军舰通过,即便是北约盟国,这正是土耳其的最大地缘杠杆,可俄乌战争把黑海变成了一座火药桶,俄罗斯不断将黑海舰队向南集结,同时在克里米亚打造导弹和无人机防空网,所以黑海“中立海域”的灰色地带,被快速挤压成红色高压线。
现在土耳其的“门”越来越不好守了,如果选择站队北约,封锁黑海,可能立刻引发俄军的强烈反应,能源被切断,未来中东出口彻底被堵死,可如果选择俄罗斯,将遭遇美西方金融制裁跟武器限制,削弱地区军事实力和外交选择性,但任凭局势这么发展下去,一旦黑海局势彻底失控,北约和俄罗斯的擦枪走火真的爆发,“博斯普鲁斯”跟“达达尼尔”就不再是“通道”,可能会是“前线”,这是土耳其必须下场调停的原因所在。
二、埃尔多安是调停者,还是博弈者?
从2022年开始,土耳其高调调解俄乌冲突,主导粮食通道谈判、战俘交换、甚至多轮幕后会谈,外交部也一直强调“黑海不能再起战事”,博斯普鲁斯海峡是“世界粮仓的出海口”,关系到“全球稳定”,这种“黑海和平守门人”的形象,是土耳其的外交博弈,一方面是向欧美证明自己的“战略不可替代性”,另一方面是向中东、非洲展示全球协调力。
可真正的重头戏,却藏在水下。
因为红海危机频发,苏伊士通道又屡遭干扰,黑海的地缘地位陡然上升,成为连接中亚能源、东欧粮食、南欧消费市场的“新型海上中枢”,但土耳其正是这条命脉的“咽喉守门人”,可以调控乌克兰谷物出口节奏,影响全球粮价跟通胀波动;掐住里海油气出海口的唯一出口,左右中亚国家的战略投向,对北约海上军力进出黑海形成“节奏控制”,甚至影响美军航母部署窗口。
总之就一句话:谁掌控黑海通道,谁就能重设博弈规则,但埃尔多安还想要实打实的利益,因为土耳其的“旗手”无人机,已经在乌克兰战场打响品牌,从利比亚到高加索,从非洲到中东,订单不断,现在黑海进入准军事对峙状态,这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军工出口机会,乌克兰急需低成本战术空中支援系统,波兰、罗马尼亚希望快速补齐无人机进攻能力,摩尔多瓦、保加利亚等边缘国家“军购意愿”也在提升。
只要黑海成为持久对峙地带,“买便宜、好用、战场实测过的”土耳其军品,就会变成周边国家的首选,既能用调停者身份与俄乌、欧盟、美国三方接触,又能推进自己的影响力,这是在乱局中站在中轴线上,用协调之名扩张实力,所以黑海,只是起点。
因为这所有的一切,用美国地缘政治学者彼得·蔡汉的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帝国的残影从不真正消失,它们只是换了名字。因为“新奥斯曼战略”正在从外交圈走入现实政治,从2009年开始,时任外交部长达武特奥卢公开提出“战略深度理论”,主张土耳其应在奥斯曼历史地区下,建立多层级外交。
2011年起,阿拉伯之春爆发,土耳其支持伊斯兰政党,在埃及、突尼斯、叙利亚崛起,一度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灯塔”;2020年以后,从东地中海气田之争,到纳卡战争中的军事援助,再到北非跟非洲之角的驻军布局,“新奥斯曼主义”正式成为土耳其对外战略的重要工具。
三、特朗普没做成的事情,埃尔多安能做成吗
乍看之下,两人的风格非常相似:都激进、都爱“单挑全世界”,都想重构旧秩序,但从国家实力、战略资源、地缘环境,及各自所要挑战的对象来看,虽然二人的“野心”都很大,但“方式”跟“结果”,却截然不同。因为特朗普的目标是重振美国霸权,让“制造业回流”“盟友听话”“中国受限”“俄罗斯认怂”,这不是建立新秩序的方式,是把美国从全球溃败中拉回来,是一次“帝国自救”。
可埃尔多安要的不是全球霸主,是成为中东跟欧亚交界的“关键玩家”,扮演“调停者+博弈者”的双重角色,是想让土耳其成为“新奥斯曼式的地区帝国”,是从边缘回归中心,从二人的手段来看,你就会发现不同之处,特朗普是加关税、退群、断援、极限施压、军工收缩,全靠美国的全球资源储备和美元信用当压舱石。
埃尔多安却大玩平衡(俄美中欧之间反复横跳)、搞实用主义(可在同一天接待北约和伊朗代表)、加快军工输出(如无人机卖到非洲、中亚、乌克兰)+ 控制咽喉(博斯普鲁斯、红海备用线、与中东通道),前者是连盟友都在得罪,后者是连对手都在接待。
这本质原因是双方所处的环境不同,因为土耳其地处红海、黑海、地中海、南高加索、中亚的十字路口,现在“四大战场”都在发生剧变,每一处乱局,土耳其都有插手的理由和入口,但美国虽掌握全球霸权,但却压力重重,正面临全球“去美元化”、制造空心化、盟友离心化、国内政治不稳,所以美国霸权已经不稳。
在看懂特朗普跟埃尔多安本质区别后,你就明白美国为什么调停不了黑海,但土耳其却可以,因为二者身份不同,美国不属于黑海地区的国家,调停在本质上有一种“越俎代庖”,俄乌甚至欧盟等国,都缺乏信任,甚至有种借调停之名行霸权之实,可土耳其就是黑海沿岸国家、蒙特勒公约的直接执行者。
因为特朗普在没有欧盟和乌克兰允许的情况下,“和俄罗斯做交易、让乌克兰割地”,这完全是一种失信的行为,现在对欧盟强硬征税、削减防务,所以变成想做“庄家”,但无人愿意押注,可土耳其一边向乌克兰出售“旗手无人机”、提供人道支持,另一边却拒绝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持续和普京保持“能源+地缘协调关系”,维持调停者所需的战略模糊性,要知道土耳其有过成功的先例,特朗普调节黑海后,也是俄罗斯先违反协议,如今地缘位置影响土耳其利益,俄罗斯绝不愿意在此时,多一个北约第二军事强国的对手,所以黑海停火,埃尔多安的成功率远比特朗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