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不惊,喜怒不形

中华大家读书汇 2024-08-02 00:22:47

荣辱不惊,喜怒不形,君子之涉世,于人不可轻为喜怒,喜怒轻,则心腹肝胆皆为人所窥。

读书人之立身处世,不可轻易向他人展现欣喜怨怒,欣喜怨怒轻易显现,很容易被他人窥见内心世界。

俗话说:“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培养从容淡定、波澜不惊、处惊不变,要在平时下功夫。

喜怒不形,好恶不言,成大事者,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是无论高兴还是愤怒,都不体现在脸上,即便内心波涛汹涌,表面也能云淡风轻。

越是心智成熟的人,越不会情绪化的对人对事,这是一种智慧的做法,更是自我修养的体现。很多人之所以喜怒形于色,好恶言于表,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心智宽带不足,情绪力低,看问题的视角太单一。

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庸之道意味着在喜怒哀乐未发之时,保持内心的平和;

在发而皆中节时,达到和谐的状态,中庸之道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天下大同的必由之路,天地万物和谐共存,各得其所,各抒所长,达到共荣的理想。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行者心之表,观行而祸福可知。心地是相貌的根本,审察一个人的心地,就可以了解他的善恶之性;行为是心性的外在表现,观察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以知道他的祸福吉凶。

心事勿让人知,更别让人揣测你的喜恶,人心隔肚皮,有时看似荣耀,实则是灾祸的开始,福之祸所依,祸之福所伏,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一颗清醒的心理,平和地对待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君子当敏于行,而讷于言,喜怒不形于色,好恶不言于表,悲欢不溢于面,生死不从于天。

唯有要求自己做的更好,你才能更上一层楼,成绩只是暂时的,唯有你永不服输,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一种新的高度,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所以真正伟大的人也不会因为一时的成就沾沾自喜,唯有更成功才是他们永远追求的目标。喜欢发怒而且总是将自己的愤怒挂在脸上的人是很难成为人生的赢家的。

好多人会把自己最亲的人当作垃圾桶,什么苦恼烦闷都发泄在他们身上,这种人是很愚蠢的。最亲的人会忍受你的情绪,但是这种负面的情绪会想毒品一样传播。与其你一个人心里难受,也不要让你一家子跟你一起难过。

凡是大福报者也是大智慧者,体现在“不以荣辱待己,不以成败论人”荣辱得失不动心,拿得起放得下这种境界非世人所能及,佛家称如如不动,道家称得道,儒家称圣贤,其心无为,故无所不为,容量无限,自然福慧圆满,富贵长寿。

《易经》告诉我们“阴阳消长,福祸相依,得失互生”的道理,但一般人不明此理,面对利益得失很难看破,真正能在荣辱得失面前不动心的人可以说是超凡入圣,其福报不可预见。

《心经》中“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修行人只有证悟空性方达无我境界,才能面对得失不失常态,如如不动。

遇事不动气是一个人的格局,在《庄子》中有言:敬之而不喜,侮之而不怒。一个人,受人敬重不狂喜,受人侮辱不暴怒,这是一种难得的定力,看淡悲喜,看淡名利,看淡荣辱。

过荣辱关,是成功者必经的关卡,凡是有格局的人,都能够做到遇事不动气,若我们动气了,只能说明内心的修养还不够,格局还不够。

见的事多了,心自然就宽广了,雨果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生活中越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心量也就越大。

《了凡四训》有一句古训:“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从前的往事再多,到今天为止就全部无关了。以后的事情,不管发生什么,从今天开始就当重头来过。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告别,也是新生。

庄子说:不滞于物,不困于心,不乱于人,不被客观的物体所局限,不让杂事扰乱自己的心,不受他人的影响,人要学会从心的局限中走出,走向更广阔的空间中。

君子威而不猛,忿而不怒,忧而不惧,悦而不喜,君子将领应该威严而不凶猛,心里生气而不发怒,心中忧虑而不恐惧,高兴时也不哈哈发笑。这些话指出君子将领,应有的修养。

欢迎大家品读中华大家读书会!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感党恩.向党学.悟思想·跟党走!

感恩家庭幸福和睦.厚德载物!

感恩天地滋养万物!感恩国家培养护佑!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感恩恩师谆谆教导!

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阖家幸福安康!

0 阅读:0

中华大家读书汇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