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张廷玉,听脚步就能知道是康熙,雍正一朝的秘书、助理、心腹、么么哒。
皇帝刚想事情的时候,他已经计划好怎么做了;皇帝着手准备去做的,他已经计划怎么做到最好。

如此一条“蛔虫”,哪一个皇帝不喜欢。
但,就这样一个人却在“整顿旗务”问题上,坐那看雍正被群臣围攻而无动于衷。
这是为何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01
什么叫做“整顿旗务”?
满清为何能入关?少不了八旗的浴血奋战,顺治皇帝给这些人办了“低保卡”,朝廷出钱养着,也相当于收买人心。
康熙年间还好,平行西北、平定察哈尔、平定吴三桂,八旗子弟都出了很大的力。
康熙也是一个较为大度的人,勒紧裤腰带养着这些老乡。
康熙后期天下战事基本没有,雍正前期西北有战事,但也是汉人上,旗人则是老婆孩子热炕头。
旗人生活美滋滋,朝廷可就惨了,财政赤字每年都在增加。
怎么办?不能再给旗人钱了,不仅不能给,还得让他们种地、缴税。
既能减少开支,也能增加赋税,可谓是一石二鸟,这就是雍正皇帝的整顿旗务。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低保”从顺治一朝一直领到雍正时期,算下来得有六七十年了,雍正一下子给断了根,换谁都不会答应。
于是,一场围绕“整顿旗务”的专项会议拉开帷幕。
02
会议现场雍正直入主题,询问老八:
朕让你们拟个章程,叫户部给那些无产无地的旗人划地,你们拟好了没有啊。
拟好了没?你瞧这话问的,皇帝颁布的事情谁敢怠慢,没拟好也得说拟好。
由此可见,这场会议雍正不是来征求意见的,而是来通知的,你只需要执行就可以。
老八怎可能听不出言外之意,但想让我出面得罪人,你在背后收渔翁之利,绝对不可能。
接下来,老八的回答堪称“职场教科书”,只摆客观条件,而不提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事早在圣祖爷时就曾议过,当时圣祖爷说兴一利不如去一弊,增一事不如省一事;
自古咱们满人都是以游猎为本,耕地种田本是汉人的事,倘若将旗人聚集在一起,叫他们自耕自种,恐怕会出现许多麻烦;
因此,大家认为既然圣祖爷有遗训在先,此时倘若更改,恐有伤皇上您的仁孝之德!
这三条总结下来就一点,问题太多,搞不成,还是别瞎搞了。

咱们来一条一条的看。
圣祖爷就是指康熙,康熙在位的时候就提到过此事,但他认为没办法弄。
言外之意,你(老四)比康熙还牛吗?他都搞不定的事情,你能搞定。
第二条,表面上说满人的根本是“游猎”,汉人才是耕田为生。
实际上是告诉雍正,人家吃低保吃了那么多年,现在你说断了就断了。
大家伙若是聚在一起搞事情该怎么办?客观条件就在这里,你执意要那么做,出了事情自己摆平。
第三条就是道德绑架,搞成了,你就是不孝,不遵祖训;搞不成,名声不就没了吗?
所以就现在这个环境,还是别搞了,静静地做个皇帝不行吗?
大家都是从九子夺嫡过来的,老八的小心思,老四哪能不知道。
我问的是你的态度,不是摆没用的客观事实,说这么多等于白说,直接有针对性的提出反问:
你自己是怎么看的?
凡是圣祖仁皇帝定下来的事,都不易更改。(老八)
很显然老八就是不想去做,但又不能直接说,只能在康熙身上做文章。

你可以不同意,但不能说我不对吧,说我不对,就是说老爹的不对,甩的一手好锅。
03
眼看着在老八这里问不出来啥,雍正转头问其他人。
先是问张廷玉,张廷玉也不知道是真没听到,还是假没听到,没吱声。
雍正转头又去问隆科多:
隆科多,马齐,你们俩都是在旗的,你们俩说说这旗人该不该自食其力。
回皇上,任何人都该自食其力!不过,这满人游猎、汉人耕种,各有谋生之道。奴才思忖着当年圣祖爷这么说,自有他老人家的道理。(隆科多)
奴才也以为这事还待从长计议。(马齐)
能在朝堂上混的,哪个不是人精,隆科多、马齐的话看似啥都没说,但却又都说了。
什么叫“自由他老人家的道理”?什么叫“还待从长计议”,说白了就是不想改革白。
但,雍正又不能说什么,人家说的就是客观事实。
这个时候,老四再度看向张廷玉,后者也知道躲是躲不开了,只能回答:
回皇上,臣是汉臣,这件事还是请皇上多听听别人的意见。
雍正心里那叫一个气啊,你谁你平时最懂我,今天怎么回事。
只要你说“支持”,我百分百力挺你,无奈只能以“巧言令色”结束这场没任何结果的会议。
不过,雍正并没有放张廷玉离开,而是把他留下来单独开会。
两个人的会议,打的就是感情牌,老四先为之前的怒斥(巧言令色)道歉。

随后又表示理解张廷玉的难处,把问题全都抛给你,做的也确实不地道。
到这里雍正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你的难处我能理解,但我的难处你也要知道。、
刚才的话,是朕失言了!衡臣啊,你不要记在心里啊。
感情牌已经打完了,接下来直接进入正题。
治大国如烹小鲜,朕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啊,国家目前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朕如果处处墨守成规、息事宁人,又怎么能够完成先帝的托付之重。
他们动不动就拿出先帝的话来阻挠新政,他们怎么知道先帝最大的遗愿就是让朕匡扶他的厥失,使国家富强起来。
问题就两个,如何来推行新政?如何解决阻挠新政的问题,今天必须要给一套解决方案。
04
张廷玉先表忠心,誓死为皇上肝脑涂地,誓死效忠江山社稷。

眼看气愤、忠心烘托的差不多了,之后没任何拐弯抹角,给雍正两个解决方案。
老八不推行新政的理由是什么?说是康熙的祖训不能随便更改;
隆科多的理由是什么?说是旗人的传统就是汉人干活,旗人吃“低保”。
那么,我们就从这两点出发,以彼之矛攻彼之盾。
要有一个站得住脚的题目,重农就是兴邦,这一点从我大清建国以来就定为国本的,先帝在世时更是推行不移,今天皇上可以拿这个题目做做文章。
说旗人只能游猎,那是十分荒谬的借口,进关已经八十年,怎么游猎?谁要再说这样的话,就叫他们到关外游猎去。
这两句话说的一针见血,而且能完美破解老八、隆科多的问题。
你不说支持圣祖爷的祖训吗?一直以来圣祖爷都是重农兴邦,大家有目共睹。
你若不是不支持整顿旗务,就是不尊先皇,就是不孝,就是不忠。
你不是说旗人的谋生之本是“游猎”吗?可以,想去游猎的去关外游猎,这一批人朝廷养着。
清朝时期关外那是什么地方,除了锦州、沈阳一代开发的不错,其它地区都是不毛之地。
旗人早就在关内享受惯了,怎可能还会回去,这批人必然会留下来乖乖耕种、纳税。

张廷玉为何能在官场混的那么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准备充分。
方法提出来的时候,他已经找到扛枪、挡子弹的人了,这个人就是李绂。
改革是得罪人的活,必须要有“硬刚”的精神,就如李卫、田文静和孙嘉诚一样。
李绂就是给老三修书的那个人,属于清流派、汉臣代表,与老八一派尿不到一个壶里去。
整顿旗务对汉臣有好处,而且利国利民,还能打击老八一派,李绂绝对会刚到底。
问题解决了,项目主管也找好了,雍正笑的那叫一个开心、满足。
话又说会来了,从上面的介绍可知,张廷玉肯定就想好了办法。
老板被员工围攻,这个时候站出来救场,最能体现员工的忠诚。
老张头可是被誉为“懂王”,为何偏偏不站出来保驾护航呢?这就是高明之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老板、销售部、产品部和宣发部在一起开会。
老板问产品经理,削减销售部、宣发部的工资怎么样,你怎么回答。
说不可以,就是在和老板对着干;说可以,肯定会得罪销售、宣发部门的所有人,只能啥都不说。
但,不说只是不能明面上说,私下里可以说,而且必须拿出一套可行的方法。
大会上表忠诚,老板只会认为你逢场作戏,当作玩笑话。
私下里表忠诚,相当于把见不得人的一面拱手送到他的手里,那老板就会记得你、把你当心腹。
有人说,这是害怕得罪八爷他们,要知道老张头可是敢在八王逼宫时“一喷七”的存在,会怕老八。
不说,不是肚子里没有货,也不是不敢说,而是不想说,因为雍正没给他提供一个利益最大化的环境。

张廷玉知道老四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必然会被留下,等的就是这个时机,如此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怕?没有的事,盟友也不过是利益交换而已。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
为官之道还得看衡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