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来了,不妨点个关注再走!
文章观点立足于《雍正王朝》,有什么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在《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幕:
雍正为了给弘历铺路,在太和殿杀了自己的儿子弘时:
你的为人,虽然不及你八叔深险,却比他更狠毒,但弘历没有朕的刚毅,他不是你的对手。
临死之前,弘时留下这样一句话:
八叔......我明明不是弘历的对手,偏要我和他去争!
雍正说弘历不如弘时心机,而弘时又说自己不如弘历,那么谁说的对呢?

有一句话叫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的,是你的对手;比你更知道你冤枉的,是冤枉你的人。”
重温《雍正王朝》,才明白弘时的死是弘历亲手做的局,而雍正也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01
这件事情还得从八王议政开始说起。
老八、老九和老十逼宫失败后,老十三当场吐了一口老血而死。
逼宫在前,老十三死在后,老四把所有的账都算在老八一派头上,直接派人去抄家。
弘时就是负责人之一。
八王逼宫弘时也有份,毕竟旗主王爷能够接管丰台大营的兵权,他是主要责任人。
如今逼宫失败,此事一定不能让人知晓,便把老八一家发配到边远地区。
名义上是保住老八一家老小的命,实际上是在警告他:你一家人的生死都在我手中,不要乱说话。

老八知道弘时是什么心肠,自然知晓该如何做,被带走之前还与之有一段秘密交流。
仨儿,你要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在他之前先除掉他。仨儿,先发制人,后发则为人所制,往锅里添水,不如釜底抽薪。你要是做不到这一点,将来的结局,比你八叔还惨。
“仨儿”就是弘时,老八告诉他,你想当皇帝就得除掉弘历,其它小打小闹、阴谋诡计都没用。
弘历这个人不简单,你狠不下心,他能狠下心,一旦他率先动手,那么你的下场会更惨。
整个过程弘时一直在听,没有说一句废话,之后便让人把老八带走了。

当天晚上皇宫发生一件大事,图里琛向雍正汇报,弘时要杀隆科多。
回皇上,正是这样。是奴才安在那儿的一个耳目,报告奴才的。
雍正得知大惊失色,急忙前往天牢看看舅舅的状况。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隆科多向雍正汇报一件大事,弘时要杀弘历。
皇上,奴才是怕说出来,是怕皇上听了伤心呐……是弘时。
雍正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刻让图里琛连夜赶到江南,联手李卫保护弘历的安全。

图里琛八百里加急找到李卫,带上五六百人去找刚出门不久的弘历,最终在关键时刻赶到现场。
弘历虽然遭到刺杀,但只是身边的刘墨林死了,他自己没丝毫的损伤,事情有惊无险。
事情发生后,雍正怕了,怕自己培养的皇位继承人被弘时杀害。
最终下定决心,在太和殿一杯毒酒将三儿子送去见康熙,也就有了开头提到的那一幕。
02
第一看雍正王朝时,认为弘时的死是死有余辜,谁让他不安好心。
但,若仔细分析这段故事剧情就不难发现,弘时是中了弘历的“引蛇出洞”之计。
弘时有杀弘历的心思吗?有,临终前他向雍正承认了此事,是受老八挑拨的。
老八是什么时候挑拨的?是在弘时抄家时,两人那一次秘密谈话期间。
既然如此,隆科多是如何知道的呢?当时他可是被关在监狱里。
想要了解真相,就不得不提一个男人,他就是图里琛。

在《雍正王朝》整部电视剧里,图里琛或许不是主角,但却是配角中最有心机的。
表面上他是皇帝的人,背后却提前找好了下家,而且眼光是那么准。
弘时被杀后,弘历来找雍正询问此事,当提到“皇阿玛,我三哥呢?”雍正不愿接话。
有意思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弘历的眼睛默默瞥向图里琛,后者会心地闭上了眼睛,无疑是在说“弘时已经死了”。
由此可见,图里琛早就找好了下家,毕竟弘历可是提前内定的皇帝,跟着他未来依然能吃香喝辣的。
确定这一个基调,事情就好理解了。
弘时与老八谈话时,别人都被支开了,图里琛有权去偷听,因为他是奉旨监督,自然也就会听到两人谈话的内容。
既然如此,图里琛为何不当时就告诉雍正,反而要借助隆科多的嘴说出来。
这就是图里琛精明的地方,永远不牵涉夺嫡之事,但却会无形中影响夺嫡的走势。
还记得老八诱审肖国兴一事吗?

为了扳倒太子,老八打着康熙的名义,向肖国兴虚假承诺,只要你说出幕后之人是太子,那么就可以保住小命。
口供到了康熙手里,康熙为保住太子,让图里琛连夜把肖国兴送到宁古塔。
回来之后,图里琛把老八对肖国兴的话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康熙大怒不已,自此对这个八儿子十分厌弃,老八从九子夺嫡中出局。
同样的事情在此刻再次发生,图里琛要借助隆科多的嘴告诉雍正,既能避免因果,也能达到目的。
我们不妨来设想一下,从得知消息到告诉雍正的这段时间里,图里琛可能是在做2件事情。
第一件派人告诉在南方考察的弘历,先保证未来老板的安全。
第二件事情监视弘时的动作,一旦他派人去杀弘历,立刻进行下一步计划。
就是与隆科多串供,借助他的嘴,把事情告诉雍正,条件是什么不得而知,但肯定会让隆科多接受。

做完这一切已经晚上了,图里琛这才找到雍正,把弘时要害隆科多的事情告诉雍正。
雍正急忙去监狱看看,隆科多按照既定的计划,把图里琛交代的事情说出来。
03
那么,是不是说弘时是被图里琛害的?并非如此。
整个过程,图里琛全部在阐述事实,只不过是把弘时的负面影响搞到最大而已,真正的凶手是弘历。
弘时从老八哪里得到建议,然后再派人去南方事实,动作肯定要比图里琛慢。
因为,图里琛在听到他与老八的谈话后,就可能已经派人去了。

也就是说,在弘时的人正式刺杀之前,弘历已经得到确切的消息。
他做了一件怎样的事?
居然离开防守森严的衙门,外出考察去了,这不是给杀手送机会吗?
但,反过来想这件事情,有没有可能是弘历在“钓鱼”。
雍正在邬思道身边那么多年,也学了一点东西,这才设下八王逼宫的计划,一句铲除了老八一派。
弘历可是邬思道的徒弟,小小年纪就把康熙忽悠的找不到北,弘时跟他比,差的不止一个档次。
一直以来,弘时都在觊觎皇帝之位,弘历早就想把这个哥哥除之而后快。
可,一旦他这样做,就会被老爹猜忌、厌恶,皇帝之位都有可能不保。
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让老爹亲自动手,眼下就是一个好时机。
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给杀手一个暗杀自己的机会,自己再回去一番诉苦,弘时绝对逃脱不了。
一切的事情都是按照弘历的计划发展的,整个过程只死了一个刘墨林。

在这里大胆揣测一下,刘墨林可能都是弘历故意让他死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事情闹得更大。
回京之后,弘历只字不提惩罚弘时的事情,但句句不离自己差点回不来的悲剧。
托皇阿玛的庇佑,儿臣平安回来了,请皇阿玛就不要再追究这件事了。
皇阿玛圣明,儿臣实在不愿因为这件事兴起大狱,更不愿因为儿臣使皇阿玛和皇额娘伤心。
对了,儿臣曾听他(刘墨林)说过,就是对不起苏舜卿。
什么叫“拖托皇阿玛的庇佑”?
好似在告诉雍正,如果弘时不死,我或许能逃得了今天,明天呢,后天呢......
什么叫不想皇阿玛、皇额娘伤心?
这不就是在说,是你儿子害得我,是弘时害的我。
什么叫对不起苏舜卿,不就是在为死去的刘墨林打抱不平吗?
最终雍正一狠心,把弘时叫到太和殿,一杯毒酒白发人送黑发人。
至此,弘历的奸计也得逞了,皇位稳了,还不用背负杀兄弟的骂名。

也正是到了最后,弘时才明白自己中了弘历的“计中计”,可惜为时晚矣。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很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