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炽在位都不到一年,可他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老深了。能这么讲,他在位的时候把明成祖朱棣的永乐盛世接着延续下去了,还为仁宣之治打下了根基,他的统治在大明王朝那就是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也许有人会纳闷,他在位还不到一年,咋就能给大明王朝造成这么大的影响?其实,就因为他在位这一年的时间里,把当时王朝面临的四个难题给解决了。
咋说,在朱元璋的那些儿子里,和他最像的,恐怕就得数朱棣了。大家都知道,太子朱标这人特别仁义友善,这和朱元璋的残暴冷酷完全是反着来的。可朱棣,打小就在战场上摸爬滚打,等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做事的风格和当年的朱元璋那可太像了。
永乐朝的政治风气和洪武后期特别像。大家都知道,朱棣当上皇帝之后,就对建文帝那时候的旧臣展开了大规模的屠杀。那些人可都是建文帝时期的忠臣,把他们全给处理掉,这确实有点不合适。
特别是到了后期,朱棣开始宠信不少佞臣,对那些忠臣良将大下狠手,这可给整个王朝造成了特别大的影响。不管啥时候,朝堂要是不稳当,对王朝来说那弊端可就大了去了。还好朱棣在位的时候手段挺狠的,能让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害怕。
这么做才不会干扰到朝局,可矛盾也一天天在增多,这便是当下大明面临的首个难题。
当然,除了这个问题,内阁的问题也得说说。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在位的时候就把丞相制度给废了,还不准后人再设丞相,他就是想把中央的权力都集中起来,让权力紧紧地攥在皇帝自己手里。
可是,啥事都让皇帝一个人干,这也不实际。再说了,朱棣可是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他登基之后,好多时候都忙着开疆拓土,又得带兵出去打仗,还得处理朝廷里的政务。哪怕是朱棣,这么搞也受不了,于是就设立了内阁。
可是,现在这个内阁有个特别要命的毛病,就是官阶低却权力大。你想,让一个正五品的大臣去操持朝政,还让他对正三品、正二品的大臣发号施令,那些大臣怎么可能会听他的。
毕竟在封建王朝,有时候半级之差就是一辈子的事儿。让年轻官员去指挥那些老臣,怎么想都不太合适。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内阁存在的问题可不小,这对国家大事那是有直接影响的。要是再碰上紧急的事儿,这后果他们可承担不起。这就是当下大明面临的第二个难题。
这第三个问题,和朱棣登基之后的举措关系可大了。前面也说过,朱棣是个很有远大抱负的皇帝。所以,他当上皇帝之后就开始御驾亲征,向北去征讨蒙古就有五次,向南亲征安南也有四次……
打仗可不是件轻松事儿,对国内的影响可大了,经济和农业发展都会被影响到。朱棣的出发点虽然是好的,可整个大明的百姓也受到了很大影响。
朱棣,简直把大明又重新带回了类似开国那时候的扩张时期。你看,他不但自己好几次亲自带兵出征,还让郑和六次跑到西洋去。而且还把都城迁到北京,这每一件事对大明来说,那都是特别大的消耗。
郑和回来的时候确实也带回来不少宝物,可这根本不够填补国库。为啥?因为郑和下西洋主要是为了弘扬国威,到最后两次下西洋的时候,那完全就是做赔本买卖。
对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可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第三个难题,就是当下国库空虚。
最后一个问题可不能都怪到朱元璋或者朱棣头上,毕竟这种事在每个朝代都没法避免。“狡兔死,走狗烹”这种情况是必然会出现的,不过朱元璋的手段算得上是最狠的了。不完全统计的话,死在朱元璋手里的功臣、官员还有他们的家属,大概有十万人。
朱棣靠靖难之役当上皇帝后,就大肆屠杀旧臣。官员们个个都觉得自身难保。朝堂上这种气氛,学子们哪还敢入朝当官?一个朝代要是没有贤臣,怎么可能长久?
为啥朱棣一直以来哪怕有疑心,哪怕觉得朱高炽和自己不像,还忌惮太子的权势,却没废掉太子?除了朱高炽比较低调之外,朱棣也很明白,当下的大明需要一位仁君来改变王朝的局势。
朱高炽一上位,就出台了与民休息的政策。他开始重用杨士奇这些人。和朱棣不一样,朱高炽可看重务实守成派的大臣了,把他们都安排到重要岗位上。
同时,朱棣大肆迫害建文帝时期旧臣的事儿,朱高炽也给解决了。他不但把这些人放了出来,还安置了他们,那些有能力的人,朱高炽也不记仇,重新任用了。在律法方面,朱高炽还提出要“宽刑平狱”。
其次,内阁的处理上,朱高炽也有了新办法,就是内阁官员能兼职。通俗来讲,你在内阁当大臣的同时,还能担任尚书、侍郎之类的职位。并且,在朱高炽在位的时候,内阁还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与民休息的政策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停掉下西洋这种特耗物资的活动;还有就是减轻赋税,大力发展农业。不打仗了,也不再搞下西洋这种烧钱的事儿,国库很快就满起来了。
最后,就说官员这块儿。朱高炽为了给朝堂注入新鲜血液,建了个“弘文馆”。他亲自跟当代的大儒聊天,把自己仁政的想法传出去,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当时人才不够用的问题。
朱棣当政的永乐时期,把朱元璋开创的盛世又延续了下去。这大明,刚开国就迎来了盛世。中间,虽然有建文帝统治了一小段时间,可建文帝推行的政策就是守成那一套,对整个大局没多大影响。
但朱棣登基之后就开展了好多大规模的活动,这就导致当皇帝的朱棣没办法长时间待在皇宫里,于是处理朝堂事务的担子就落到太子朱高炽身上了。
永乐二年,朱高炽就被立为太子了,打这起,他就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活。从永乐七年起,朱高炽头一回开始监国,一直到永乐二十二年,这十几年来,只要朱棣不在京城,那监国的事儿就都是太子朱高炽负责。
要知道,在封建王朝里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儿。大家都清楚,皇帝还好好活着的时候,让太子监国,这简直就像说梦话一样,想都不敢想。一般只有皇帝病得很重的时候才可能这样。据不完全统计,朱高炽在永乐朝,至少监国就监了十三年,可整个永乐朝总共也就二十多年。
史书对朱高炽监国的评价是“东宫监国,朝无废事”,从这儿也能瞧出朱高炽的本事,这时候的他,完全有能力撑起整个大明王朝。
结语朱高炽统治的时间不长,可他对大明的稳定、发展贡献巨大,他当然算得上是继朱元璋、朱棣之后又一位了不起的帝王。
他在位还不到一年,可就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推出了好多对国家贡献特别大的策略,不得不说,他也是个很有作为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