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危急时刻:如果不是周恩来,张治中极有可能变成第2个张学良

野史转记 2025-02-22 09:41:11
前言

就在这个时候,洞察力极强的周恩来隐隐察觉到一场危机要来临,然后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巧妙地把危机化解了。

张治中来北平谈判始末

1月14日,毛主席针对和平谈判提出了八项条件,这其中就有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等内容。

形势一下子变得特别严峻,国民党里面立马就改组了。蒋介石,宣布自己下台,让李宗仁来代行总统职权。

李宗仁这人野心可不小,谈判还没开始,他就提出双方能“划江而治”。啥叫“划江而治”?就是国民党占着南方,共产党占着北方,他就想弄出个南北分治的局面。

毛主席肯定不会答应,也必然不会给李宗仁有喘息的机会。

于是毛主席就跟周恩来讲了三点内容。

其一,李宗仁这么做,不就是想拖时间嘛,好让他们那些残余的部队在长江南岸集合起来,还妄图背水一战。

第二,今天这胜利其实早就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就算用武力去解决也没有任何问题,就只是个时间长短的事儿罢了。

第三,我们愿意接受谈判,可不是因为害怕,而是真心希望老百姓别再遭受损失了,也别再打仗了。

接着,南京那边就派张治中、章士钊、邵力子他们到北平来谈判,首席谈判代表就是张治中。

蒋介石下野之后,他就当上了西北军政长官公署的长官,这人就是张治中。这么多年来,大家都管张治中叫“和平将军”。他可一直都特别主张和平。在跟着蒋介石干的这些年里,国民党有多腐败,他心里可清楚得很。

张治中心里很明白,他当然晓得“划江而治”那就是没影的事儿,李宗仁那想法纯粹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所以,他这次到北平来肯定是白跑一趟,啥也办不成。

去北平之前,李宗仁很严肃地对张治中讲:“不管谈得成谈不成,你要是一个劲儿求和,这责任你可躲不掉。”

这句话既像威胁,又像恐吓。

张治中心里清楚,共产党人把他当朋友。他,是想求和的,可要是现在就直接站到共产党这边,这对历史、对人民都没法交代,这可把张治中给难住了。

就因为这样,他认为得先去见见蒋介石才行。蒋介石虽说已经“引退”了,但实际上还大权在握,所以他就想去听听蒋介石内心真实的想法。

不过,这件事可让周恩来特别不高兴。

4月1日上午,张治中在见过蒋介石之后,就飞往北平了。

当时跟张治中一块儿的人就议论,说这次来接机的会是谁?有人特自信地讲,估计是毛泽东。也有人说,就算不是毛泽东,那起码也得是北平市长叶剑英。

在一旁默默不语的张治中寻思着,大概是周恩来来接机吧,想当年重庆谈判的时候,他和周恩来的私交就挺好的。

可真到了机场的时候,却发现一个高层领导人都没来,来接机的是北平副市长徐冰和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这“规格”真的是低得很。

张治中他们失望透顶,一个个都在感叹,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其实,张治中一下子就猜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是因为他来之前去见了蒋介石这件事在生气。

等到下午真的见到周恩来的时候,周恩来就使了个眼神,张治中这下就更加确定周恩来为啥不来接机了。

张治中赶忙先解释道:“恩来先生,您得理解我,这是我的难处,为了和平我就算牺牲也在所不惜,可我必须得向蒋介石交个底。”

周恩来严肃地讲:“文白先生,你这么做,那可是在进一步抬高蒋介石的地位!”

你这么做就是在破坏和谈!

你这么做就更能表明,蒋介石下野是假的,背后还是由他在操控着!

周恩来质问张治中的时候,张治中一声不吭。等到周恩来不再说话了,张治中才慢悠悠地讲:“恩来,谈判肯定得得到他的支持才行,我去见蒋介石,就只是想表明我是真心盼着和平的。”

周恩来和张治中的关系一直都挺好的。往远了讲,他俩以前在黄埔军校的时候就是同事;往近了说,重庆谈判那时候,张治中敢冒险送毛主席回延安,从这些事儿就能看出来,张治中这人挺不错的。

但周恩来还是把毛主席的话传达了出来:“蒋介石在背后捣鬼,这就表明这是假谈判,我们不能接受。”

所以到了这个地步,事情就陷入僵局了。

消息传到北京这边后,毛主席特别生气。周恩来就直接找到张治中说:“你们既然想要和平,要是真有诚意的话,那就赶紧处理南京惨案的凶手!把那些暴徒抓起来!”

周恩来眼中闪着泪花,这可把张治中吓了一跳!

果不其然,和谈彻底破裂了。毛主席一下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在4月21日开始向南渡过长江。

南京城乱得一塌糊涂,李宗仁还有何应钦他们,老早坐飞机跑离南京,还让自己的战士死守南京,这不就是把战士们当炮灰嘛。

在北平的另一边,张治中已经把回南京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而且,他也做好了被蒋介石找麻烦的准备。

周恩来的用心

周恩来是国民党谈判代表,他早就劝那些人了,要是想留在北平,那就留下呗,共产党会把他们当作好朋友的。

那时候邵力子和章士钊都已经打算留下来了,就只有张治中,老是坚持要回南京去“复命”。这也能看出来,张治中身为蒋介石的手下,那可是个忠心的将领。

他答复周恩来:“别人可以不回去,我可不行。我是首席代表,要是不回去,我怎么跟蒋介石交代?又怎么跟历史交代?那不成不忠不孝之人了嘛。”

就这么一句话,把周恩来弄得无比尴尬。

周恩来心里明白,自己想得过于简单了。国民党军统那帮特务,一贯手段残忍。早在张治中到北平之前,国民党特务头子毛森就放话,只要是跟共产党求和的“秦桧”,他都不会放过。

张治中为啥会说“不忠不孝”?主要就是他的家人都在南京。他要是留在北平,特务把他家人抓了可咋整?

想到这个事儿,周恩来立刻就把叶剑英找来了,一起商量该咋办。

这天夜里,周恩来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一趟又一趟地跑到毛主席的办公室,就张治中这个人,他俩唠了老长时间。

1.当年周恩来和张治中都在黄埔军校工作,他俩一见面就特别投缘。

2.四一二政变那时候,就是张治中预先悄悄告诉了周恩来,周恩来这才逃过一劫。

3.重庆谈判那时候,张治中心里挂念着毛主席的安全,就一路坐飞机把毛主席护送回延安了。

4.中山舰事件那时候,张治中还积极主动地提出想要加入共产党。

5.原北平市市长何思源跟张治中一样,为了和平四处奔走。结果,毛人凤在他家安了炸弹,把他女儿炸死了。

周恩来一想到这些事,就觉得张治中这人特别值得交个朋友!不管咋样,都得把张治中留下,可不能让他也变成第二个张学良!

接着,周恩来就找到了叶剑英,还下了两道命令。

首先,通知南京那边来接张治中的飞机,就讲北平机场得维修,等着命令吧。

第二点,赶紧通知南京地下党的同志们,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张治中的全家人,然后护送到北平去,动作一定要快!

4月25日那天,周恩来找到了张治中。他紧紧握住张治中的手,热情地说道:“文白,西安事变的时候,咱们就已经对不住一个姓张的朋友了,这次可不能再对不住你!”

张治中很是诧异,说道:“恩来先生,别劝了,你们的机场修好了没?”

周恩来笑着对文白讲:“文白,你先跟我去接一位客人吧。”

“谁?是我认识的人不?”

你特别熟,见着就晓得了。

周恩来出门去,张治中带着半信半疑的态度跟着也出了门。

要去的地方不是别的地儿,就是北平南苑机场。

张治中的夫人洪希厚、子女还有几个亲戚从飞机上下来的时候,张治中的眼眶就湿了。

他一转身就握住周恩来的手,兴奋地讲道:“恩来先生,您可太会留客!”

周恩来道:“瞧你说的,在重庆的时候,你对我跟主席招待得多周到。如今咱们条件不宽裕,你就凑合凑合吧。”

周恩来的话多么朴实,他的做法又多么高明!

打那以后,张治中先生就留在北平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特别器重他,给他安排了好多重要的工作。他先后担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这些职位,给社会主义事业那可是作出了老大的贡献了。

一直到1969年4月6日,张治中将军在北京离世了。

张治中将军身后事

张治中可是黄埔军校的骨干将领,那绝对是当之无愧的“和平将军”。这么多年了,他老是为了和平到处奔走,就盼着老百姓别再被战火给祸害了。

有一点得说一说,张治中将军在感情方面也是个很正直的人。张治中的长女张素我回忆说,新中国成立后的好长一段时间里,张治中将军一家过得特别开心,和和美美。

在国民党将领里,张治中将军那可是独一无二的,他是唯一一个只有一位夫人的军官。他的妻子洪希厚是个农村妇女,大字不识一个,可张治中始终对她不离不弃,他俩恩恩爱爱地相伴了60年。

有人劝过张治中再娶个老婆,张治中就讲:“她是我孩子的妈,还是我老乡,要是抛弃了她,我怎么面对自己的子女,又怎么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

张治中去世之后,周总理说一定要去送一送,于是就亲自去参加遗体告别仪式了。张治中走了之后,留下好几个孩子。现在他的这些孩子可都特别有出息。

张治中将军一辈子有6个孩子,2个儿子4个女儿。儿子分别是大儿子张一真和小儿子张一纯;女儿是大女儿张素我,二女儿张素瑞,三女儿张素初,四女儿张素久。除了大女儿之外,其他几个女儿在80年代有的就移居美国去了,在促进中国文化和世界的交流方面,那可是出了大力的!

他的四女儿张素久可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退休之后,她就到美国生活了。2010年的时候,她在美国做了一场演讲,讲的是新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这场演讲被好多国外电视台转播了,国内外的人都对她称赞有加。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候,张素久联系了好几个城市的市长。她给人家讲北京冬奥会的事儿,还听国外一些人给董爱会提的建议,这对中美文化交流可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她们中有些人身在美国,可心里一直记着初心,也没让张治中将军失望,给咱们的子孙后代立了个好榜样。

张治中和周恩来之间的情谊那可老深厚了。他留在北京的时候,确实有不少顾虑,不过,老百姓心里都跟明镜儿似的,有功还是有过,自然会有后来的人去评判。

只要真心诚意到了,再坚硬的东西也能被打动。

当然,通过这件事就能发现周恩来的魅力之处。他特别善解人意,能以心换心,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都能把无数人给感动了。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