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核动力航母再传喜讯。
3月底,由哈尔滨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玲珑一号”全球首堆首台主泵完成验收工作,在哈尔滨成功验收发运,引发了广泛关注。
这项被称为“核能充电宝”的科技成功——玲珑一号,标志着我国有意重要突破,对扩展核能应用领域、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有网友调侃:自研核反应堆就位了,核动力航母还会远吗?
玲珑一号核反应堆
航母作为海上巨无霸,它庞大的身躯需要配置强大的动力系统,而相较于传统的“燃油”当原料,不仅需要占据航母自身大量空间,而且还要被“往返加油”限制活动空间。
反之,核动力航母由核反应堆提供动力,其只需要为核反应堆让出空间即可,根本不需要预留“油箱”。
为此,中国若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核动力航母,首先要做的便是攻克“小型核反应堆”。
玲珑一号是全球首个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查标准的小型核反应堆,其体型相对小巧,高度14米、长宽不超过10米,可以很大程度的节省航母空间。
别看玲珑一号很小,但却有着强大的输出功率,最高输出峰值约为42万匹马力。
正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中国的玲珑一号小型核反应堆作为新时代的研究之作,自然要比老美上世纪的核反应堆更加先进。
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装配的两座核反应堆,共计输出功力才勉强达到26万匹马力,与玲珑一号的性能相差较大,外加上体积方面也不占优势,也难怪美专家会产生焦虑,不得不承认,中国小型核反应堆的性能远超尼米兹级。
不论美国承认与否,我国的玲珑一号小型核反应堆的成功验收,说明其性能和数据已经达到预期,未来将为中国的核动力航母的建造提供技术支撑以及无限可能。
中国从近海防御到“重拳出击”
航空母舰作为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象征,虽然拥有航空母舰不一定是最强的国家,但没有航空母舰肯定肯定是没资格成为强国的。
纵观中国的海军发展史,航母的研发直至下海,再到后续的小型核反应,就像是一个缩影,讲述了中国一路上的辛酸。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率先在大型驱逐舰上装上甲板,从而模拟飞机跑道的方式,让战斗机从上面起降。
这一尝试被视作航母的开端,但英国那时候并没有将其发扬光大,反而是后来的美国和日本,双方在太平洋战场上互相较劲,航母的体型越来越大,功能也越来越完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苏联成为世界两极,他们一个是陆地霸主,而另一个则是海上霸主。
冷战的大背景下,美苏不断加大对军事研发的投入,以至于美国在1961年,美国海军就拥有了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
此后,美国在核动力反应堆上多次优化,又成功研发出动力更强的核反应堆,从而让其航母的体型越来越大。
反观1961年的中国,经济几乎薄弱,军工业更是要一片空白,大多时候全要靠苏联这位老大哥帮扶一把。
那时候别说是航母了,就是老百姓的温饱都成问题,要不是此前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几艘小型战舰,我们的海军大概率只能当做摆设。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只能将重心放在“核武器”身上,先行保住性命,在徐徐图之。
后续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军也曾想过尝试制造航母,咱们的将军去往美国航母参观,却被叮嘱不准触摸任何部件,这份屈辱令亿万中国人吞咽不下。
为了让飞行员提前熟悉航母作战和飞行技巧,解放军曾在戈壁滩上建造了一艘“水泥航母”,从而训练作战配合以及战机起降操作。
西方国家得知消息后,予以回应的全都是讥讽、嘲笑,可这并未消磨掉中国人心中的目标,那便是让海军强大起来。
1994年,美国海军派遣“小鹰号”航母以及众多护卫舰强行闯入我国黄海海域,最终在我国飞行员视死如归的抵抗后,它们才选择撤离。
这种事情后续曾多次发生,美西方国家之所以敢如此猖狂,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强大的航空母舰,海军的作战能力太差。
一桩桩、一件件,深深刺痛着中国人的心,我们与美西方在航母建造领域的差距很大,首先要做的是拉近距离。
所以,从头自行研发虽然更有成就感,但其风险以及成本太高,明显不划算。
为此,我国在通过秘密交易和多方面协商沟通后,最终从乌克兰购买了“瓦良格”号航母。
而这艘陈旧的空壳航母,却让中国在航母建造领域站住了脚,成功掌握了如何建造常规动力航母。
众所周知,这艘航母在服役后的名字叫做“辽宁舰”,而后我们又拥有了山东舰以及在建的福建舰。
很多人都说,中国满打满算只有三艘航空母舰,而且还是常规动力,这比起美国的11艘核动力航母相差甚远,那中国为什么不多造一些航母,从而靠数量取胜呢?
以上言论在网络上随处可见,毕竟按照目前中国制造业的能力,按照之前的制造流程多复制出来几艘常规动力航母并不是什么难事,而数量越多则越能显现中国海军的强大,从而洗刷掉部分国人内心的不自信。
可从现实角度来看,我国对于常规动力航母的需求并不大,因为目前中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近海防御”,常规动力航母的作战范围决定了它跑不远。
中国海军现阶段只是通过航母提升对近海领域的掌控,防止此前美军强行入侵的事件再次发生。
除此之外,中国海军的另一个重要目标便是“台海”,航母打击战斗群的演练以及实操,都在为将来的实战做准备。
中国想来讲究万无一失,我们通过三到四艘的常规动力航母,再结合各处岛礁所设立的军事据点,就基本能够完成近海防御以及解决台海问题,所以建造过多的常规动力航母除了浪费钱之外,意义不大。
通过常规动力航母,我们掌握了航母的建造过程,攻克了各个产业链的整合以及协作问题,也得以培训出一大批飞行员,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在为核动力航母作准备。
试想一下,核动力航母最关键也是最难的动力部件被我国攻克之后,那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届时中国海军将不再被常规动力航母的“短航程”限制,我们想去哪就去哪,哪怕是去往欧洲又或是美国周边,全都不是问题。
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美国曾经做过的霸权行径我们不愿意做,也不屑去做,但他们曾经所占据的军事高地,我们却必须争夺下来。
毕竟“有剑不用”和“无剑可用”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曾经的中国因为实力孱弱,只能唯唯诺诺寻求自保;现如今我们已然可以面不改色,自信的保障近海无忧;未来中国核动力航母成功服役,美国的海上霸权将灰飞烟灭。
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在对外技术展示上较为低调,如同网友说的:“展示即落后”。
中国想来不喜欢将最新研制的东西露出来,这说明“玲珑一号”反应堆的成功,表明我国在核动力航母相关技术或许已取得显著进展。
参考信源:四川观察2025-03-28《四川研发!“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首台主泵成功发运》
参考信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25-04-11《“玲龙一号”全球首堆首台主泵成功验收发运》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