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美国,分属于东西方不同的国家,历史发展、民族性格、思维方式、行事作风,各有不同。仔细比较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的。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络的发展,地球已经逐渐浓缩为一个村落,同为地球村的村民,在一起打交道、大家更广泛、更深入的沟通交流与竞争合作不可避免。只有各自了解对方的历史、民族特点、思维方式和行事作风,做到知己知彼,才能有利于达成共识、统一思想、加强合作。
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我想这是很多人都在一起深入深刻思考的问题。通过历史地纵向横向对比,感觉中国和美国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喜欢向后看,美国喜欢向前看。
中国喜欢向后看,是因为中国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思考深邃、文化深厚、经验足堪以借鉴指导未来。翻开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俯首可拾。这让中国养成了“谨思慎行”的行事风格。在思考问题、想事情做行动的时候,因为有以往的经验,往往会“思定而后动”,凡事喜欢摸着石头过河,即便在前进中遇到阻力或者遭受挫折后,还会想到“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从而反思、反省自身、提高自己的内在动力。
美国喜欢向前看,是因为美国历史短暂、底蕴不足,文化肤浅、经验不足、经验不够看甚至不忍回顾。翻开美国历史,建国不过200多年,况且一出道即巅峰,可以说没有经历过伤筋动骨的重大挫折和毁灭性的大的失败,所以养成了凡事“做而后思”、罗显莽撞的“牛仔”风格。美国一旦遇到阻力或者遭受挫折后,首先想到的不是反思反省自身自己,而是会采取甩锅、诿过、甚至推责。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崇尚“万物土里生”,千百年来比较看重“土里刨食”,因为土地出产有限,所以也养成了中国勤俭节约的民族习惯。可以说中国的每一片天地都是埋头苦干、依靠自身努力,实打实地干出来、打出来的。与中国相比,美国则有很大不同,美国是军事兼商业文明。土地是从印第安人手里抢夺过来的,阿拉斯加是从俄国人手里买过来的,商业是靠着所谓“门户开放”政策从列强手里瓜分来的,甚至更大利益也是靠着所谓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威慑得来的。因为“得来全不费功夫”,所以美国也养成了“不事节俭、崇尚消费”的“消费主义”思想。
这样看来,中美之间就存在着:中国创新前进历史负担重、美国创新前进负担轻的问题。中国因为有历史借鉴、凡事谨小慎微,重视厚积而薄发,因而也就走得稳;美国因为历史不足看或者不够看,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重视一直向前走,所以美国的行事作风是“走着瞧”。走对了是运气,走错了也不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这一点从对待新冠疫情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
我们看待一个人,讲究“知人论世”,看待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行事风格,感觉也应该“知国论史”。以上仅是看到最近特朗普表示要购买丹麦的格陵兰岛、收回巴拿马运河、喊话加拿大要它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有些思悟所感,大家以为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