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当时还是清廷的治下。
苏州有个叫盛采年的老头,偶然逛一回青楼,却带出了称霸太湖几十年的强盗十三妹的出场。
盛家祖上亦商亦官,到了盛采年父亲那辈家势虽然仍旧辉煌。但盛采年的父亲妻妾成群,生养了12个子女,其中儿子就是八房,八房把大家一瓜分,半条弄堂仍旧是盛家的,但是家境不可同日而语了。
盛采年在光绪年间考取了秀才,此后屡考屡败,考怕了,担心一生就此蹉跎了,便花了一千银两捐了个知县。
清朝是异地为官的制度。盛采年要到山西去候缺,带家眷实在不妥也不方便,他家在苏州城里有一落五进的大宅、在城外有百亩良田、膝下还有一双儿女,都得精心照看。盛采年和妻子商量后,决定不带家眷。但盛妻心疼夫君,让他把通房通房丫鬟银贞带上,方方面面都方便。
盛妻娘家是盛泽出名的大地主人家,她且是长女,有主见且强势。嫁进盛家后,为了防止盛采年将来跟公公一样也是妻妾成群,便眼开眼闭甚至有点唆使银贞与他夫君媾和。盛采年也指天起誓,他最痛恨的就是男人妻妾成群,使得祖业支离破碎,他日后若纳妾招妓牲畜不如,把盛妻感动得哭了,夫妻感情甚笃。
盛采年去了山西,两年没补上实缺。却多了个傻儿子。原来,银贞也不是等闲之辈,大人家的丫鬟见多识广,人世间无情、无耻的事情见多了,门槛也精了。她晓得她这辈子唯一的出路,就是升格为妾,否则等到了她年老色衰只有扫地出门的命。为妾了,有了名份,若再有了子嗣,母以子贵,也不枉投此人生了,或许正因为此生的升级,下辈子便命好了投胎大富大贵人家了。
她对盛采年是百般阿谀万般柔情,盛采年要吐口痰,她跪地伸出双手去接的,女人能使得手段她都使尽了,这让盛采年骨头轻得没了份量,像酥化了一样。
盛采年闲赋着,没了收入了,但排场还是要的,毕竟是朝廷七品大员,租的房子也是要厨房、要卧室、要茅房的。他写信回家向握着家政大权的妻子讨要银两。盛妻一点碎银都不给,不是她心硬,是跟她的信念不符,男人是家里的栋梁,只有拿麻袋背钱进家门的份,哪有问家里要钱之理?
盛采年、银贞穷得只得把佣人给辞了,俩人一副蓬头垢面、呆如木鸡的怪样,家务银贞揽了,没吃的了,变卖银贞的饰品。盛采年对银贞也动了感情,患难夫妻啊。
银贞怀孕了,这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啊,所用的避孕措施是盛妻授意的。银贞要这个孩子,若要让她坠胎,她就去跳崖。盛采年终于理解银贞的苦心了,他伸出手指戳着自己的额头,若不让她如愿,我真的牲畜不如了。他写信回去泣求妻子恩准。盛妻出乎意料地同意了,为什么同意了呢?她同情银贞,不是,她才不在乎银贞跳崖不跳崖,她在乎的是银贞肚子里的孩子,是盛家的骨肉,她作为盛家的女人,不善待盛家的子孙,是天打五雷轰、大逆不道的事情,在大是大非面前,这女人还是有原则的。
盛采年终于入职了,拿朝廷俸禄了。
人家讲,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太片面了,好像满清官吏都是贪官污吏一样。盛采年就不贪,他不贪不是他不垂涎财富,是他不敢贪,一想起历史上贪官问斩的情景,就双腿发软。
清朝县令的俸碌虽然不高,但还有一笔数量可观养廉银,一年大几百银两还是有的,吃香喝辣、养家糊口还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盛采年的日子过得还是没有余钱。有二个原因,一银贞变着法地藏私房钱、二盛采年吸上了雅片烟。
苏州家里,一年到头,除了儿女的押岁钱外,盛采年给不出分文。盛妻不怒不闹,是因为盛采年仍旧是家中的顶梁柱,场面是夫君撑着。他是朝廷的命官,日后的前程有着无限的可能,他也是盛家的脸面。不论是官方还是坊间,对他们还是尊敬有加的。亲戚、亲眷尤其是女眷向她投来羡慕的目光,让她十分满足,盛采年也让她在娘家人面前有面子了。人活一辈子,不就活张脸吗?但是,在钱的方面,他把夫君彻底看死了,不积财的败家胚子,但凡到了她手里的钱,决不可能外流,盛采年可以自顾快活,她却是有一大家子要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