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场主人汤理鹏|一山一茶,不设限才玩的开

逸云白茶 2024-06-08 08:42:56

原创 爱喝茶的Y老师 白茶教室

*点击上方图片可购买二泉吟泡茶水

白茶教室到访政和白茶产区的次数早已难计,以至团队对政和的亲切度堪比友人之家。但不得不说,政和作为福建省重要的白茶产区之一确实有诸多值得深挖的历史人文及玩茶形态。

说起玩茶方式,有人复刻往史,有人深笃传统,有人顺迎时代,有人借力科技,总之,每位玩家都在将自己心目中的白茶通过自己的方式展现出来,至于结果好不好,时间和市场会给出答案。

这次我们的山场主人汤理鹏来自政和产茶重镇东平镇。

早前在与汤理鹏的初遇中被他说茶时的专业度所吸引,富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精准表达水平已远超他人,让人顿觉,确是个认真的玩茶人,这也促就了白茶教室的二次到访。

*山场主人汤理鹏

出生在政和早年外贸出口量最多,现在茶厂最多的东平镇,汤理鹏又有什么样的玩茶方式呢?对白茶是顺应与突破时代步入规模产业化还是坚守传统依循陈规走古早风呢?汤理鹏的回答早已在做茶玩茶的方式中。

Part.1最适合茶的方式才是最佳方式

童年时期的汤理鹏早已在东平镇家家户户门口晾晒的茶青中完成茶的初启蒙,成年后的他与哥哥到广州芳村开茶叶店,直到2018年才回归故土开始真正的茶叶生产。

说是回归不如说近些年白茶太火了,让身在行业的汤理鹏必然入局开厂制茶做产业后端。

*山场主人汤理鹏

十多年沉浸式感知市场,让汤理鹏对于市场变化和需求有清晰的认知。茶叶市场的延续就在于供需关系,了解需求才知如何生产。

2018年的回归初期,汤理鹏对白茶制作也是一脸懵,传统守旧小作坊式的白茶生产已满足不了需要,而白茶的工艺也早已进化到不同于往史的精细程度,要做好茶,只能从零开始学。

从东平到石屯再到铁山,汤理鹏不间断拜访老师傅从他们口中获取制茶诀窍而后上手制作,之后师从国家级政和白茶非遗传人范祖胜名下,并在2020年获得第三批政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政和白茶技艺传承人。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要说传统与现代科技怎样选择,汤理鹏选了最适合他的方式,利用更加灵活的水筛的传统配合抽湿机和风力系统的现代设备完成茶叶的萎凋。

汤理鹏对萎凋槽这样批量生产的大型设备敬而远之,但并不影响他是个用设备的好手。有时传统方式在自然气候面前的无力感,设备的介入能很好的弥补生产中的不足,保证“茶”如期如愿的成为“茶”。

*菜茶茶芽

汤理鹏说,白茶萎凋与养茶阶段,最重要的就是温度、湿度、空气流通,不管什么品种,也不管影响茶叶的其他因素怎么变,都要控制好这三点。

工艺选择的最终还是茶,何种方式对制茶有最大化的益处就选择哪种方式,在这个过程研究白茶制法,控制总体标准,调整变量,做出来的茶再寄给客户,客户说好了才算好。

*散落山场自播的小菜茶

在白茶的最后一道工序干燥上,汤理鹏的产品线里有电焙也有炭焙产品。在现今提香机干燥的电焙技术已相当稳定的情况下,汤理鹏还是坚持在研究炭焙这样的传统方式。

在他看来,不管是电焙还是炭焙虽说都只是干燥。但是现在随着市场的变化,越多的人接受了白茶的炭焙风味,这让白茶的炭焙工艺也提上日程。

*干燥方式的选择,汤理鹏有时会根据市场,有时也会按照自己的方式设立炭焙产品线/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不同炭焙方式造成的白茶风味的不同,汤理鹏觉得并不是所有茶都适合炭焙。

对于山场气息独特,香气高扬的茶就不太适合炭焙,因为炭火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穿透力会将茶叶中的自带的山场味随着高温挥发掉而失去茶品的独特性。所以,还是要看茶做茶,这其中的灵活度才是玩茶的有趣之处。

Part.2好山场都藏在两镇交界处

汤理鹏是正儿八经的东平人,但他并没有唯东平是茶的固执感,他总以客观中肯的评价视角来说东平茶与其他茶区的区别。

虽说很多人对东平茶的刻板印象是,台地茶偏多不够甜,但在汤理鹏看来,东平的茶滋味感还是很浓厚的,高山茶虽甜但有些区域的茶内质并不丰厚,后期转化更容易空洞,所以不同山场的茶都要有,产品线才更加均衡。

*政和镇前镇南珰峡古树菜茶林

汤理鹏自己手上的茶山并不多,红丹山茶业厂房占地约900平,这样规模的生产有着较大的吞吐量,自身茶园产量不大,也不够应对客户端需求,大多数时候还是需要收青或者寻得好山场与茶农合作。

*背有靠山,前有风水的红丹山茶厂

汤理鹏爱跑山场也注重山场,在他的产品线里,不同品种都有对应的山场,而这些地方并不局限于东平。

*红丹山茶厂

比如政和大白选在铁山与东平镇的山场,福安大白在东平镇与镇前镇高山区,而菜茶一般选自两镇或者两市的交界处,比如产茶史悠久的镇前镇,而九龙大白来自发源地松溪的松溪渭田老树,水仙白则又来自建阳擎天岩。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山场选择,就像集合了具有不同品种不同地理优势的超能力者,组成汤理鹏的茶叶天团联盟。

*山场主人汤理鹏

对于爱走山场的Y老师来说,这些山场听上去就很有吸引力,未能跟着汤理鹏一一去踏足属实遗憾。这也让好奇宝宝同事不禁发问,在选山场上有什么诀窍吗?

汤理鹏直言,走多了就会发现,在闽北范围内,地理上政和,松溪,建瓯,建阳等这些两镇交界处的偏远地生态比较好,茶在深山谷地生长,树高与树幅都比较大,采摘难度也大,那些地方少有人烟,受干预较少,久而久之就被遗留下来。

*生长在地处坑底的菜茶,你能找得到吗?

就像为什么菜茶一般都生长在高山区?因为处于平地的茶,好种植与采摘,菜茶因没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很容易被砍掉改种其他产量更高的品种,反而在高山区得以保留。

这次汤理鹏带我们去了他古树菜茶的山场所在地政和县镇前镇际头村的南垱峡古树菜茶林,来见证他的山场选择。

Part.3

南珰峡古树菜茶林魅力“难挡”

政和镇前镇在明朝是穆阳(今闽东福安)至政和最近的茶盐古道必经之地,也是当时繁荣的茶业重镇,镇前镇就是处于政和的东面与寿宁接壤,居住在高山区的村民随时代发展纷纷下山谋生,只留下无数茶树荒之于山野。

*政和镇前镇南珰峡菜茶林山场卫星图

白茶的兴起,将大众视角又回归到被遗忘的山林,吸引着像汤理鹏这样对山场有着高敏感度的茶人。

去南垱峡的路并不好走,从镇前镇出发到南珰峡古茶园山脚都是水泥路与泥泞路各半,就连有着多年驾龄的老司机都不敢开,还是熟悉路线的当地人才能驾驭。

他们说,如果有连续多天的雨季,路上的积水与泥水会让车轮打滑,上山是非常危险的。

*南珰峡半山腰,这里曾经是个古村庄,随着时代变迁居民纷纷搬离

眼看着司机师傅在转弯、后退、爬坡加速中频繁操作,也是让团队伙伴捏着一把汗,但看着沿途野蛮生长的竹海和繁盛茂密的针叶林便心生预判,这将又是一个难得的好山场。

*村口的古罗汉松已在这里矗立数百年

在南垱峡的山脚矗立着两颗青葱郁郁的古罗汉松,像是守卫这片山林的御林军挺拔威仪。

从山脚到茶园十几分钟的路程,怪石嶙峋,步行的阶梯由奇形怪状的石块铺设而成,倒有些像古时崎岖险峻的古道,俨然听着马帮的吆喝与马蹄踩踏拾阶的敲击声。

*登上茶园的路途中石路

经过多个“Z”型螺旋向上的转角,全程聆听各色鸟类的翠鸣,享受着来自绿植野丛穿行而来的山风,这也让有着玄学神经的同事发出神经式的感慨,“这里好适合修行啊!”。我们也终于在转角处“转角遇到了茶”。

*南珰峡菜茶园

这片菜茶园处在一处低缓山坳里,周围群山环抱,山路的两侧皆是百年的菜茶林,左侧茶树枝叶争相向上,繁茂伸长,寻求沐浴阳光,主体枝干粗壮,为整颗茶树提供营养。

右侧地菜茶林处于更加低阶的沟坑里,与其他植被混生,非采摘期根本难以进入。

整片山场茶园面积在7、8亩,海拔1300多米,大部分属于群体种小菜茶,也有少量后植的梅占。

之所以选择这片山场,汤理鹏觉得这片茶园茶的树龄够老,做贡眉的话山场气息具有非常独特的亮点,有枞味和独特艾叶草的味道,汤水也比较甜,回甘特别快。

*山场主人汤理鹏

空口白话,以茶为证,要想感受这种独特还得好茶入口才能知晓!

明晚九点,白茶教室即将分享来自山场主人汤理鹏的三泡茶,分别是2024年南珰峡古树贡眉,2023年特制九龙大白银针,2023年炭焙九龙大白银针,感受不一样的南珰峡古树茶园的韵味与来自汤理鹏制茶工艺不同带来的不同风味吧!

今日互动:

你对白茶的干燥方式了解多少?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