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一打杂巧遇朱元璋,因不识皇上请他喝酒聊天,结果官升10级!

静待王者归来 2025-02-16 16:39:32

从古至今,当上大官,荣归故里,是很多人的毕生梦想。

明初洪武年间,南京都城的一名吏部的小衙役,在新年有幸满足了这两大美梦。

他经由朝廷指派,一夜之间官升十级,风风光光地回到了老家,成为了堂堂四品知府大人。

这位吏部小衙役之所以如此幸运,完全是因为他在昨日除夕夜的一个善举。

他因可怜一孤独的老人,特意邀请对方吃饭喝酒,两人还在官府门口聊了很久。

当时这位小衙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眼前的老者绝非等闲之辈,他正是当今天子、一代传奇朱元璋!

因为一顿除夕的“团圆饭”,朱元璋就给了一名小衙役四品的大官,究竟原因何在?

这位幸运儿回到家乡执政一方,工作水准又究竟如何呢?

1.除夕夜奇遇

故事发生在洪武二十九年,此时大明王朝经过多年坎坷波折,已经进入了稳定的发展期。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官员贪腐,自打登上了“九五至尊”的高位以后,朱元璋就没少大开杀戒。

昔日的“从龙功臣”们,已经被老朱杀得不剩几个人了,他在这个除夕的阖家团圆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思及往事,朱元璋觉得格外气闷,南京皇宫显得那么压抑。

于是乎,他干脆换上了粗布麻衣出宫溜达了一圈儿。

都城街头巷尾的市井烟火气,平民百姓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让社会底层出身的老朱是既舒服,又自在。

不知不觉,朱元璋走到了吏部官府的大门口,他惊讶地发现,里面竟然亮着灯。

明天就要过大年了,难道还有人在办公吗?

老朱十分好奇,叩响了大门。

里面走出来的,是一个面容朴实、老实巴交的小衙役。

一介微末之辈,自然是不识得天子真容的,再加上朱元璋刻意打扮得像个贫民,小衙役便以为眼前的老人无家可归。

出于对老者的同情心理,善良的小衙役把老朱请进了门,好让他在室内暖暖身子。

朱元璋随即和小衙役攀谈了起来,聊天之际老朱得知,原来他是主动申请除夕夜值班,这才留在了官府。

朱元璋不禁好奇地询问,在这个日子当值,可是一份苦差啊,难道他不想回到家里和亲人们热热闹闹地团聚吗?

结果小衙役的回答,让朱元璋大感意外,随之心底涌起了深深感动。

小衙役回复,他并不是南京本地人,老家离这里很远,就算放假了也无法和父母双亲吃顿团圆饭。

他觉得,倒不如把与亲人团聚的宝贵机会让给同僚,于是便主动提出今天当班,留了下来。

听闻此言,识人有术的朱元璋,不禁对其刮目相看。

很快,除夕大雪下得更大了,户外的气温也低了不少。

小衙役怕“无家可归”的老者在外面冻出毛病,干脆盛情邀请朱元璋留下来,和自己一起吃饭喝酒。

两个人互相陪伴着,也算是除夕“团圆”了。

面对一个吏部小衙役的邀约,老朱毫无架子,欣然应允。

一老一少一边看雪,一边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好不快活。

谈话期间朱元璋惊喜地发现,这名小衙役不光有一颗“与人方便”的古道热肠,还对官员政务颇为熟稔,是个当官的好苗子。

2.不辜负厚爱

一场除夕夜的奇遇,竟让朱元璋意外发现了一名人才。

第二天一大早,老朱便发布了御笔朱批,将昨日的那位吏部小衙役封为知府,回到老家就职。

直到接旨之后,小衙役才后知后觉地晓得,原来那位与自己吃饭喝酒的老人,竟然是当今的万岁爷!

原来的他,干的是衙役的活计,属于“吏”的阶层,没有“官”的品级。

结果就因为和皇帝的一场偶遇,他一跃晋升官员阶级,还是一州知府这样的四品大员,连升十级!

面对天子的如此厚爱,小衙役感激之至,发誓绝对不会辜负圣恩浩荡。

走马上任之后,此人果然不负朱元璋期望,在家乡干出了一番政绩,完全对得起“父母官”的乌纱帽。

老朱看人眼光的毒辣,知人善任的本事,由此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地方知府工作干了很久,直到朱元璋去世建文帝登基、燕王“靖难之役”起兵夺位,他还在任上。

永乐年间,已是“三朝老臣”的他因病逝世,父老乡亲们感念其为官时的恩德,纷纷自发予以祭拜。

3.接地气天子

朱元璋和小衙役的故事,是一段老百姓们口口相传的佳话。天子不拘一格任用人才,幸运儿不负所托造福百姓,一切都非常的圆满。

而像这样“接地气”的趣事轶闻,在老朱身上还发生过很多。

明代《前闻记》就曾经记录过一则发生在洪武初年的小故事,一段朱元璋和御厨的幽默对话。

话说这一天,老朱正和马皇后、太子朱标一家三口进膳,突然发现菜汤里有一根银丝。

朱元璋一看,这不是须发嘛,御厨伺候皇帝竟然如此不小心,把白头发掉进了汤汁里面!

天子一怒,后果很严重,御厨立马被带到了老朱的面前,等待发落。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御厨必死无疑之时,他用一句话、一个动作,不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还获得了皇帝的赏赐。

只见这位御厨小心翼翼地说:“这根银丝,是陛下您的龙须啊!”接着便摘下来了自己的帽子。

朱元璋定睛一看,御厨是个光头!再看对方脸上没留长胡子,老朱顿时明白了,是自己在吃饭的过程中,白胡须掉到了碗里。

眼见错怪了人,朱元璋觉得很是不好意思,但御厨吹捧自己的白胡子是“龙须”,马屁又拍得他心里很是熨帖。

再加上这顿饭菜滋味甚是可口,老朱便没有过多计较,反而嘉奖了认真干活儿的御厨金银与珠宝。

这位御厨因为反应迅速,话术高超,不但脱了死罪,还得到了天子的青眼。

他在皇宫服务了许多个年头,后来老朱接连失去了发妻马皇后和爱子朱标,在暮年时偶然间回忆起了这件往事。

出于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朱元璋决定加恩这位机智伶俐的御厨。

老朱特别下旨,晋升御厨为皇宫的后勤总管,地位仅次于自己和皇太孙朱允炆身边的大太监们,待遇等同于八品官员。

虽然不像小衙役一样官升十级,但也足够幸运了。

不过这位得蒙圣上厚爱的御厨,并没有在总管位置上干太久。

朱棣起兵称帝之后“清理”了南京皇宫,此人不知所踪。

有的人说他是为了避祸告老还乡了,还有人持悲观看法,觉得他是不幸死在了乱军中。

都说“善始者未必善终”,无论如何,这位御厨没有在喜怒无常的朱元璋手下遭殃,已经是很不错了。

小衙役以及御厨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帝王将相”政治叙事的一个侧面,让大明王朝以及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都有了些许的温度。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