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演义小说的层面来看,曹操会对关二爷那般好,关键原因在于关二爷简直堪称完美。
曹操最为看重的品质便是关二爷的忠诚,为此他对关二爷深感钦佩。而且关二爷的勇猛程度堪称万夫莫当,这般勇猛更是让曹老板喜欢到了极点。
然而就正史上的记载来看,实际的情况或许会略微复杂一些呢。
曹操之所以要好好拉拢关羽,一方面是关二爷个人的勇武和忠诚着实让曹操另眼相看。而另一方面,当时的局势使然,若能成功拉拢关羽,便能够对那些支持刘备的士族起到分化的作用,这在当时对曹操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昔日刘备治理徐州与豫州之际,当地的士族对其印象极佳。正因如此,刘备先后两次掌管徐州之时,皆获当地士族大力相助。特别是第二次,在衣带诏事件发生后不久,刘备返回徐州,凭借当地士族的支持,迅速聚拢起了数万人的庞大军队。
关羽被俘之际,曹操那时的状况着实也欠佳。彼时官渡之战已然拉开序幕,面对袁绍,曹操完全处于劣势。因而在这个时候,曹操务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徐州和豫州,特别是之前刘备所掌控的那片区域给安抚妥当才行。
在那样的情形下,关二爷身为刘备身旁极为重要的二把手角色,要是他真的选择投降曹操的话,那么众多来自徐州以及豫州的士族,便极有可能随之彻底倒向曹操一方。对曹操而言,这一情况实际上才是最为关键且紧要的呢。
当然啦,要是详细来讲的话,这件事背后所涉及的历史情况,那可是相当繁杂的。要想完完全全把这段历史给讲清楚说明白,我们实际上得先从关二爷他个人的经历开始说起才行。
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后世之人对于关二爷的故事那可真是耳熟能详。像桃园三结义啦,还有三英战吕布之类的故事,大家都相当熟悉呢。
然而在正规的历史记载当中,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真实的历史中,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以及温酒斩华雄这些情节其实都不存在。华雄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其身份为董卓阵营里的一名武将。不过要知道,真正斩杀华雄的并非关羽关二爷,而是孙坚呐。
至于真实的关二爷,其早年究竟有着何种经历,实际上史学界对此也了解不多。
据正史记载,关二爷乃是山西解县出身之人。之后,二爷在家乡不慎犯了些事儿,无奈之下只能选择逃离故土,前往涿郡以寻求避难之所,暂避风头。
随后,关二爷便与刘备相识了。
恰是在此期间,关二爷来到了刘备身旁,进而成为了刘备最为得力的兄弟。
史书当中并未明确记载刘备与关羽、张飞三人究竟是在何时结义的。不过呢,后来这三人确实结成了异姓兄弟。在黄巾起义爆发以后,刘备凭借自身的好人缘以及颇高的威望,成功拉起了一支队伍,进而投身到镇压黄巾军的行动之中去了。
在之后的数年时光中,刘备身边始终有着关羽与张飞的身影。他们三人情谊深厚无比,真可谓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每当刘备外出参与各类活动之际,关羽和张飞都会紧紧相随,悉心守护在旁,全力保障刘备的人身安全。
后来,待刘备有了些许起色、发展得稍好一些时,关羽也获得了相应职位。当刘备出任平原相之际,关羽与张飞担任了别部司马,承担起管理刘备所率部曲的职责。在随后的数年里,刘备从幽州转战至青州,又从青州奔赴徐州,这期间,关羽和张飞始终紧紧跟随在刘备身旁,不离不弃。
然而,直至陶谦离世,刘备接手徐州之时,关二爷在这之前着实算不上什么关键人物。在那样的情境当中,知晓关羽这个名号的人,其实并没有多少呢。
其主要原因在于,历史上压根不存在温酒斩华雄以及三英战吕布这些情节。当初诸侯联合讨伐董卓之时,刘备大概率未曾参与战斗。要知道,彼时刘备自身都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人物,关羽就更不用说了。在刘备掌控徐州之前,关羽也就只能统领区区几百人,比一个普通校尉的地位还低呢。
然而,时间来到公元194年的时候,刘备一下子声名远扬,闻名于天下。就在这一契机之下,关羽的名号也随之渐渐传播开来,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
就在这一年,曹操对徐州的陶谦发起了进攻。为了能抵御曹操的攻势,陶谦不得不向青州的田楷发出求救信号。而那时的刘备呢,正好是在田楷的手下做事。就这样,随后刘备便率领着一千多人的队伍,动身前往徐州,去支援陶谦了。
在抵达徐州之后,刘备深受陶谦的器重。陶谦先是给刘备增添了诸多兵力,而后更是采取进一步举措,向上呈递表章,正式任命刘备担任豫州刺史,足见陶谦对刘备的看重程度之高。
彼时的豫州呈四分五裂之态,甚至连刺史都好似有好几人在担任。然而即便如此,就因着那一件事,刘备的名气终究还是彻彻底底地传播开来了,让更多人知晓了他的存在。
随后,在陶谦离世以后,徐州便由刘备接手了,刘备就此担任起徐州牧一职。就在这个时候,关羽的地位也随之迅速突显了出来,一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需明白,不管是在刘备帐下之时,还是之后的整个蜀汉集团里面,关二爷那绝对称得上是当之无愧的二号人物!即便后来诸葛亮加入进来了,可就实际地位而言,诸葛亮实际上也是没办法与关二爷相较量的呢。
于是,在刘备出任徐州州牧后不久,关羽便迅速成为了徐州备受瞩目的人物。彼时在徐州地界,刘备实际能掌控的仅有两个郡而已,其余几个郡皆有各自的太守。并且徐州当地的士族豪强对刘备也只是表面敷衍,并无实质支持。即便处于这样的状况,关羽的影响力却依旧随着刘备地位的上升同步提高了。
当然啦,直至此刻,关二爷的历史影响依旧尚未显现出来呢。毕竟在随后很长的一段日子里,他还是始终跟随着刘备一同行动。就关羽本人而言,其更多的还是扮演着一个勇猛战将的角色罢了。
在接下来的数年时间当中,刘备起初由于遭到吕布的背后偷袭,从而痛失徐州。随后,在吕布的一番安排之下,刘备先是前往小沛屯兵驻守。然而没过多久,又因吕布再次发动袭击,致使刘备的全军被彻底打散,无奈之下,刘备只好动身前往许昌,去投奔曹操了。
此后,在曹操的扶持下,刘备得以再次返回小沛,其目的在于对吕布形成牵制之势。然而,好景不长,时隔不久,刘备又一次败在了吕布的手下。
没过多久,在这一次事情发生之后,曹操便亲自率领军队赶了过来。他一到,便展开行动,凭借强大的兵力直接将吕布消灭掉了,由此,徐州地区也被曹操彻底平定下来。
在曹操成功平定徐州之后,刘、关、张三兄弟便随着曹操一同行动,暂时回到了许昌。
在返回许昌之前的那段时期,关二爷于历史的大舞台之上,压根算不上什么关键人物。说得直白些,在此之前,关二爷就如同路人甲一般,毫不起眼。那些割据各处的枭雄们,没谁会真把他放在眼里。即便是徐州当地的那些士族豪强,对关二爷也未曾太过看重。
在那时,人们一提到关羽这个名字,脑海中更多浮现出的形象,无非是刘备身旁的一名保镖罢了,又或者仅仅是刘备麾下的一个寻常校尉。尽管他和刘备之间情谊深厚,可也就仅仅如此而已。就算是在徐州那段时期,也压根不会有人发自内心地认为,关羽能算得上是徐州当时的二号重要人物。
然而在这之后,当抵达许昌之时,关二爷首度站在了历史舞台的正中央,首次拥有了决定历史发展走向的关键契机。
史书中有记载,刘备刚返回许昌之际,曹操对待他的态度还算不错。然而,刘备身旁的几人,都认为曹操绝非善类。之后的某一日,曹操与刘备一同外出打猎,就在这个时候,关羽提出,不如让他来动手,直接在当场就把曹操给砍了!
这件事吧,不论从哪个角度去审视,都显得极为离谱,可它十有八九却是真实发生过的!要知道,此事是被记载于裴松之所撰写的《三国志注》里面的呢。据裴松之所述,在后来赤壁之战即将打响之前,当刘备往夏口撤退的时候,关羽还就此事有过抱怨呢。
彼时关羽曾明确讲道:要是在当初打猎之际,自己就直接把曹操给砍了,那后面也就不会出现这些状况啦。而刘备呢,只是称自己在当年未曾料想到后来所发生的那一系列事情。
这是关二爷头一回对历史的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此之前,历史的脉络或许有着自身的发展态势,但这一次,关二爷的举动成为了关键因素,从而使得历史的走向因他而发生了重大改变,开启了一段别样的历史进程。
彼时情境下,要是关二爷当真手起刀落砍了曹操,那往后便不会再有曹魏集团存在啦。至于说砍了曹操之后,许昌是否会陷入彻底的混乱局面,刘备会不会遭到曹操部下的围攻,而关二爷又能不能护得住刘备,这些疑问,着实是难以给出确切说法呢。
不管怎样,到了最后,刘备还是给出了拒绝的态度,没有应允下来。总之,最终的结果便是刘备明确表示了拒绝,此事就这般定下了,其并未接受相关的情况或者提议之类的,而是予以了回绝。
就这样,在许昌待了一阵子后,差不多是在衣带诏事件将要爆发之前,曹操安排刘备前往下邳,让其去阻拦袁术。与此同时,关羽与张飞也一并离开了许昌这座城市。
当刘备再度返回下邳之时,关二爷的地位瞬间就突显出来啦!
刘备回到下邳后,立马就采取了行动,把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给除掉了。至于刘备究竟是通过何种方式干掉车胄的,在正史上并没有相关记载。不过在《三国演义》这部著作里,却称是关二爷动手解决了车胄。
车胄被杀之后,下邳又被刘备重新占据。此前,徐州士族本就对刘备怀有好感,到了这个时候,他们终于下定决心,愿意投入一定的本钱,全力对刘备给予支持。
后世诸多历史爱好者,往往会下意识地对这段历史选择忽略。然而在正史当中,刘备返回徐州之后,着实经历过一段为时不长的辉煌时期。彼时在徐州士族全力支持下,刘备竟能在极短时间内募集到数万之众的士兵,并且紧接着就将豫州的沛郡掌控于手中了。
短短时间内,一个突然空降而来的外来者,竟迅速召集到了数万之众的士兵。由此可见,彼时徐州当地的本土豪强,特别是下邳区域的士族豪强,给予刘备的支持力度着实不小。就拿那位大富商糜竺来说,想必在这个时候,已然是倾尽了自己的全部家底,全力支持刘备招募兵员。
此后,在许昌那处,衣带诏之事东窗事发。彼时,刘备为了能抵抗曹操的势力,便亲自领着张飞赶赴沛郡进行驻守。而位于刘备后方的下邳郡呢,则全然交托给了关羽来负责镇守。
就在这个时候,下邳是由关羽留下来驻守的,并且还行使着太守的职责呢。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以羽领徐州”哦。不管是哪种情况啦,在衣带诏事件发生之后呢,刘备可是亲自带着兵冲在最前线去了。而他身后的徐州这块地盘,就完完全全交给关羽来掌管了。
当然啦,在那个时候的刘备,好像确实也没别的什么可选的余地了。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在那会儿,待在刘备身旁的人当中,能让他全然信任的,也就只有关羽和张飞这俩人罢了。想当初刘备第一次掌管徐州的时候,他亲自带兵去抵御袁术,安排张飞留在后方的下邳驻守。可不曾想,张飞没把群众团结方面的事儿处理好,最后竟让吕布趁机端了老巢。
此次情形下,刘备着实已别无他选。在张飞之外,也就唯有安排关羽来留守徐州后方了,他没有别的更好的办法来应对当下局面。
如此一来,在这一期间,关羽所处的地位一下子就变得格外特殊了。
在之前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徐州本土士族对关羽其实并未太过看重。可到了当下这个阶段,关羽已然是实至名归的徐州最高负责人了。如此情形下,他便拥有了诸多与徐州士族往来、打交道的契机。
然而,这样的时间段并未延续很久。毕竟没过多久,曹操便率军攻打了过来。
曹操打过来后没多久,刘备便被打得溃败,接着他只带着为数不多的残部朝北撤去,朝着青州那边靠拢,心里想着去投奔袁绍呢。可这么一弄,由于沛郡已经失守了,徐州就如同门户大开一般。如此一来,由关二爷镇守的下邳郡,也就变成了一座孤城啦。
彼时,刘备的家眷以及诸多其他人的家眷都身处下邳。要是一味地坚守下去,那必然会让众人遭受极为惨重的损失。基于这样的情况,关二爷在权衡之后,最终也只能无奈地做出了投降的选择。
有一种说法认为,关二爷彼时实则是被曹操给俘虏了的。毕竟在《三国志》里记载的是“曹公禽羽以归”。由此,后世不少人也持有这样的观点,觉得当时关二爷虽带兵抵抗了一阵子,可最终因双方兵力悬殊,还是直接就被俘虏了。
关二爷在被俘之前,其人生经历大致就是上述这些内容了。
接下来的情况是,曹操把关二爷带到了许昌之后,关二爷所具备的意义一下子就变得十分特殊起来了。
彼时,官渡之战已然逐步拉开帷幕,曹操一方在北方所承受的压力急剧攀升。在这种形势下,曹操根本没办法再匀出额外的兵力,用以去驻守徐州以及豫州了。甚至就连官渡战场那边,曹操所拥有的兵力亦是严重匮乏的。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居然没被曹操给抓住,反倒跑去投奔袁绍了!并且呢,当时袁绍可是掌控着青州呢,仍然保留着前往徐州的通路哦。要是刘备回到徐州的话,凭借他在那儿的群众根基,在徐州再掀起一场叛乱那是相当容易的事儿呢。
在当时的情境下,对于曹操而言,这样的叛乱发生,对他来讲无疑是难以承受之重。就曹操所处的那个时候的形势来说,出现这般叛乱的情况,着实是他所没办法去承担下来的。
因此,当下最为紧要之事,便是曹操务必要拿出十足的诚意去安抚徐州。一定要竭尽全力保证徐州不再出现任何闹事的情况,这是此刻曹操必须全力以赴去达成的关键任务,绝不能有丝毫懈怠。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倘若我们自己处在曹操的位置,那么究竟要采取何种举措,才能够极为妥善地去安抚好徐州呢?怎样做才可以最大限度地确保徐州尽量不出现叛乱的情况呢?
在那时,曹操主要做了两件事情。
首要之事便是全力对徐州本土士族加以安抚。对于此前在徐州内部已然拥有一定地位的士族官员,特别是那些极具影响力的,曹操可谓不遗余力地去拉拢。只要是应当予以重用的,便果断重用;若是适合提拔的,也毫不犹豫地给予提拔。
就拿曾经背刺吕布的陈登来说吧,起初他可是极力拥护刘备的,然而受到曹操的拉拢后,便转而成了曹操的谋士。还有后来提出九品中正制的陈群,一开始是由刘备举荐得以入仕的,可在曹操的招揽下,也归入了曹操阵营之中。
就凭借这一番安抚举措,诸多原本站在刘备一方的徐州士族,一下子便转而投向了曹操那边。如此一来,局势发生了明显变化,曹操因这一手操作,收获了不少原本属于刘备阵营的徐州士族的支持。
第二件要做的事呢,便是极力向关羽表达友好之意。并且要注意的是,这种友好的表示可不能藏着掖着,得让外人都能知晓才行,其中尤其关键的是,务必要让那些徐州的士族群体也清楚了解到这份示好之情。
虽说此前关羽的地位并非那般关键,可他终究是刘备集团里位列第二的重要人物,并且还曾有过短暂管理下邳郡的经历。要是能使得关羽诚心归降,再让他去劝服徐州的士族,取代刘备原本所处的位置,如此一来,往后曹操在徐州这边,可就能够彻底高枕无忧啦。
另外,在刘备所占据的地盘以外,那些同样归属徐州的几个郡,曹操也在不遗余力地对当地太守展开大力拉拢之举。就拿徐州北部的臧霸来说吧,他之后便被曹操成功拉拢过去,从而成为了曹操阵营中的一员。
通过这一系列接连不断的举动,最终曹操成功地将徐州安抚得妥妥当当。即便之后刘备又重新返回此地,可也没办法在徐州再度搅起什么大的波澜,徐州依旧维持着相对安稳的局面。
关二爷面对曹操的示好那可是丝毫不为所动。但毕竟当时身处曹操的地盘,况且曹操所做之事也着实周全到位,关羽也没法对其示好全然不理会。于是后来呢,关二爷便以投桃报李之举,替曹操斩杀了颜良,成功解除了白马之围。
然而在那之后,当关羽得知了刘备的相关消息时,便迅速寻觅时机,果断地从曹操处离去,重新回到了刘备的身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