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幕后功臣,千古第一贤后长孙无垢——李世民心中的白月光

夏恂谈历史 2023-04-22 21:21:04

讲到大唐王朝,与“盛世”同时浮现在世人脑海中的,恐怕莫过于群芳中的王者牡丹。而在那个时代,能称得上牡丹之名的女人,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长孙无垢。长孙无垢十三岁嫁入李家,历经磨难苦砺之后,稳坐大唐皇后的宝座。她文德兼备、保家安国,用强有力的手段辅佐唐太宗创造出轰轰烈烈、引人注目的伟业,后代持任何立场的史学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她给予赞扬,更有人说:“在中国历史上,有传可查的400多位皇后当中,她是当之无愧,最受好评的一位皇后。”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走进长孙皇后的人生。

随夫君饱尝征战之苦

长孙无垢(公元601~636年),北魏皇族拓跋氏之后,生父长孙晟为隋右骁卫将军、著名外交家,平突厥之功臣;生母高氏为北齐皇族后裔,名臣高士廉之妹。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孙无垢从小就博闻强志,知书达理。曾有卜卦的人说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贵不可言”,以后必将为“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

长孙无垢本应该是一个幸福的人,但因父亲的去世,人生变得凝重起来。因其母为父亲的续弦,所以父亲去世后,8岁的长孙无垢和哥哥长孙无忌被异母兄弟赶出了家门,寄居在舅舅高士廉家。

被亲哥哥赶出家门、在舅舅家寄居的经历,令出身高贵的长孙无垢饱尝与身份不相称的人世冷暖,内心深处孤苦无依。这对于她的成长和性格形成,乃至她以后所扮演的皇后角色都产生了莫大的影响。

高士廉对长孙兄妹关怀备至,一手为他们操持了终身大事,就这样,13岁的长孙无垢嫁给了当时太原守备李渊的次子、年方17 就英名远扬的李世民,却也同时嫁给了他从未平静过的生命历程。

多年寄人篱下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面对“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文武双全的丈夫,渴望平静的长孙无垢内心洋溢着莫大的幸福,她悉心侍奉公婆,相夫教子,是一个非常称职的媳妇,深得丈夫和公婆的欢心。

但这种安静幸福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公元615年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尚在新婚的李世民开始招兵买马,主动地投人了父亲开创天下的大业之中,并乐于充当先锋一敢死队的角色。

李世民胆略过人,富于激情又渴望建功立业,而作为妻子的长孙无垢只能独自品尝等待消息而彻夜难眠的痛楚滋味。而这只是一个开头,更令人惊心动魄、担忧不已的日子还在后面。

经过多年的战火硝烟,李渊称帝,李世民因军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进封秦王。

十五岁的长孙无垢随即成为秦王嫡妃,因唐王朝根基未稳李世民继续浴血征战、出生人死,长孙无垢便紧紧追随着丈夫,照料他的生活起居,从而使他在作战中更加精神抖擞,所向无敌。

李世民孤胆英雄式的事迹屡见不鲜。比如,五百人对一万人、数十骑对数千骑.....更惊人的是,在唐夏虎牢之战中,他率领三千五百唐军,战胜了窦建德的十万大夏军,获虏五万余人。

如此决战性的胜利后,喜出望外的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陕东道大行台,赐玉璧一双、黄金六千斤、共邑三万户位于王公之上。他同时得到的,还有金辂一乘、衮冕之服、前后部鼓吹及九部之乐、班剑四十人。这已是帝王级的仪仗待遇。

多少人羡慕李世民旷绝古今的好运气,却忽略了站在他背后的长孙无垢付出的百转柔情和难眠之夜。正是因为这些经历,长孙无垢从一个贤妻良母迅速地成长起来,坚强且坚韧

玄武门兵变中的巾帼

李世民的才能一次又一次被证实,军事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多的人为他所倾倒,这对于太子李建成来说是一种严重的威胁,他深为不安。

为了稳住自己的太子地位,李建成联合弟弟李元吉利用李世民征战在外机会,不停地拉拢高祖宫中的诸多妃嫔,乃至掌宫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等,处处诬陷李世民,给李世民设置陷阱。

长孙无垢虽然只有二十五岁的年纪,却早已见识非凡,为了竭力消除别人对丈夫的误解,尽力缓解兄弟之间的紧张关系,她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设法在深宫中走动,尽心尽孝地侍奉高祖,恭敬诸嫔妃,处处忍让、顺从

由于长孙无垢的作用,李建成和李元吉屡次不得手,于是他们便采取釜底抽薪的策略,召集了大批部队埋伏,准备借人朝机会除掉李世民。李世民得知情况后不得不孤注一掷,立即召集有限的兵力,准备伏兵玄武门,袭杀李建成和李元吉。

在如此紧急的关头,长孙无垢明白一切和解的努力注定徒劳,兄弟之间必然要经过一场骨肉相残的惨剧,于是她为李世民备好了战衣,自己也毅然跨上战马,追随李世民到玄武门,亲自激励士气,促成了事变的成功。

玄武门之变是中国历史上最残忍的一次皇权之争,但长孙无垢在玄武门以最大的诚意慰勉将士的身影,给这场战斗增加了一份柔美庄重的韵味,她的勇敢和明智更是令人折服,赢得了铁腕女人的称号。

通过玄武门兵变,李世民顺利除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被立为太子。第二年,即公元626年,李渊因年事已高而禅位,李世民被封帝,号唐太宗。长孙无垢随即被立为皇后,应验了卜卦先生说她“坤载万物”的预言。

发挥“润滑剂”作用

长孙无垢真是一个手段超凡的女人,精心打理后宫之事,正因为此,太宗的后官极其安静,很少有争风吃醋,争夺继承权的事情发生,可谓是一个奇迹。

为了抚慰太上皇李渊丧子之痛,改变唐太宗弑杀兄弟登位的形象,长孙无垢每日早晚必去太上皇那里请安,时时提醒太上皇身旁的宫女怎样调节他的生活起居,像对亲生父亲一样尽心尽力地尽孝道。

后宫里嫔妃众多,李世民对待感情似乎也一如他面对生死战场一样充满激情,我行我素。长孙无垢宽厚地接纳了丈夫给她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家庭。

对后宫的妃嫔,长孙无垢非常宽容和顺,待之如亲姐妹,相处的非常融洽,她不妒忌太宗宠其他的妃嫔,相反还常规劝太宗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妃嫔,不要亲近这个疏远那个。妃嫔、宫女们生病时,她也会亲自去探望,并体贴地加以安慰、照顾。更为难得的是,只要是太宗的孩子,不管是嫡出庶出,她都待如己出,倍加爱护。

对于官人,长孙无垢又是极其宽容。若后宫有人惹怒了太宗,她会装作很生气的样子,命令将侍役者抓起来,并请求亲自来处置,决不轻饶。等到太宗过了愤怒期,她又替其说情,把事情的经过曲直告诉太宗,既取得太宗的谅解,又决不冤枉一个好人。

“春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看不见摸不着,但无处不在,这是铁腕的至高境界。因此,后宫中各类人物都很敬佩和爱戴长孙无垢,谁都愿意听从她的领导和安排,就如同将军仁爱战士一样,后宫呈现出一派祥和温馨的气氛,

辅佐千古一帝创伟业

由于长孙无垢在征战中沐血相伴,在玄武门事变中表现得体,在后宫的所作所为端直有道,太宗对她十分信任和欣赏,继位后回到后宫,常与她谈起一些军国计划及赏罚细节等国家大事。

长孙无垢虽然与太宗私下闲谈时,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但鉴于历朝历代皇后干权乱政引起的恶劣后果,一旦太宗提到朝政时,她就很郑重地说:“母鸡司晨,终非正道,我是妇道人家,怎能随意议论国家大事”,便沉默不语。

有一次,唐太宗坚持要听她的看法,长孙无垢拗不过,说出八个字:“居安思危,任贤纳谏。”这八个字虽然短小,但是长孙皇后深思熟虑的结果,既给唐太宗指明了方向,又没有细枝末节的建议和束缚。

太宗深受其益,因而执行得尤为到家。当时天下已基本太平,很多武将渐渐开始疏于练武,太宗就时常招集武官们勤练武艺,国家长期兵精马壮,丝毫不怕有外来的侵犯;关于任贤纳谏一事,太宗常鼓励大臣们做直言的谏臣,由此人人自励,不敢疏怠。

不过,在比较重要的问题上,长孙无垢还是会坚决而不伤体面地提醒太宗的,最终使太宗成为一位圣明君王,赢得了一批赤胆忠心的大臣。因此,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称:“顾内失吾良佐,哀不可已矣。”

由于隋末连年的战争烽火,唐朝正处于百业待兴时期,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唐太宗继位后,长孙无垢建议他下诏轻徭薄赋,不修宫苑,实行均田制、租庯调制鼓励生产等治国安邦的良策,这些措施都深受人民欢迎。

长孙无垢的哥哥长孙无忌文武双全,品德兼优,清廉无私,早年即与唐太宗是至交,又在玄武门之变中立有大功,太宗认为凭他的功勋与才干,完全可以位居高位,便打算任他为当朝宰相,执掌朝政。

但是,长孙无垢却奏称:“妾既然已托身皇宫,位极至尊,实在不愿意兄弟再布列朝廷,以成一家之象,汉代吕后、霍光之行可作前车之鉴。望陛下一定要圣明,不要以妾兄为宰相!”万不得已,唐太宗只好让长孙无忌作开府仪同三司至此,长孙皇后才如释重负。

长孙无垢能事事以大局为重,理性地处理事务。这种理性不仅表现在对待外戚的事情上,更体现在对待朝廷股肱之臣的态度上。她十分相信太宗手下那批谋臣贤士的能力,一直殷殷劝诫太宗要善待贤臣。

谏议大夫魏征是一个敢于犯颜直谏的忠臣,他常对唐太宗的一些不当的行为和政策,直接了当地当面指出,并力劝他改正,太宗对他颇为敬畏,常称他是“忠谏之臣”。但有时在一些小事上魏征也不放过,这让太宗很没有面子。

有一次,大宗兴致突发,要去郊外狩猎,却被魏征阻止在宫门。魏征挡在宫车前面,进言道:“眼下时值仲春,万物萌生,禽兽哺幼,不宜狩猎,还请陛下返宫。”太宗当时兴趣正浓,请魏征让到一旁,魏征却始终不肯妥协。

太宗怒不可遏,下马气冲冲地返回宫中,非常愤怒地对长孙无垢说:“魏征这个老东西太不像话了,我一个富拥天下的堂堂天子,好不容易抽时间出去消遣一次,就是打些哺幼的禽兽又怎么样呢?我哪天只有亲手杀掉他,才能泄心头之恨!”

长孙无垢听罢,默默退出,一会穿着朝服,面容庄重地来到唐太宗面前,叩首即拜,一本正经地说道:“妾闻主明才有臣直,今魏征直,由此可见陛下明。有这样的君和臣,乃我大唐之幸,妾故恭祝陛下。”

唐太宗听了恍然大悟,觉得皇后说的甚是在理,于是把原来对魏征的怨忿都转为内心的敬佩,魏征也得以保住了他的地位和性命。

由此可见,唐太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一帝,开创李唐江山和“贞观之治”盛世,除了他自身贤明、智勇双全和拥有一大批谋臣武将外,与妻子长孙无垢的辅佐也是分不开的。

公元656年6月,长孙无垢因重病逝于立政殿,年仅36岁。即使到弥留之际,她仍然不忘以大唐的江山社稷、黎民百姓为重,殷殷嘱咐唐太宗一定要虚心接纳群臣的谏言,多为黎民百姓着想,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

长孙无垢病逝后,唐太宗悲恸万分,赐谥号“文德皇后”,下令建筑了气势雄伟宏大的昭陵,并在皇宫花园中建观望台,以便能常常看到昭陵。观望台建好后,他常常遥望昭陵,怅然若失!

《霸王别姬》中有句台词: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此境非你莫属,此貌非你莫有。

在李世民心中,世间再无能与他比肩的女人。她是他唯一的白月光,于是,此生再未立后。因为,他的皇后,只能是长孙氏,无垢。

长孙无垢虽然仅仅三十六岁便匆匆离世,但她用自己的权谋智才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完人,后代持任何立场的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她给予赞扬,她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成熟、最具有远见的皇后,更赢得了无数后人的赞誉和敬仰。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榣山忆梦,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0 阅读:20

夏恂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