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春日郊游,题写两首佳作,巧用比喻,绘景入微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3-29 08:46:43

春日迟迟,百花盛开,踏青郊野,悠然愉悦。桃花宛如绯云,染遍枝头;溪水恰如银练,蜿蜒山间。美景应接不暇,可是面对蓬勃春景,古代一位才子却显得愁情满怀。人生仿佛春日,美好而又短暂。花开时如此灿烂,转瞬便可能凋零。

才子在春游途中,目睹繁花盛景,不禁感伤青春宛如流水一去不返。读者通过阅读古人的春日作品,也能真切地体会到春愁是对时光易逝的喟叹,是对生命无常的沉思。下面分享陈子龙春日郊游,题写两首佳作,巧用比喻,绘景入微。

诉衷情·春游

明末 陈子龙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玉轮碾平芳草,半面恼红妆。

风乍暖,日初长,袅垂杨。一双舞燕,万点飞花,满地斜阳。

陈子龙,明末抗清志士、文学家,诗风悲壮苍凉,词作风流婉丽,后世称其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这两首词写于作者参加抗清斗争之前,彰显出才子的不凡诗词底蕴,描写生动,技法高超,值得一读再读。

这首词充满春日浪漫与细腻情思,开篇描绘出一幅春日少女图。女主在小桃枝下精心妆扮,桃花灼灼,蝶舞翩跹,就连蝶粉都好像在争奇斗艳,与女主罗衣上的香气相互交融,展现出春日里的蓬勃生机,也委婉地刻画了少女的美丽和娇羞。

接下来,作者巧用比喻,把月亮比作玉轮,生动地写出月光洒在平整芳草上的场景;“半面恼红妆”,则细腻地刻画了少女娇羞的神态,仿佛月光窥见了她的心事,少女有些嗔恼。词人将女主的情思与春日夜景巧妙融合,极具画面感。

下阕起首九个字,又从触觉和视觉等角度,描绘出美好的春日画面。白昼渐长,垂柳袅袅,令人感受到春日和暖、万物生长的景象,也细腻地营造出一种闲适和悠然的氛围。

最后三句以景作结,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春风中飞舞,象征着春天里的无限生机;万点飞花漫天飘飞,则让人平添美好难驻的惆怅。斜阳余晖,洒满大地,又略带一些伤感情调,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整首词通过多种意象,抒写了春日独特的魅力,更呈现出才子春游时的所见所感。

山花子·春愁

杨柳迷离晓雾中,杏花零落五更钟。寂寞景阳宫外月,照残红。

蝶化彩衣金缕尽,虫衔画粉玉楼空。唯有无情双燕子,舞东风。

译文:薄薄的迷雾中,五更的钟声响起,杨柳依依,杏花飘落。寂静、凄凉的景阳殿里,月光照着残花。华丽服饰已经化为彩蝶,金丝线也销蚀殆尽;虫子衔走了画粉,华美的玉楼变得空空荡荡。只有一双燕子,在风中飞舞。

这首词饱含愁绪,绘景入微,词人借春日丽景,抒发盛衰之变的感慨。起首两句展现出一幅凄迷的春日画卷,杨柳在晓雾中随风摇曳,杏花在五更的钟声里纷纷凋零。“迷离、零落”渲染了一派愁绪笼罩的氛围,为下文的铺展打下伏笔。

上阕后两句以景衬情,景阳宫曾是繁华之地,如今却唯有寂寞的月光,拂照着满地的残花。作者通过月亮这一意象,强化了岁月变迁、繁华不再的沧桑之感,残红不仅是凋零的花瓣,更象征着逝去的美好。

下阕换头运用典故,彩衣化为乌有、玉楼又被虫蛀,曾经的富贵和繁华如同梦幻、忽然消逝,进一步深化了昔盛今衰的主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与情感震撼。

结尾以燕子的无情与人间的沧桑作对比,燕子在春风中依旧欢快地飞舞,它们不知人间变迁,不知愁为何物,而作者被深深地陷入一份春愁之中。整首词通过描写暮春景象,巧妙地将历史兴衰之感融入春愁之中,语言凝练,读来令人黯然神伤。

春天里阳光灿烂,新绿浮动,心情本该欢悦,可是才子的心中却无端笼上愁绪。或许是拂面春风撩动往昔回忆,让他念起故乡的亲人。春愁如丝如缕地萦绕心头,词人却无计可以消愁,只好感慨繁花似锦终会凋零,美好易逝更加令人徒增怅惘。

0 阅读:3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