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公布2024年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余杭区位列其中!这是继去年荣获“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之后,又一重量级国字号荣誉。这一里程碑成就,标志着余杭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水平发展获得国家认可。
历经市、省、国家层层验收
殊荣来之不易
让我们一同回望
这份高分“答卷”的精彩之处
↓↓↓
聚焦项目建设,拓展资源供给
针对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余杭区精准施策,逐一破解。

实施义务段学位攻坚行动,化解个别学校大校额问题。成立教育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科学合理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作。行政区划调整以来,余杭区新投用40个义务教育学校项目,实现了新增学位数58305个,同时新增了135.46万平方米的校舍面积。

采用共享合作拓展教学空间,补足学校硬件资源短板。采取转换使用功能、打通扩建教学空间等方式,提升学校布局合理度、建筑利用率。创新整合社区、学校资源,探索“学校+社区”协同育人模式,破解学校场室不足难题。2024年投入4.31亿元提升改造49所学校,更新69所学校设施设备。
聚焦外引内培,强化师资保障
优质均衡,核心在师资。余杭用好人才新政、抓好梯队培育,以两个“强化”促进师资力量全域均衡分布。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名优教师培育,深入推进“璞玉”“琢玉”“润玉”“良玉”“美玉”五大培育工程,持续发挥由省市名师名校长领衔的69家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作用,选拔工作室成员679人专项培养,实现各学段、学校、学科全覆盖,并部署启动54位学员“领军领航”名师培训项目。2021年以来,全区累计新增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10人,增量居全市第三;新增市级以上名优教师478人,占比实现倍增。

强化教师引留工作。加大教师用编保障,近三年新增义务段教师1124名。面向全国选聘名优教师,2024年以来成功招引名优教师62人,其中特级正高教师5人。开展“名校人才直通车”等线下活动,完成新教师招录514人。深化“区管校聘”改革,强化师德负面清单管理,深化“四有”教师队伍建设。
聚焦点面互融,提高办学品质
余杭聚焦教育公平和优质,促进校际管理、师资、教学等紧密融合,强化优质带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持续深化“三优行动”。聚焦“优教”提质、“优师”育才、“优研”赋能,引领学校积极行动。组织全区公办中小学开展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研制与落实的专题培训、专家函询、针对性的二次指导等活动,引领学校积极创建全区中小学“优教”规范校、品质校、标杆校。

持续加强“名校集团化”。以 “名校领办”“名高校托管”“名校长领衔”为三大方向推进名校集团化办学,统筹推进合作办学28个局本级项目和7个平台镇街项目。新增落地实施“锦绣育才”“未来教育”和“浙大教科”三大项目。目前已基本形成“浙师大、杭师大、浙外、首师大附属、杭二学军、文澜、天元、理想未来、育才、浙大教科”十大体系,全区名校集团化覆盖率达到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