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继承人,努尔哈赤次子代善功劳最大,却为何屡屡与皇位失之交臂?

围炉观史 2021-09-11 14:55:47

公元1613年,努尔哈赤嫡长子褚英因生性残暴、心胸狭隘,再加上主政独断专行引起当时“开国五大臣”与“四大贝勒”的不满,他们联合起来向努尔哈赤上告,愤怒的努尔哈赤革掉了褚英的嗣子身份,不久幽禁处死。而骁勇善战、军功卓著,拥有正红、镶红两旗旗主的嫡次子代善被努尔哈赤指定为继承人,主持国家大政。

可到了努尔哈赤天命五年(1620年),正当后金国势日盛,代善地位日渐稳固之时,却突然因虐待儿子一事被努尔哈赤所厌恶,废掉了储君之位,且代善还不得不杀掉继妻向父汗谢罪,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权势显赫的代善又为何突然失去了储君资格,并在接下来的多次机会中与皇位失之交臂?

屡立战功,褚英被废幸运成为嗣子人选

爱新觉罗·代善,生于1583年(万历十一年),是努尔哈赤的嫡次子,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第一任大福晋佟佳氏。出生那年,正是父亲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对女真各部进行兼并、统一战争最激烈时期,而少年时代的代善也与其兄长褚英从征军中,随父亲一起参与了统一女真各部的战役。

公元1599年,16岁的代善第一次跟随努尔哈赤从征哈达部,接着相继征讨过辉发部、叶赫部,因多次立下战功被封为贝勒,这是女真部落贵族才能得到的极高地位,在建州女真部仅次于首领努尔哈赤,地位与兄长褚英一般。

1607年,代善与兄长褚英奉命随叔父舒尔哈齐及将军扈尔汉、费英东、扬古利等人,率领精兵三千前往斐优城(今珲春市西南),迎接东海女真瓦尔喀部斐优城主策穆特赫部众归附。然而在夜间行军途中却发生了一件怪事:中军大旗上突然现出一阵白光,大家都觉得很奇怪,于是派军士去抚摸大旗,再看发现白光不见了,可等把大旗再次树立起来,发现那道白光又出现了。军队统帅舒尔哈齐对此很是疑虑,认为这恐非吉兆,想要回撤军队,但代善却认为这样做不但无功而返且有违父汗命令,坚决建议继续进军,褚英赞同了代善的意见,于是继续向斐优城进发。

代善他们一行到达斐优城后,迅速收拢四周屯寨约五百户,由于剩余部众还很多,舒尔哈齐等三位贝勒命令费英东、扈尔汉带领三百精兵护送先行,他们组织剩下的部落百姓从后面跟上。正如“大旗现白光”恐非吉兆,原来代善他们收附斐优城主策穆特赫部众的行动早已被乌拉部贝勒布占泰所获悉(乌拉部是建州的敌对势力),布占泰命令贝勒博克多领兵一万余人潜伏在费英东、扈尔汉护送回程的路上,当他们进入伏击圈时突然冲出,拦路截杀。

面对如此紧急情况,扈尔汉沉着应对:一面让护送的五百斐优城部众在山上树栅扎营,由将军费英东带领一百兵士守卫,自己则亲自率精兵二百与敌军列营对峙,一面派人将乌拉部拦截之事回报三位贝勒。

到了第二天晚上,代善等三位贝勒率领剩下的2700精兵迅速赶到扈尔汉大营,面对敌军一万余人的重兵突袭威胁,代善没有惧怕也没有退兵,且为了鼓舞士气决定发表战前演说:“吾父素善征讨,今虽在家,吾二人领兵到此,尔众毋得愁惧。布占泰曾被我国擒捉,铁锁系颈,免死而主其国,年时未久,布占泰然是身,其性命从吾手中释出,岂天释之耶?尔勿以此兵为多,天助我国之威,吾父英名夙著,此战必胜。”

此时建州军队一共才三千人,而乌拉部的军队多达一万余人,是已方的3倍多,且他们早有准备,以逸待劳,双方实力对比相差悬殊,能否带领斐优城部众突出敌军重围,安全返回建州可以说是困难重重,更别说打败对方,关键时刻代善站出来,一番鼓劲演说,使很多原本士气低落的建州兵丁大受鼓舞,纷纷表示愿效死命,接着向敌军发起进攻。

代善趁敌人不备,奋勇当先率领军队直冲入敌军大营,因深知自己军力不足,寡不敌众,于是一路掩杀驱马行至敌军主将博克多近处,探左手,一把攥住了博克多头上所戴之盔,挥刀将其斩于马下,又斩杀了博克多的儿子。对方主将一死,军心士气涣散,建州军队一鼓作气击败了乌拉部布占泰的一万余拦截部队,此战,建州军队生擒常柱父子及其弟胡里布贝勒三人,斩首三千人,获马匹五千,铠甲三千副。

军队班师凯旋后,努尔哈赤非常高兴,因代善在此次作战中谋勇兼备的杰出表现,被赐予“古英巴图鲁”美号,“古英”乃满文音译,意为“刀把顶上镶钉的帽子铁”,巴图鲁为满语中“勇将”之意,综合起来就是勇士之最。有清一代,这个尊号只授予过代善一人,可见努尔哈赤对代善的看重和褒奖。

公元1613年(万历四十一年),代善、阿敏、 莽古尔泰、皇太极和扈尔汉、费英东等五大臣因不满大阿哥褚英执政独断专行及虐待,联合向努尔哈赤上告,努尔哈赤知道后勃然大怒,罢免了褚英执政地位,剥夺了他嗣子的身份,被囚禁起来。而代善作为褚英被废后实际上的长子,统领正红、镶红两旗,再加上英勇善战、军功显赫,很快被努尔哈赤立为新一任嗣子,并说:“等我百年之后,我的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给大阿哥(指代善)收养。”自此,代善一举越过兄长褚英,成为建州女真部未来继承人。

在接下来攻打乌拉部及抚顺之战、萨尔浒之战中,代善更是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大败女真各部及明朝军队,为后金的建立和政权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1616年,努尔哈赤正式建立后金国,代善与堂弟阿敏、五弟莽古尔泰、八弟皇太极被封为和硕贝勒,其中代善因屡立战功且功劳最大,成为四大贝勒之首,被称作大贝勒,一时间在后金朝廷中炙手可热,权势显赫。

行事不谨,引父汗猜忌震怒痛失储位

正当后金蒸蒸日上,代善权势地位愈加稳固之时,却由于干了几件蠢事让储君之位变得岌岌可危,他都做了什么呢?

一件事是努尔哈赤的小妾德因泽告发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多尔衮之母)曾两次送饭给代善吃,而代善毫不顾忌就接过去吃了,而且阿巴亥大妃一日两三次差人至大贝勒家,还曾深夜出院二三次。

也许阿巴亥大妃的本意是担心年老的努尔哈赤去世后,她的三个年幼儿子无人照顾,于是就想着提前和汗位继承人代善搞好关系,可他们一个是年轻美艳的庶母,一个是正值壮年的继子,事前也没征得努尔哈赤的同意,如此不避嫌疑往来,要说他们之间没点事谁信啊?

努尔哈赤对此也是又恨又恼,但他之前又有言在先:欲将诸幼子及大福晋交由大阿哥抚养。而且女真族历来有父死子妻其庶母的收继婚俗,加上又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代善有不轨行为,所以努尔哈赤以阿巴亥大妃窃藏财物的罪名进行处罚敷衍了事,但心中对代善是何滋味可想而知,而代善虽然表面上没有因此事获罪,可在朝廷和众官员眼中威望直线下降。

第二件事是代善执政虽然不像褚英那样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但有个致命缺点就是喜好财货。他不但在历次战争结束后私自占领挪用战利品、军用物资,还将它们贩卖给商人以获取高额利润银两;而在分配八旗粮草物资、银两方面不但占双份多吃多占,还经常克扣将士饷银,好几次差点酿成兵变。

八旗军用物资一直以来都是各旗均分,代善两红旗多占了,那么其他六旗自然就少了,这引起了其他各旗主贝勒的普遍不满,最后他们忍无可忍联名向努尔哈赤上奏,努尔哈赤知道后查明因由,狠狠训斥了代善,因此事代善不但得罪了所有的旗主贝勒及王公贵戚,且在努尔哈赤心中的地位也开始下降。

第三件事是代善虐待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岳托和硕托。1620年(天命五年)四月,努尔哈赤迁居萨尔浒城,让各贝勒兴建府邸宅地,代善看到其长子岳托修整好的宅地比自己的好,就让莽古尔泰和阿敏为自己请命说自己所居之地狭小,意欲霸占儿子岳托的宅地。

到了1620年的九月,代善的次子(岳托的同母弟)因为无法忍受代善的虐待而突然失踪,有人说他“叛逃”投明朝去了,在未确定硕托是否叛逃时,身为硕托父亲的代善却一口咬定硕托有叛逃之心。后来硕托找到了,并没有叛逃明朝,可奇怪的是代善居然跪求努尔哈赤,多次要斩杀硕托,这让努尔哈赤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虎毒还不食子呢,且硕托是自己的次孙,于是释放了硕托,再联想到上次岳托的事情,努尔哈赤决定调查代善关于前妻留下的两个儿子待遇问题。

这一查才知道,代善在继妻的蒙蔽和挑唆下,一直虐待已经长大的两个前妻的儿子,岳托和硕托的日常生活待遇和继承的资产远比几个异母弟弟差,这让努尔哈赤异常愤怒,强令代善与岳托、硕托分家,并公开宣布废掉代善的太子之位。

其实努尔哈赤对代善的不满由来已久,只是一直隐忍不发,希望代善能够自我改进,可代善却依然我行我素,前面行事不谨、贪好财货,败坏朝政也就算了,这次居然连家人都管不好,受妇人摆布虐待自己的两个孙子,这是努尔哈赤不能容忍的,同时也对代善充满了失望。代善虽被废黜了太子之位,但害怕与胞兄褚英落得一样的下场(先囚禁后处死),于是亲手杀掉了继妻向汗父谢罪,努尔哈赤宽容了他,并仍然让他以四大贝勒之首参与国政,只是失去了储君之位。

放弃汗位拥立皇太极,却屡遭打压贬斥

代善虽然在政治和行事方面有很大的毛病和缺点,但在军事战场上无疑是一员勇将。在废掉储君位后,他继续以大贝勒的身份和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一起分掌朝政。在1621年及其后攻打明朝的战争中,代善率领正红、镶红两旗兵丁跟随努尔哈赤相继攻克沈阳、辽阳等重镇,屡次打败明朝军队。

公元1626年(天命十一年),后金大汗努尔哈赤病逝。由于没有留下明确的汗位继承人,再加上后金汗位继承实行八旗议政会议共同推举制,因此身为旗主并且掌握重兵的四大贝勒成为汗位继承的关键人物,而四大贝勒各有支持的对象,综合实力的因素,势力较大且有条件参加汗位争夺的有三个人:代善、皇太极和多尔衮。

代善虽然被废黜了储君之位,但他依然是四大贝勒之首,拥有八旗中的正红、镶红两旗,朝中军中旧部遍布,实力强大;他还是努尔哈赤第一任大妃佟佳氏的嫡次子,褚英死后他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身份上足够;再加上他子侄众多,儿子岳托、硕托、萨哈璘、瓦克达都是英勇善战之辈,侄子杜度(褚英长子)掌管镶白旗,为叔叔代善马首是瞻,这样一算代善的实力也许是夺取汗位三人中实力最强大的。

四贝勒皇太极在代善被废黜储君之位后迅速脱颖而出,他掌管正白旗战功卓著,且智勇双全、善用权术,受到晚年努尔哈赤的极大信任和宠爱,而岳托、济尔哈朗、斋桑古(阿敏之弟)、德格类等贝勒和很多军中高级将领都和他关系密切,愿意追随他并推举他为新大汗。

多尔衮能成为汗位争夺的人选,主要是其母亲阿巴亥大妃深受努尔哈赤的宠爱,是后金目前的国母,在朝廷大事上有一定的话语权,再加上多尔衮兄弟三人拥有两旗人马,实力本来不容小觑,可因为他们兄弟三人年纪还小,反而是竞争汗位三人中势力最小的。

除了以上三个人,四大贝勒之中的阿敏、莽古尔泰分掌镶蓝、正蓝两旗,也具有一定的实力,对汗位虎视眈眈,一旦汗位争夺不可控,随时可能引发八旗混战,整个后金也就陷入内战中不可自拔。

在这关键时刻,素来与皇太极亲近的岳托和萨哈璘(代善三子)劝说父亲代善拥立皇太极继位。其实代善心中也明白,自己势力最强、威望最高,如果下定决心继承汗位,谁也争不过他。但是底下的弟弟们一个个非龙即虎,就算当上大汗也镇不住他们,而对外大金在半年前败给了宁远城的袁崇焕,八旗军队士气低落,西部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跃跃欲试,准备联明反金,面对这样内外交困的局面和重任,凭自己的能力是承担不起的,于是决定听从两个儿子的建议放弃汗位,拥立能力更强的皇太极为新大汗。

到了第二日,代善就向阿敏、莽古尔泰及各旗主贝勒等提议立四贝勒皇太极为汗。公元1626年九月一日,皇太极在大政殿即汗位,宣布次年为天聪元年,代善作为首倡拥立之臣,在皇太极即位后顾全大局,极力维护新大汗的统治和权威。

皇太极即位之初,很尊重代善及阿敏、莽古尔泰三位贝勒,在议政殿上让他们分别坐在两旁平起平坐,与自己一同接受群臣叩拜。之后数年,代善积极参与军政,率领两红旗南征北战,辅助皇太极侵略明朝边境,占领了辽东大片领土,这段时间是代善和皇太极难得的相处融洽时期。而随着皇太极汗位日渐稳固,威望日隆,代善不得不选择低调行事,1632年初,代善主动要求放弃自己与皇太极平起平坐的特权,并坚持让莽古尔泰也这样做,以显示君臣有别和上下之分,但皇太极并没有同意,只是将他们俩的座椅调低了一些,依然坐在两边,很显然代善的主动退让并不能完全消除皇太极对他的怀疑、猜忌之心。

1635年,代善因私自设宴款待并馈赠财帛给同父异母的妹妹哈达公主,而遭到皇太极的登门责问(哈达公主与同父异母的弟弟皇太极有宿怨),问他是何居心?事后皇太极仍然不解恨,召集诸贝勒大臣会议,给代善罗列了一系列罪名,并当面斥责代善蔑视君主,挑拨离间大臣与汗王的关系。众贝勒一致建议给代善定罪,革去他的大贝勒,削除他和硕贝勒职衔,并夺去十牛录,但皇太极不许并给予从宽处理,仅革去他大贝勒的地位,降为臣僚,撤去他朝南而坐的座椅,自此皇太极独尊大金,而代善更加克制退让,以避免被皇太极找借口责罚问罪。

1635年12月,代善和诸贝勒再三劝进,拥戴皇太极为帝,皇太极要求众贝勒宣誓效忠,代善主动盟誓愿效忠皇帝,如违誓言不得善终。1636年,皇太极登基即皇帝位,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代善因德高望重及拥立有功被册封为和硕礼亲王,长子岳托被封为和硕成亲王,皆世袭罔替。可没过不久,皇太极就找借口革了岳托的亲王爵,降为多罗贝勒。第二年,皇太极又以诸王贝勒征朝鲜时违犯军纪为借口,命令有司给代善定了六条罪,并召集王公大臣当众宣读这些罪状,在深刻羞辱代善之后,又宽宥了他,同时斩杀了他的心腹下属户部参政恩克。

在皇太极一系列刻意打压贬斥下,代善早已是惊弓之鸟,甚至上朝排班有所延误,都自行到法司衙门自我检举请求定罪处罚,对此皇太极当然是一笑赦免他。其实皇太极并不是真的要置代善于死地,只是忧惧他在朝廷中崇高的威望和强大的势力,再加上他比自己更有资格继承汗位,所以要不断敲打、打压他,降低他的威望和打消他不该有的野心。

拥立福临即位,被多尔衮排斥晚年压抑

1643年(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驾崩,既没有留下遗诏也没有指定继位人选,只好依祖制由八旗议政王大臣会议共同推举新君。最有可能继承帝位的有三位:分别是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以及礼亲王代善。这一幕好熟悉,历史好像又回到了原点,可结果会不会不一样呢?

和硕肃亲王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因此得到了大行皇帝亲将的两黄旗支持,而豪格本人十年来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军功,并掌管负责兵马钱粮的户部,在八旗王公大臣中有较高的威望。

另一人睿亲王多尔衮,他和弟弟豫亲王多铎拥有正白、镶白两旗,人马众多,且多尔衮长期以来深受皇太极宠信重用,多次统帅八旗军队对明作战,军功显赫,建立起强大的个人势力和巨大威望,同时还得到不少老臣的支持,势力很是强大。

再一个就是和硕礼亲王代善,他近些年虽然受到皇太极的屡次打压贬斥而退居幕后,但他依然是正红、镶红两旗的旗主。在八旗王公中,他资历最老,地位最高,统兵征战达三十多年,为后金、大清的建立与强大立下赫赫功勋,他还有硕托、瓦克达、阿达礼、罗洛浑、满达海等一帮授封王公爵位的儿孙,可以说代善势力依然是最强大的。

但这次代善自认为年老体衰、难以胜任(此时代善已经60岁),没有丝毫犹豫就放弃了皇位争夺战,于是此次争夺的焦点就集中在两黄旗支持的豪格和两白旗拥戴的多尔衮身上。皇太极去世后第五天,代善作为宗室元老召集议政王会议,在会议中豪格与多尔衮各有支持者,双方相持不下,八旗面临分裂、内战危机,最后在礼亲王代善的协调下,双方各退一步,多尔衮趁机提出自己的折衷方案:立六岁的九阿哥福临为帝,由济尔哈朗和他自己辅政,很快,议政王会议诸王贝勒同意了这一方案。

1643年八月,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在清朝各王公大臣的共同推举下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为顺治,代善与多尔衮、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可顺治刚即位没多久,朝中就发生了一件大事,代善次子硕托和他的孙子阿达礼密谋立多尔衮为帝,代善害怕被别人知道后举报累及满门,不得已主动揭发儿孙的阴谋,硕托、阿达礼论罪被处斩,代善一日之间失去了最喜爱的两个儿孙。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之后,大权独揽,排斥、打击代善和济尔哈朗,代善年事已高,又因硕托、阿达礼之事心灰意冷,为了子孙后代的前途着想,已经没有了争雄之心,一直闲居在家不再上朝过问政事。自被皇太极猜忌以来,代善就退居幕后,包括几次放弃唾手可得的皇位,其目的仅仅是为了保住子孙后代现有的爵位、富贵,因为他早就明白,自己作为曾经被废黜过的储君,能力不足以担当皇帝大任,而太祖嫡子的身份,崇高的地位加上巨大的威望,无论是谁当皇帝或者掌权,首先都会拿自己敲打和打压,这是逃不掉的,所以有时代善也会表现的很配合。

公元1648年(顺治五年),礼亲王代善在北京的礼亲王府去世,享年六十六岁。代善虽然在晚年屡遭打击贬斥,饱受压抑,但他的屈辱忍让,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前程富贵,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礼亲王代善一系就占了三个:分别是和硕礼亲王(代善)、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除了三个铁帽子王,代善儿孙还有多人被封为亲王、贝勒,而被封贝子、国公的人数则更多,经过一代代繁衍发展,礼亲王一脉成为除皇帝直系外宗室中势力最大的一个支系。

小结

爱新觉罗·代善,作为努尔哈赤的嫡次子,一生军功显赫,曾有三次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却因为自己各种原因丧失机会和主动放弃,可正是由于代善每一次的谦辞退让,保证了清初皇位的顺利承接,避免了清朝八旗内部一次次的分裂和内耗,实在是清朝宗室中的柱石人物。

而代善的谦退忍让并没有白费,他的子孙后代也因他而受益,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福兮祸所伏,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没有那份能力就不要揽那瓷器活,否则只会害人害己及至败坏国家,像代善这样忍一时风平浪静,不受皇位诱惑,掌握好自己能把握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不也挺好的吗?

1 阅读: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