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能不能查出癌症?提醒:指标出现3种异常,请进一步诊断

漫漫谈健康 2022-12-07 10:39:17

“医生您看看,我这血常规报告里的白细胞怎么升高了,听说白细胞是管疾病的,不会是白血病吧!”

72岁的孙大爷最近完成了一次常规体检,相比于其他一直保持较好的指标,孙大爷的血常规报告出现了一些异常,其中白细胞计数12*109/L,高于正常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为76%,也高于正常值。

由于血常规结果一直没有什么问题,这次两项指标的突然升高,让孙大爷产生了一丝忧虑,尤其是在七十多岁的年纪,出现什么异常都容易往严重后果甚至癌症方面想。于是孙大爷立刻找到医生,希望能得到一些专业的回答。

通过全面查看孙大爷的各项检查结果,医生告知,此次血常规的两项升高程度都属于轻微,可能由孙大爷在检查前的活动量较大造成,也可能只是有一些轻度的细菌感染,与近期温度骤降偶感风寒有关,并不是白血病。

孙大爷这才松了一口气,他平时很少关注血常规这项检查,觉得就是一些简单的指标,也很少出现问题。

“那血常规检查这么基础,是不是跟癌症就没关系了?即使有异常的话,应该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吧?”

听到孙大爷的疑虑,医生解释道,尽管血常规项目在各种常规体检、院前检查、术前检查等过程都会出现,但由于过于基础和简单,很多人认为它的改变无足轻重,在浏览报告时容易被一带而过。

但血常规结果可能蕴含着很多隐藏的疾病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一些机体的异常,并不能说完全与癌症没有关系,相反,血常规的一些异常改变,还有可能是警醒人们进一步诊断是否存在癌症的重要信号。

但即便是具备这种隐藏的实力,很多人却不一定真的了解血常规,报告单上各种细胞的名字和专业术语也时常让人摸不着头脑。那么,血常规检查背后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呢?

一、什么是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是临床检验项目中的一种,专业名称为全血细胞计数。需要抽取病人的血液,通过观察、计算血液中相应细胞的量、态、质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血液系统与多种疾病的检查【1】,血常规检查的主要观测对象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红细胞是血液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细胞,具备运输能力,源源不断地向全身各处送去氧气并带走二氧化碳。且新陈代谢速度很快,在人体内经历着产生—衰老—又产生的循环,是一群活跃而关键的“运输工”。

白细胞不是一种细胞的名字,而是一类具有攻击性,可以四处奔波,穿梭于各种组织和器官间隙,发现并清除外来有害物质的免疫类细胞的统称。

报告单上提到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嗜碱粒细胞都属于白细胞;白细胞的日常就是在身体里到处巡逻,一旦发现外来的细菌、病毒等,将会迅速展开防御,是构筑机体免疫防线的强大“卫士”。

血小板严格来讲不是一种完整的细胞,它是另一种成熟细胞在裂解时脱落下来的小部分胞质碎片,虽然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血小板的凝血止血能力却是维护人体血管和组织正常生理功能的核心因素,是血液系统的重要“辅助”。

在临床检验中,血常规的所有项目都是围绕这三大类细胞开展的,对它们的数量,形状,性质和质量等等做出了全面的观测,尽管血常规项目可以细化至高达二十余项,但仍然属于最基本的检验,对于复杂的整个人体系统来说还远远不够。

既然血常规只包含最基础的三类细胞的情况,为什么在临床检查中还是缺一不可呢?这是由于血液遍布全身,与各种组织,器官相互交汇,是众多代谢过程进行的场所,也是部分物质交换的平台,一旦出现异常,血液系统常常最早掀起波澜,在这一背景下,一份看似普通的血常规结果往往隐藏着丰富的线索。

二、血常规不一定 “常规”

当一个长期食物结构不合理的人进行血常规检查,可能他的外貌和体型看上去很正常,但其降低的血红蛋白含量表明他已经存在轻度贫血;当一个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人参加常规体检,升高的白细胞数值提示他可能正受到细菌的感染引发机体炎症,从而给予他及时干预的机会。

血常规除了观测三大细胞的状态和数量等,也能从相关指标的变化来显示患者的疾病水平,常见的有细菌、病毒感染、贫血、过敏、凝血异常等。

同时,血常规也作为很多疾病诊断的辅助,为临床医生提供多方位的参考,例如肺心病、肺气肿可能出现红细胞增多;心肌梗死,酮症酸中毒会引起白细胞增多;而血栓形成与血管栓塞都是继发于血小板含量的明显升高。

因此,血常规其实并不常规,对于普通人来讲,也许就是一份日常的检验报告,但对于有疾病隐患的人而言,血常规的异常可能就是一种信号与指示。既然血常规的功能这么广泛,检测方式也相对简单,能不能查出医学界的头号敌人、恶性疾病之王——癌症呢?

首先,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目前的医疗标准下,血常规结果不能直接作为癌症的诊断标准。对于临床而言,所有的检查检验项目都是疾病确诊过程中的辅助与参考,不能依靠某个单一的指标进行评判,必须综合考虑,全面评估。癌症作为一个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疾病,其诊断方式和标准都是非常细致而严谨的。

但作为临床检验中最基础的项目,很多症状或疾病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或多或少能够在血常规报告中得以体现,并且在当今先进的检测技术加成下,即使是蛛丝马迹也不会被放过。当癌症这一类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在身体中发生时并累及血液系统时,血常规结果中的一些变化就可以成为一种异常“信号”,警醒我们及时就医。

三、血常规结果背后的癌症“信号”:出现后需进一步诊断

癌症的本质是细胞的恶性增生,是一种多系统参与的复杂疾病,可以以初发病灶为中心,不断地向外辐射,侵蚀、浸润正常组织,最终严重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结构和功能,甚至危害生命。

骨髓增生性肿瘤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由骨髓内细胞的异常增殖导致,包含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常规检查中以下三项指标的异常与癌症的发生与进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1)白细胞增多

作为人体内的卫士,白细胞会积极地应对我们身体里出现的任何外来入侵。当机体出现了感染或炎症时,白细胞相应地增多,以源源不断地补充“兵力”从而消灭外来的细菌,病毒等。

当身体恢复正常时,白细胞的数量也会逐渐回到正常水平。但当白细胞数量出现短时间内的急剧升高时,就需要警惕白血病的发生。

白血病是骨髓增生性肿瘤的一种,表现为骨髓内造血系统的功能异常,产生了大量不具备正常生理功能的白细胞,不仅使机体原有的防御能力迅速下降,还能浸润骨髓以外的其他组织,例如肝、脾、淋巴结,逐渐损害人体健康,因此,一旦血常规报告发现了白细胞的明显异常升高,要立即就医,完善检查,排除白血病风险。

(2)血小板增多

血小板的异常增多不仅仅提示可能患有血小板增多症,同时也可能是其他恶性肿瘤的表现之一。

血小板在人体的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旦出现炎症刺激或者血管的破损等,血小板将会被激活并开启凝血机制,因此,很多有炎症因素或者能引起血管破损或者触发高凝血状态的疾病就与血小板的增多离不开关系,例如进展期的胃癌患者,随着肿瘤的进一步生长,相关的细胞介素会刺激血小板的增殖,并进一步依附在肿瘤组织上形成结合体,造成病情的加重【2】。

此外,研究证实血小板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有关【3】,并且血小板的异常增高也会引起血液高凝,极大增加血栓形成和血管栓塞的风险。因此当血小板结果出现异常升高时,也要及时就医。

(3)红细胞增多

红细胞的异常增多除了本身可能是真性红细胞增多这一类癌症,也有可能是由肝癌引起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同白血病一样,也是骨髓内的异常增生,从而导致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量的急剧增加,使血液的黏稠度增加,出现出血,血栓以及肝脾器官损伤等。

而肝癌患者的血液红细胞含量增加,则是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存在。在生理状态下,EPO多在肾脏产生,可以促进造血系统不断地产生红细胞,以供人体使用。而在肿瘤的环境中,来源于癌细胞的EPO将会引发红细胞的恶性增殖,在超出机体承受阈值的情况下还会继续生成,对血液环境和器官组织造成严重危害。

由此看来,血常规的这三项主要指标的异常改变,与癌症都是有一定关联的。但这也不意味着这三项指标的改变就一定等同于癌症。能够引发血常规检查异常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前文提到的感染、贫血、炎症刺激等等,当我们发现血常规报告异常时,不能一味地慌乱与暗自焦虑;出现异常尽快就医,将掌控健康的主动权交由临床医生,开展进一步的诊断才是更好的选择。

血常规是临床检验中最基础也最根本的项目,主要对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三大类细胞进行形态数量状态等方面的观测,以检测人体的健康水平和进行一些常规疾病的辅助诊断。但血常规这三大类指标的异常改变还能提示人体存在一些恶性疾病例如不同系统不同部位的癌症,在没有表现出明显症状前暗示我们身体正在出现悄然变化。

尽管血常规检查不能够直接作为癌症的诊断标准,也并不代表着血常规的改变都会指向癌症,但任何异常结果的出现都是一种提示与警醒,无论是一些常规的疾病因素还是人们闻之色变的众病之王—癌症,保持良好的心态,及时就医,科学治疗才是面对病痛的最终王道!

2 阅读: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