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抓天”的阴影
文/周长行
龙年春节后,济宁这地方基本上无雪无雨直至7月初才开始有好消息到来,老天终于动了恻隐之心,“痛改前非”下雨了,而且大有一发不可收之势。
7月5日下午到夜间,济宁自西向东出现一次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降水过程,过程降水量40~70毫米局部100毫米以上,7月6日11时至8日7时,全市平均降雨量85.1毫米。预计今天白天到夜间,中北部阴有小到中雨局部大雨,南部阴有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上述数据,是周潇湘发到我们家庭群上的。他知道我天天看天气预报,也知道我盼雨心切。因此,他就把最近下雨的消息天天再发一遍,用确确实实的数据一解我的焦虑。
然而,真正解渴管用的,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潇潇雨不歇。这下子一来,干裂的大地能够喝饱了,发蔫的作物植物乃至花草树木精神焕发了,我楼下洸河路边的那些快要旱死的银杏树,也可望得救了。可怕的旱情总算解除。
说来也怪,旱情发飙的那段时间,也有天要下雨的天气预报,但是,次次预报几乎全落空。这对于“求雨若渴”的当地群众而言,无异于当头棒击,于是,便有了一首顺口溜在坊间流传:全国气象看山东,山东天气全靠蒙,暴转大,大转中,三转两转无影踪。
看上去有点调侃的味道,但事实的确如此,至少我们天天瞧着的济宁就是这个样子。是的,民歌民谣,包括老百姓的顺口溜,往往具有弹无虚发的“命中率”。
久旱逢甘霖,老百姓应该是欢欣鼓舞的了,然而且慢,“先旱后淹,两手抓天”的顺口溜与政府刚刚下达启动的洪水“四级响应”已经“对接”,干部群众来不及喘口气儿,又把紧巴巴的那颗心提到了嗓子眼,又要在难以预料的洪水灾害面前,上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英勇悲壮的活剧了。
笔者早已准备好了的,一旦喜降甘霖,我定会写篇“听雨”的散文,把平生“听雨”的个人积累,一股脑儿地抛出,以抒发“身体清凉,足下滋润”的快感。
然而,人算莫如天算,“两手抓天”的阴影袭来,我还有啥心情去写什么捞什子“听雨”啊。倒不如把阳台上的桶啊盆啊的,腾倒干净,一旦抗洪需要,我老汉也得往上冲啊!
(写于7月8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