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真的是职场分水岭吗?
近日,“破除35岁职场门槛”成为两会热议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郑功成表示,国家已经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就业还设置年龄门槛已然不妥。全国政协委员张凯丽认为,35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岁数,正是干事的时候,不应以此年龄为工作设限。
郑功成在调研中发现,当前我国就业市场年龄歧视普遍,特别是35岁限制入职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年人就业,导致人才资源浪费和就业结构性矛盾。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调研显示,互联网行业员工平均年龄仅为27~33岁,这一数据背后,是互联网行业过度追求“996”工作模式,错误认为35岁以上员工难以承受高强度工作。
这是群体性职场焦虑,亦是生命科学领域新的课题——当“社会时钟”与“生理时钟”双重加速,我们该如何打破“35岁魔咒”?

“身心双衰”:解码中年职场困境
2019年12月,美国斯坦福大学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专项研究,通过分析4263名18~95岁人群的血浆蛋白质组,发现人体在34岁时蛋白质水平出现显著波动,与细胞外基质重塑相关的蛋白开始减少,提示皮肤弹性下降、组织修复能力减弱,即人体会在该年龄节点,迎来“断崖式衰老”。
另有科学研究表明,35岁后人体端粒开始加速缩短,Sirtuin长寿蛋白活性下降,线粒体功能衰退,这些分子层面的变化直接导致体力下降、记忆减退、代谢减缓。
而在《Phytomedicine》发布的一篇关于创新药八子补肾抗衰研究的前期讨论中,我们也能看到相关描述:早衰患者的生理功能往往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其中疲劳、脱发、失眠等症状是早衰的主要特征。早衰可能与生活压力过大、缺乏运动、饮食不良、周围环境因素差有关,但多数常规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然而受生活和工作中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早衰患者难以纠正自身的病理状态。
职场压力与生理机能的衰退形成共振——长期熬夜、久坐、高压环境会进一步加速细胞衰老,而细胞的衰老又反过来削弱抗压能力,使得中年职场人陷入“身心双衰”的困境。
多机制导致早衰,前沿医学研究以“端粒”破题
衰老不是单一机制导致的,而是基因组不稳定、代谢失衡、细胞功能衰退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22年,全球顶尖学术期刊《Cell》发表了一项权威综述,揭开了衰老的12大标志物,这些标志物宛如衰老的“密码”,隐藏着机体老化的秘密。

其中,端粒领域近年来备受科学界关注。想了解端粒损耗对人体衰老的影响,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端粒。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保护帽”,由重复的DNA序列(TTAGGG)和蛋白质组成,类似鞋带末端的塑料头,防止遗传信息在细胞分裂时丢失。每次细胞分裂时,由于DNA复制机制的缺陷,端粒会缩短约30-200个碱基对。当端粒缩短到临界长度(约5000碱基对以下),细胞会停止分裂并进入衰老状态,这是人体衰老的重要机制之一。
人体约90%的细胞端粒会随年龄增长而缩短。例如,新生儿端粒约1万碱基对,35岁降至7500对,60岁仅剩4800对。当皮肤、肝脏等组织的干细胞因端粒过短无法分裂时,组织修复能力下降,导致皱纹、器官功能衰退等衰老表现。
而端粒酶是一种逆转录酶,能以自身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延长染色体末端。正因如此,可通过修复线粒体功能减缓端粒缩短速度的NAD+前体(如:NMN)在抗衰赛道风靡一时,然而其背后的风险也无法忽视。
202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警示:携带POT1基因突变(可延长端粒)的人群中,17人全部出现克隆性造血异常,60%罹患淋巴瘤或黑色素瘤。
而在我国,自2024年6月1日起,多家电商平台被告知,不得再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在国内销售NMN产品。
那么,是否有更安全、有效、不冒风险的抗衰方式呢?
530人临床验证:中医药抗衰首个国际循证突破
近日,德国《Phytomedicine》(《植物医学》)期刊发表最新中医抗衰研究成果:八子补肾通过调节8大衰老通路,使受试者生理年龄逆转3.2年的同时,衰老量表评分下降41%。这种“多靶点温和干预”策略,能够有效激发机体自组织修复能力,实现“健康地老去”,推动健康产业从疾病治疗转向全生命周期管理。
这个国内首个针对抗衰老中药的随机、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标志着中医药抗衰老研究首次达到国际金标准,为职场早衰干预提供了科学背书。

该研究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牵头,覆盖530名30~78岁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八子补肾组或安慰剂组,给予持续12周的治疗,研究结果聚焦四大方面:
逆转衰老标志物:八子补肾组的端粒酶活性较安慰剂组提高76.7%。端粒这个“鞋带末端的塑料头”,保护DNA在细胞分裂时不被磨损,同时提升活性的端粒酶,也在保护端粒延缓损耗。从而减缓细胞老化速度,延长健康寿命,尤其是对改善疲劳、肌肉力量等早衰相关症状有潜在作用。
改善早衰症状:八子补肾组的肾精亏虚衰老量表评分下降13.79%,改善幅度为安慰剂组的2.3倍,尤其在神经精神、皮肤毛发、骨骼肌肉、泌尿生殖四大系统的症状缓解效果显著。提升运动能力:八子补肾组的五次坐立时间、握力、平衡测试、步行速度和肌肉量等均有显著改善。
安全性良好:八子补肾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无差异,打破了“中药副作用不可控”的偏见。
该研究通过国际认可的随机双盲试验设计,以科学数据验证了八子补肾在改善早衰症状、提升健康寿命方面的临床疗效,填补了中医药在抗衰老领域缺乏严格循证医学支持的空白,可谓意义重大。
随之而来的除了学界的关注,还有市场的积极反馈。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八子补肾在京东平台累计出货量突破2.26亿粒,覆盖用户超 200万人,用户年龄集中在30~65岁,使用反馈多集中在体力、精力提升,腰腿酸痛、手脚冰凉等衰老症状缓解等。另有数据显示,八子补肾的复购率高达69.6%,其中北上广深用户占比近5成,更印证了其“健康投资”的属性。
回归职场:以“健康寿命”重塑职业竞争力当我们以科学视角重新审视35岁危机,会发现这不仅是社会结构的课题,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命题。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35岁要面对的不是“职场危机”,而是智慧与活力并存的新起点——毕竟,在人均寿命突破80岁的时代,“35岁”作为真正的黄金年龄,一切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