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报告舅舅贺敏学被关,毛主席没出面担保,只说:他是个好同志

江南明月照历史 2025-03-18 10:02:15

1957年那会儿,李敏的舅舅,也就是贺子珍的亲哥贺敏学,被派到了福建当副省长。他一到那儿,就全身心地投入到福建前线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中去了。十年时间里,他费了不少心思,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在当地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可是,好景不长,随着特殊时期的到来,之前那种蓬勃发展的势头没了,贺敏学的工作和生活也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贺敏学可不愿顺着那些造反派的意,去揭发领导和同事的所谓“错事”。他反倒为了守护其他领导同志,自个儿跑到省委去,增加了值班的频次和时间,拼着劲儿和造反派斗智斗勇。

好多人都劝他出去避避风头,可他偏偏不听。到了1967年2月,造反派直接拿着家伙上门,硬是把他从家里带走了,关了起来。

贺敏学和贺子珍兄妹情深,都有着共同的革命信念。他们俩在20世纪20年代就加入了共产党,还在井冈山上帮毛主席和袁文才、王佐领导的地方队伍建立起了信任和合作关系。

可贺敏学万万没想到的是,袁文才和王佐心里头有些犯嘀咕,怕毛主席一旦离开井冈山,会对他们不利。于是,他俩琢磨着,要是能促成毛主席和贺子珍的好事,或许就能稳住局面了。

毛委员才华横溢,志向远大,但人生路上哪有总顺风顺水的,当他的妻子可不是件轻松事儿,你得好好琢磨琢磨。

这是贺敏学当时对贺子珍说的一番心里话。贺敏学特别了解自己的妹妹,知道她性格倔强,不管是在革命事业还是家庭事务里,她都绝不会让自己处于下风。而毛主席呢,他的路肯定是越走越高,肩上的责任也会越来越重,这样一来,可能会顾不上家里,顾不上妻子。这两个人要是走到一起,免不了会互相伤害。

贺子珍没理会哥哥的劝说。结果,贺敏学那会儿的担忧真就应验了。两人共同经历了中国革命最苦的十年,可到了1937年,贺子珍和毛主席因为一堆误会大吵了一架,最后决定分开了。

贺子珍离开延安后,一路辗转去了苏联,一边学习一边治病。贺敏学心里挺担心的,但两人相隔太远,他也只能是干着急,帮不上什么忙。

后来啊,新中国成立了。贺子珍在苏联那边遭了不少罪,吃了很多苦,幸好有我们党的同志出手相助,她才带着女儿李敏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回到国内,贺敏学这个哥哥兼舅舅,立马就把她们母女接到了自己身边,好好地照顾起来。

这也是为啥李敏跟舅舅贺敏学特别亲的一个大原因。

说到毛主席这边,尽管他和贺子珍因为一些误会而分开了,但他并没有因此就对贺敏学疏远。实际上,因为贺敏学在革命中有不小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搞城市建设也是干得挺出色,毛主席对他很是夸奖,也很乐意看到李敏和贺敏学走得近。

比如说,当李敏住在中南海那会儿,只要贺敏学因为工作来北京,毛主席就会专门告诉李敏,让她去舅舅贺敏学住的酒店聊聊天,然后再把舅舅请到中南海来,大家一起吃顿饭。

1967年的时候,李敏听说贺敏学遇到了麻烦,她立马就想到了找自己的父亲帮忙,想让父亲出手把贺敏学救出来。但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动作,只是简单说了句,贺敏学是个好同志。

毛主席没答应李敏的请求,亲自去保贺敏学,这背后有好多说不出的缘由。不过,他说了贺敏学是个好同志,这就已经亮明了他的立场,表明他是在支持贺敏学的。

听到他说的那句话后,周总理虽然晚些时候才得知贺敏学被关起来、受了苦的消息,但他心里立马就有了对策。

周总理先是一通电话直拨福建军区,简明扼要地传达了中央的命令,说要“赶紧把贺敏学放出来”。接着,他又给贺敏学的爱人李立英打了电话,让她留心记下自己的话,然后直接去西湖疗养院找军管会,要求他们把人给放了。

周总理给李立英打电话,主要是想让她心里踏实点,别再为了救贺敏学而到处找人帮忙了。另外,他也有点不放心,怕福建军区那边接到命令后拖拖拉拉,或者是在跟军管会交接时出了啥岔子。所以,总理就让李立英直接去找军管会,催他们赶紧把人放了。

不出所料,李立英找到军管会后,军管会的头头答应会把这事上报给军区,接着就让人走了。这样一来,贺敏学在被扣押了83天之后,总算是重获自由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