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那会儿,伍修权成了咱们外交部的二把手,帮着周总理忙外头的事儿。就在那一年,他代表新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大会上,那是真的不含糊,对着美台那边的人一顿严厉批评。他就像把咱们中国人这么多年来受的委屈,全都化成了心里的火,一股脑儿地发了出来。
不过,伍修权的外交路可不是一直顺风顺水的。1955年,咱们国家和南斯拉夫建立了外交关系,伍修权就从外交部副部长的位置上下来,成了首任驻南斯拉夫的大使。到了1958年,事情又有了新转折,伍修权回国汇报工作时,发现自己被晾到了一边,结果被调到了中联部。
1966年那场运动一起来,伍修权也被卷了进去,被晾在一边足足8年。到了1974年过完国庆节,他心里憋屈,就去找叶剑英聊聊。叶帅挺心疼他的经历,就建议说:“要不你给毛主席写封信试试?”
【留学苏联,回国参加革命】
1908年,伍修权在湖北武昌的一个平凡家庭里呱呱坠地。家里件虽不宽裕,但他还是幸运地获得了上学的机会,进了武昌高等师范附小的大门。在那儿,他碰到了中共早期的领路人陈潭秋,心里头开始对共产主义有了憧憬。到了1923年,伍修权满腔热血地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一门心思扎进了革命的浪潮里。
1925年,17岁的伍修权站出来支持“五卅运动”,结果被组织注意到了。那一年,组织安排他和王稼祥、张闻天他们一起去苏联的中山大学学习。王稼祥比伍修权大两岁,在苏联时就像亲哥哥一样关照他,两人关系特别好。
1927年那场大革命垮了之后,伍修权急着想回国,可没想到回国的路给堵上了,只好留在苏联。一直拖到1931年,伍修权这才算回到祖国,到了中央苏区。
伍修权是从苏联深造回来的军事专家,脑子里装满了理论知识。所以,他一到瑞金,就被红军学校请去当老师了。有一回,毛主席亲自来红军学校给学员们上课,伍修权这才头一回见到了主席的真容。
伍修权原本心里琢磨,毛主席该是和苏联那些统帅一样,气势汹汹的。但没想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毛主席讲课时,一脸和蔼,说话还特逗,半点大领导的架子都没有。伍修权心里头那个佩服啊,暗下决心,这辈子就跟定毛主席了。
在红军那会儿,伍修权就显露出了非凡的外交本领,他还给军事顾问李德做过翻译呢。后来红军到了陕北,按照毛主席的安排,伍修权去帮了张国焘一段时间的忙。那时候张国焘刚被撤了职,心情挺低落的,但他和伍修权却相处得挺融洽。就连张国焘的夫人,还一度想把自家妹妹介绍给伍修权,想促成一段好事呢。
但后来,张国焘背叛了革命,跑去了国民党那边,伍修权没办法,只能回延安报告工作。让人意外的是,毛主席不但没责怪他,还在大家面前表扬伍修权:“伍修权同志这人实在,从苏联回来的,他从没跟我唱过反调。”
【脱下军装,转战外交战线】
抗战那会儿,伍修权一直在延安忙活,担任的是中央军委一局局长。到了解放战争,他又跑到东北去了,成了东北局委员,还当上了东北民主联军的参谋长。1949年,四野大军一路往南打,伍修权呢,就继续留在东北,做了东北军区的参谋长。
新中国一成立,毛主席头一回访问苏联,坐火车路过东北那会儿,伍修权就负责保驾护航,还有一路的接待任务。这差事,也算是他在东北军区干的最后一班岗了。
1950年1月份,毛主席当时在莫斯科,他给周总理发了个急电,说1月9号得赶紧坐火车去莫斯科。还特别交代了,得带上贸易部长、几个必要的帮手,还有那些重要的文件一起过去。
周总理立马感觉到,跟苏联的谈判要开场了。那带谁一块儿去苏联好呢?他首先就想到了伍修权。伍修权在苏联深造过,俄语说得溜,经济、军事啥都懂,简直就是“得力帮手”。
伍修权原本打算回湖南老家探亲,但情况有变,他立刻赶往北京,去听周总理的安排。为了让伍修权有个恰当的身份,周总理赶紧任命他为外交部苏联东欧司司长,让他跟着代表团一起进京。
一到莫斯科,伍修权立马就忙开了,他不光当俄语翻译,还得准备各种资料。1950年2月14号那天,就是中苏签《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大日子,伍修权也在场,亲眼目睹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
从苏联回来后,伍修权就不再是军人了,他当上了外交部的副部长,开始在外交战场上大展身手。那一年,在联合国的大会上,伍修权作为新中国的特别代表去参加了,这可是他外交路上最闪耀的时刻。
那时候,因为朝鲜战争打起来,加上美军舰队强硬地阻拦解放军解放台湾,中美之间的关系跌到了谷底。伍修权作为新中国的使者,一到纽约就成了大家的焦点,都盼着他能说几句。伍修权心里有数,说话既不客气也不谦虚,他说:“中美两国老百姓一直有着很深的交情,我趁这个机会,向喜欢和平的美国朋友们问个好。”
可在安理会会议上,伍修权真的是气坏了。美国那边的代表杜勒斯,居然颠倒是非,说朝鲜战争开始后,美军飞机飞进中国领空只是去侦察,根本不算侵略。伍修权一听这话,火立马就上来了,他当场就怼了回去:“侦察来侦察去的,这还不叫侵略?你们凭啥在中国的领空上侦察啊!”
第二天,伍修权站上台,一口气说了俩钟头。他直接把那些说“台湾地位不明确”“需要托管”的瞎话给怼了回去,把美国和蒋介石那边的代表说得一句话都反驳不出来,哑巴吃黄连。
【两度靠边站,叶帅邀请他出山】
1955年的时候,咱们中国和南斯拉夫建立了外交关系。因为南斯拉夫在东欧那边挺有分量,国内情况也挺特别,所以周总理就想找个外交老手,还得特别能干的那种,去南斯拉夫当大使。这次,周总理还没说让谁去呢,伍修权就自己站出来了,他说自己出国锻炼的机会少,很想去南斯拉夫闯一闯。
伍修权在南斯拉夫工作期间,整体表现挺出色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那边儿的情况挺复杂,南斯拉夫的各个民族之间矛盾不少,而且都希望能在政治上独立出去。到了1958年4月,南斯拉夫公开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结果苏联共产党没参加,给抵制了,咱们中国也只能派个观察员过去看看。
会议还没开始呢,伍修权那会儿是南斯拉夫的大使。他对事情的发展抱了太大的希望,对实际情况了解得不够透彻,还没及时和国内说清楚那边的情况。结果会议一完事儿没多久,伍修权就被叫回国来汇报工作,然后被上头好好地批评了一顿。
在八大二次会议上,伍修权勇敢地做了自我反省,但遗憾的是,南斯拉夫那边他是回不去了,在国内也被晾在了一边。正当他心里憋屈的时候,老朋友王稼祥找上了门。王稼祥现在是中联部部长,他想让伍修权过去,帮忙搞和其他党派的外交事务。
伍修权一开始真有点难以接受,毕竟他在外交部可是“扛把子”,正经八百的外交大腕儿,突然让他去中联部,感觉有点儿“大材小用”了。他还特地给中组部写了封信,直截了当地问:“咋就让我去中联部了呢?”中组部部长安子文见状,赶紧给他解释,说调他去中联部其实是挺合适的,完全不是因为啥“犯错”才动的他。听了这话,伍修权心里这才舒坦了点,于是就接下了中联部副部长这个位子。
特殊时期一到,伍修权自然也没躲过,工作一停就是8年。到了1974年国庆节后,他实在是憋不住了,心里七上八下的,就去找了叶剑英元帅,想着能不能重新出来工作。
红军那时候,叶帅和伍修权就已经很熟了,关系挺好的。后来叶帅了解到伍修权的近况,就给他支招:“总参谋部现在正缺人呢,你可以考虑再回部队工作。虽然我在军委管事,但这事儿我说了也不算。你给毛主席写封信,说说你的想法,我帮你转交过去。”
有了叶帅的助力,事情进行得一帆风顺。毛主席特地下了命令,调伍修权去总参工作。1975年的时候,伍修权就正式走马上任了,他当上了副总参谋长,主要负责情报和外交那块儿,干的还是他的老本行。
1976年,对伍修权来说是个极其难过的年份,他先后送别了周总理、朱老总,还有敬爱的毛主席。这连续的失去让他心里头特别不是滋味。后来,当他得到允许进入人民大会堂,去向毛主席做最后的告别时,那些年听毛主席讲课的温馨画面又浮现在眼前,他忍不住像个小孩子那样,放声大哭起来......
1997年,伍修权老爷子在北京安详离世,结束了他那精彩纷呈的90年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