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朝鲜战争结束后,记者问聂凤智有何感受?将军脱口而出一个字

江南明月照历史 2025-03-17 17:07:06

【前言】

1949年10月1号那天,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头一面五星红旗,大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标志着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对聂凤智来说,这也是他军事人生里一个全新且重要阶段的开始。

【陈毅说服聂凤智担任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

1950年7月底的一天,陈毅作为华东军区的司令员,给代总参谋长聂荣臻打了个电话商量事儿:“咱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这个位子,我们琢磨着让原来第27军的军长,现在华东军大当教育长的聂凤智来干,您看咋样?”

得了聂荣臻同志的点头后,陈毅马上就喊聂凤智到他办公室来了。

聂凤智一踏进门,就朝着陈司令员敬了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笔直地站在旁边。陈毅司令员见状,亲切地招呼道:“来来来,别站着了,快坐下!”

聂凤智刚坐下,陈毅就开口了:“咱空军啊,新成立的,想让你去挑大梁。打算让你当华东军区空军的司令员,还兼着第4混成旅的旅长呢。”

聂凤智低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直白地说,他对空军不太了解,感觉自己可能干不好这个司令的位子。

陈毅说道:“这事儿啊,我早跟军委总部的大领导汇报过了,咱们就别再议论纷纷了。”

1950年8月1号那天,华东军区空军在南京正式挂牌成立了。聂凤智将军被任命为司令员,还兼着第4混成旅的旅长。虽说空军这行当对他来说挺新鲜,但他可不含糊,两边都顾着,一边忙着建空军机关,一边又扎进我军头一支航空部队——第4混成旅的建设里头。没多久,这第4混成旅就挑起了保卫上海天空安全的大梁。

【聂凤智立下规矩:以友军为师,以部属为师,以敌军为师……】

1952年夏天最热那会儿,朝鲜战场上咱们这边的局势开始有了对我们特别重要的战略转变。就在这时,聂凤智接到命令,往北上去上任,他接替的是之前的司令员刘震,成了中朝联合空军的代理司令员,后来还正式当上了司令员,去战场上真刀真枪地历练了一番。

在朝鲜战场上,美军最牛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空军。他们派了十多万人,还有一千四百多架各种飞机,这差不多是他们空军五分之一的力量了。

敌人主要用的是美国造的F-80、F-84、F-86这些战斗机,它们飞得远,续航久,性能比我们强不少。他们的飞行员大都是二战老兵,有的还是所谓的“顶尖飞行员”和“空中豪杰”,飞行经验超过一千小时,实战中特别老练。

咱们空军啊,算是个年轻的队伍。虽然战斗部队从5个师250架飞机扩充到了9个师450架,但跟敌人比起来,差距还是挺大的。主要装备的是苏联产的米格-9、米格-15喷气式飞机,这些飞机作战范围有限,飞不了多久,有时候打上5分钟就得赶紧回来。飞行员们大多刚从飞行学校出来,平均飞行时间也就几十个小时,有的连“驾照”都没拿到,还没单独飞过,驾驶技术也没完全练熟,就这么上战场,去朝鲜打仗了。

聂凤智带领陆军打仗,那可是出了名的勇猛。说到指挥空战,他的理念很简单:在实战指挥中边干边学,像个勤奋的士兵,又像个虚心的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战斗打得漂亮,赢得胜利,展现出咱们人民空军的强大气势。

在志愿军飞行员里头,很多人都知道一个叫做“五比六”的事儿。

聂凤智初次掌舵空战指挥是在1952年9月7日,那时候他刚上任一个多月就迎来了首战。那天气候真是糟糕,天空阴沉,云层压得很低,看得不远。美国空军仗着飞机先进,飞行员技术牛,派了100多架飞机来猛攻我们的拉古哨发电站。他们觉得我们不敢上天应战,所以就明目张胆地来了。聂凤智不畏艰难,果断下令,让航空兵第三师的两个大队,一共16架飞机升空迎敌。我们的飞机跟32架美军F-86碰头了,经过一场激烈的空战,我们打下了3架美机,打伤了2架,但我们这边也损失不小,被击落了5架,击伤1架。虽然代价不小,但我们还是成功守护了拉古哨发电站。

说实话,咱们军队的年轻飞行员跟美国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飞行员对战,能打出5比6的成绩,真的挺不容易了。可问题是,咱们飞机数量少,飞行员更是金贵,消耗不起啊。所以,部队里大家都议论开了,情绪挺激动,意见也很尖锐。

“照这种打法,用不了几次飞机就得全没了!”

“聂凤智带陆军还行,但要是让他指挥空军,那就不太在行了!”

“天气那么差还非要打,不出问题才怪嘞!”

“这指挥得太离谱了!”

聂凤智得知情况后,立马跑到作战师,跟大家伙儿聊了起来。他很直白也很真诚地说:“这场仗咱们没打好,这是明摆着的事儿,责任得算我的。大家在那么糟糕的天气里还坚持战斗,真的不容易,那股子拼劲儿,我得好好学学。还有啊,大家这么宝贝咱们的飞机,这么在乎空军的荣誉,我心里头特别暖和。我从陆军转到空军没多久,指挥空战这块儿,我就是个新手,还在摸索呢。不过,我打算从这次失败里头找教训,从实战里头长本事,争取以后打好每一仗。大家伙儿得多帮帮我啊。咱们得拧成一股绳,一块儿使劲儿,才能完成祖国人民交给咱们的大任务。”

为了让空战打得更漂亮,聂凤智特意定了个规矩:向友军学习,向手下请教,还要研究敌人,琢磨现代空战的门道,找出打败敌人的法子。

到了十月中旬那会儿,美军搞了个“金化攻势”,对我上甘岭地区发起了猛烈攻击。他们空军主力换成了新款的F-86E飞机。咱们这边呢,有5个装备米-15飞机的空军师,在聂凤智的带领下,也陆续上了战场。光十二月份这一个月,咱们就打下来37架敌机,还打伤了7架,其中大都是美国的F-86飞机。这一仗,咱们打赢了。

王海副团长带领的三师大队,总共跟敌人打了88次空战,打下了29架敌机,队里几乎每个人都立了功。王海个人就击落了9架敌机,因此被授予了志愿军一级英雄和特等功臣的光荣称号。

1952年冬天,艾森豪威尔当上了美国总统后,敌人就想赶紧找个新法子,发动个大攻势,好早点结束朝鲜战争。那时候,咱们这边出动了4000多架次的飞机,硬是把敌人123人指挥的、上万的飞机群给打退了。这样一来,咱们的天空防线往南推到了青川江那边,算是把鸭绿江到清川江这些地方的重要军事地点给守住了。

空战越打越激烈,聂凤智和他的战友们琢磨出了一套实用的打法,指挥和作战都头头是道,他们还创造了不少漂亮的胜仗案例。

一种策略就是虚实搭配,从上面进行声音干扰,专攻轰炸机。

另一个策略是轮流上阵,用少数兵力战胜多数,把敌人空中的绝对优势扭转成相对劣势。

三是瞅准时机行动,不按常理出牌打仗,想尽各种办法来夺得空战的主动权。这全赖我空军部队在战场上打出的漂亮成绩。

美国空军头头儿得承认:“中共中国,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就成了全球顶尖的空军大国之一。”

【回忆朝鲜战争,聂凤智用一个字评价】

在中朝两国英雄儿女的联手打击下,敌人最终只能乖乖坐到谈判桌上,然后在1953年7月27日那天,在停战协议上老老实实签了字。

停战的消息一传到空军指挥所,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聂凤智随手掏出一根烟点上,慢悠悠地走到指挥所旁边的小山坡上。鸭绿江那边静悄悄的,他心里却莫名有点落寞。军人嘛,生来就是打仗的,战场上枪林弹雨才是他们的舞台。为了和平,大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好不容易换来了和平,还有啥比这更值得高兴的?有啥误会和委屈不能放一放呢?

之后,有记者问聂凤智将军,在朝鲜战场上他最深的体会是啥?他立刻回答了一个字:“乏!”

确实,聂凤智在指挥中朝联合空军那会儿,是他军事生涯里最折腾人的阶段。空战嘛,跟地面打仗不一样,一架飞机上天,打不了多久,短的可能就几分钟,长的也不过十几分钟。但指挥空战,那可是得精确到秒的活儿。指挥员下命令,早一秒晚一秒,结果可能就大不一样。所以说,空战指挥员手里拿着话筒,那份紧张和压力,还有得全神贯注的劲儿,除非你自己经历过,不然真的很难完全感受到。

聂凤智聊起他在朝鲜参与空战的那一年,感慨万分,经历了不少波折,得失皆有,有过痛苦,也有过喜悦。他讲道:“那其中的滋味,就让后人去评判吧!反正我们最后是赢了,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据说,从1952年9月开始到次年的7月,在朝鲜上空的战斗中,咱们的志愿军空军特别厉害,打下了或者打伤了229架美国飞机,给那些侵略朝鲜的美军来了个狠的。这应该能说明咱们志愿军空军的战斗策略有多高明,还有聂凤智将军的指挥也是相当出色!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