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看绵阳梓潼|居民们说:“幸福梓潼像酥饼一样甜!”

讀聽視界 2025-04-21 15:35:05

在“天府之国”北缘的绵州大地上,一座小县城正悄然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梓潼答案”——

这里,千年文昌文化的香火与现代科技的脉搏同频共振;

这里,潼江的碧波倒映着智慧农业的生机,七曲山的古柏守护着绿色发展的初心;

这里,“两弹精神”的红色基因,正激发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梓潼,这个曾经“藏在深闺”的丘区县,一座千年古县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发展传奇。这里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也是农业大县向现代化强县转型的鲜活样本。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委、梓潼县政府以创新为笔、以实干为墨,在高质量发展的画卷上描绘出令人瞩目的“梓潼图景”——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新兴产业拔节生长,千年文脉焕发时代光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从“圣迪乐村”的智慧养殖到绵北新能源产业园的“绿电矩阵”,从文昌文化的创新传承到城乡融合的生动实践,梓潼县用一组组亮眼数据、一个个创新案例,诠释着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日前,走进这座正在蝶变的千年古县——梓潼,解码其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密码,以“生态立县、产业强县、文旅兴县”为路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让土地讲故事!看梓潼如何用农旅融合唤醒乡村活力

站在梓潼县的田间地头,一幅奇妙的图景正在展开……一场关于“特色农业”的质变正在悄然发生。蜜柚更甜了,生猪更“智慧”了,就连传统的油菜花田也成了网红“打卡地”。这里的农业不再只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而是融合科技、品牌、文旅的现代产业体系。在现场了解到,梓潼的特色农业从“小而散”到“精而强”的跃升之路。

“从‘靠天吃饭’到‘靠数据吃饭’。”在梓潼县许州镇天宝村蜜柚种植基地,每到“柚”收时节,一个个圆鼓鼓、沉甸甸的蜜柚挂满枝头,果园里飘散着阵阵柚香,村民们采摘、转运、分拣、装车,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据了解,梓潼县已建成四川省最大的蜜柚种植基地和绵阳市核心蜜柚产业带,天宝蜜柚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蜜柚种植面积约18.2万亩,年产量可达54万吨。

春季的梓潼县玛瑙镇万亩油菜花海,不再是简单的农业景观,而是融合观光、摄影、研学于一体的“农旅综合体”,让各地商家和当地村民获得了不错的经济收入。游客可以体验榨油工艺、品尝油菜花蜜,甚至参与农耕研学。农旅融合,由“一朵花”带动了一条产业链,让油菜花田变“金色经济”。

据介绍,梓潼县作为四川省最大的水稻制种基地,首批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水稻种植历史悠久,自1976年至今,形成了以黎雅、卧龙、石牛、宏仁、长卿、金龙等镇乡为核心的水稻制种产业带。水稻制种产业涉及农户超过1.5万户,建成水稻制种100亩以上集中连片、长期稳定的种子生产基地92个,机械化率达到75%,水稻制种面积、制种产量稳居四川省第一,已成为梓潼县农民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近年来,梓潼县从“守着绿水青山找饭吃”,到“让生态颜值变经济价值”,再到“文化IP引领全域发展”。这里没有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缺乏矿产资源的先天禀赋,却蹚出了一条“生态为基、文化铸魂、产业富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新能源+新材料!梓潼布局未来产业,抢占新赛道

风电是可再生能源中技术最成熟的新能源,发展前景广阔。2022年7月,中节能风电西中区域公司与四川梓潼县人民政府成功签约20万千瓦风电项目。这标志着四川首个风电开发项目正式落户梓潼。同时,在梓潼设立标准测风塔,分别在马鸣、马迎、仁和、小垭、演武等地。经实测后,梓潼项目群风电装机容量调整为30万千瓦。每年可提供清洁能源4.5亿度,节约标煤约13.0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8.36万吨,进一步打开能源开放合作新局面贡献节能风电力量。

与此同时,梓潼县以“圣迪乐村”蛋品为龙头,打造全国首个蛋鸡全产业链数字化基地,带动就业2000余人。在梓潼经开区,每天有200万枚印着“圣迪乐村”logo的鸡蛋从这里发往全国。这些鸡蛋不仅出现在北上广深的精品超市,还成为多家航空公司的指定餐食。令人惊讶的是,每枚鸡蛋都带着“身份证”——喷码溯源可精确到哪栋鸡舍、哪只母鸡,甚至当天的温湿度数据。

从圣迪乐村的实践可见,现代农业龙头企业早已超越简单的生产商角色。它既是技术创新的引擎,又是产业链的组织者,更是城乡要素融合的纽带。当一枚鸡蛋串联起智能养殖、食品加工、文旅体验等多个产业环节时,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便有了生动注脚。乡村振兴的真正密码,就藏在这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收益”的共生模式之中。

据悉,梓潼县的一些老牌建材企业正经历“脱胎换骨”,循环经济模式让废水、废气“变废为宝”……这座曾经依赖资源消耗的工业县城,从“制造”到“智造”为双引擎,勾勒出一幅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县域图谱。

打卡梓潼,在文昌祖庭祈福,到两弹城追忆

梓潼,自古有“五谷皆宜之乡,林蚕丰茂之里”的美称,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自秦昭襄王二十二年(前285年),秦昭襄王置县,已有2300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多元的秦汉文化、三国文化、汉唐文化、文昌文化、红色文化和以国医圣手蒲辅周为代表的中医文化。

跟着季节的脚步,走进位于古蜀道的梓潼翠云廊,只见满目青翠,天地同色,让人陶醉。历经千年的古柏,铁干虬枝,高拂云天,展示着倔强,见证着历史。新生的幼林,跃跃生长,生机盎然,预示着明天更美好。四季常绿,茂林参天,守护绿色的梓潼人,为此付出了多少智慧与汗水!“这里是天然氧吧,七曲山魁星楼是孩子读书上进的精神信仰。”七曲山也是全国最大的古柏林,周边香火最旺的古庙,是文昌文化的发源地。七曲山大庙古建群保留较为完整,大庙仿王府格局营造,外有宫墙拱卫,内有殿堂和宫苑。全部建筑由23处殿宇楼阁组成,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611平方米,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集元、明、清三代古建筑于一体,公路对面的盘陀殿,为元代建筑。

据介绍,梓潼县现有文物保护单位28处,其中“国保”单位4处(七曲山大庙、三线核武器研制基地旧址、卧龙千佛岩摩崖造像、李业阙);“省保”5处(双峰寺、上清观、长卿贞孝节烈总坊、圣水寺、登子山石桥);“市保”8处(南桥、许州天上宫、双板南华宫、唐明皇幸蜀闻铃碑、西岩寺造像及司马石室、朝阳庵、弥江桥、宋氏祠堂);“县保”11处(无铭阙、许州红军桥、剑泉、送险亭遗址、杨公阙、古石牛堡碑、红军碑刻、兜茅山遗址、贾公阙、同心塔、定远碑亭)。

30年前,要想进入这个神秘的地方——“两弹城”,必须有特制的证件,五步一哨,十步一岗,戒备森严。1965年8月,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内迁梓潼。在此相继完成原子弹、氢弹的设计方案,被称为“两弹城”,有邓稼先旧居、王淦昌旧居、将军楼、大礼堂、两弹历程馆、两弹城博物馆等文物建筑。

两弹城先后获四川省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科技工业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两弹城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中国两弹城文物主题游径等。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旧址为中心,辐射周边汉江韵、曹家沟工学院、四川两弹城博物馆、航天科技馆,形成“一心四区”新格局,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承载地,也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游径涵盖两弹城旧址建筑群178栋,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7栋,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80余栋。

“老祖宗留下的不止是文物,更是活的创造力。”清晨的潼江畔,85岁的杨大爷正用手机拍摄改造后的县城步道。他的老式收音机里播放着川剧,身后玻璃幕墙的政务中心正倒映着七曲山的轮廓。

据悉,梓潼县立足“文化强县”目标,提出“文昌文化+红色旅游+生态康养”三位一体发展模式,被列为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

飞鸟还巢,鱼翔浅底——这里是梓潼的生态答卷

站在潼江岸边,清澈的河水倒映着两岸绿荫,白鹭掠过水面,与几年前“雨天泛浊、旱季见底”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近年来,梓潼县以生态为笔、山水为卷,交出一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从潼江流域综合治理到森林康养产业崛起,从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到生态文旅融合发展。涪江流域治理实施“河长制+智慧监测”,水质优良率达100%,梓潼县被命名为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七曲山古柏林中,护林员用手机APP记录树木生长数据。这片全国最大的纯古柏林,正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无人机巡护+红外相机,实现“古树名木全生命周期保护”,让森林“碳库”由绿叶变“金叶”。

坐落在七曲山下凤凰湖畔的状元第,这里山水相依,山水一脉,以及错落有致、古朴雅致的连片街区,令人流连忘返。在这里,这条街承载梓林潼水的记忆,这条街彰显文昌日月的芳华,这条街书写状元及第的祝福。

“白天一幅画,夜里一道景。”梓潼县崇文湖,不仅是一处靓丽的风景,更是一段诗意的旅程,让人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片宁静的港湾,书写着一座城市文明的神韵与品位。站在崇文湖边,如同绿色客厅,云湖漫城,秀丽俊美,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让人留连忘返。据了解,崇文湖商业综合体项目是梓潼县以“融合”强基,提升文旅产业品质的生动体现,探索出一条具有丘区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座被遗忘、荒废多年公园的蝶变‘重生’。”据了解,梓潼县文昌公园总占地面积220亩,由原人民公园、九0二交运处旧址整合分两期打造,以文昌文化为核心理念,以康养运动、“五感体验”为主题,通过起承转合的景观手法,构建“进智慧门、走智慧路、开智慧眼”的文旅一体化体验路径,实现了“弘德崇文、明礼修身”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思想与感知相互交融的沉浸式生态园林公园。

守护绿水青山不是负担,而是发展的最大底气。当古柏与新风相遇,当传统农耕智慧碰撞现代生态科技,梓潼这座县城正在书写属于新时代的“梓潼答卷”——既有“生态颜值”,更有“经济价值”。

清晨的梓潼县城,潼江两岸的健身步道上晨练者络绎不绝;智慧农贸市场里,扫码可查蔬菜的“前世今生”;15分钟生活圈内,学校、医院、公园一应俱全。“现在的生活,过去想都不敢想,现在每天散步像在逛景区,从‘见缝插绿’到‘系统营城’”在梓潼百姓眼中,众多老人笑着竖起大拇指。在梓潼这座县城,正用点点滴滴的变化,书写着民生幸福的生动注脚。“‘将就’到‘讲究’;现在的生活,就像我们梓潼酥饼一样,一层层都是甜味!”

未来,梓潼将继续深挖文化内涵,优化旅游业态,让“文昌福地·红色梓潼”成为巴蜀文旅版图上的璀璨明珠!文昌祈福,红色寻踪,田园牧歌——梓潼,等您去发现!

——总编·短评——

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下,县域经济如何突围?四川绵阳梓潼县交出了一份特色答卷。

这里,文昌文化千年传承,两弹精神历久弥新;这里,生态本底得天独厚,产城融合方兴未艾。从传统农业县的转型阵痛,到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创新实践;从工业基础的提质增效,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异军突起,梓潼正在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本期专题报道,我们将从产业升级、文旅融合、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多个维度,解码这座川北小城的“发展密码”。看梓潼如何以文化铸魂、以创新驱动、以生态筑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摄影报道:李飞 苏东华

责任编辑:全网新媒体采编 王绮雯

内容审核:央省融媒推广采编 童铃

值班主任:李崛 |值班总编:苏东华

推送出品:时代传媒新媒体中心

0 阅读:1

讀聽視界

简介:观察身边事,讲好身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