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国家体育总局深入推进体育领域网络生态治理专项行动,重点打击体育饭圈乱象。针对网络平台存在的恶意拉踩引战、人身攻击、侮辱诽谤等突出问题,监管部门累计清理涉体育饭圈不良信息162.3万条,处置违规账号7.6万个,其中永久关闭账号3767个,取得阶段性成效显著。此次专项治理有效净化网络舆论环境,切实维护广大运动员合法权益,为运动员备战训练和体育赛事顺利举办创造良好网络环境。
饭圈文化,本是粉丝(英文“fan”谐音)因喜爱明星、运动员而自发组织的社群文化。早年追星无非买专辑、看比赛,但如今却演变成一场“流量战争”:
组织化:粉丝群分工明确,有“数据女工”刷榜,有“大粉”控评,甚至集资应援、代拍偷拍。
极端化:从线上拉踩引战、造谣攻击,到线下围堵运动员、干扰比赛,甚至贩卖隐私、仿冒签名牟利。
泛娱乐化:运动员被贴上“CP”“人设”标签,赛场变成“磕糖”现场,竞技精神沦为“颜值比拼”。
“饭圈入侵体育圈,就像火锅里涮榴莲——糟蹋好东西!”这些血淋淋的案例:当饭圈把运动员逼到“窒息”:巴黎奥运会女单决赛后,陈梦夺冠后,孙颖莎粉丝在场内喝倒彩,赛后更有人造黄谣攻击陈梦,300余账号被永久禁言。网友痛心:“都是为国争光的英雄,何必捧一踩一?”还有全红婵家被无人机“围攻”:2023年中秋,粉丝用无人机偷拍全红婵私宅,逼得她含泪劝离:“求求你们,让我好好吃个月饼吧!”最严重还要数张继科“果蝶大战”:2016年里约奥运后,马龙与张继科粉丝互撕三年,从技术争论上升到人身攻击,甚至用学术论文“论证”对方偷师,堪称体育圈“史诗级骂战”。这些荒唐戏码背后,是饭圈把运动员当“流量工具”,把竞技场当“名利赌桌”。
饭圈的恶,不止于扰乱秩序,更在腐蚀体育精神:对运动员,被跟踪、被偷拍、被网暴,心理压力远超训练强度。樊振东曾多次呼吁:“请把关注留给赛场!”对观众:比赛变成粉圈骂战,技术讨论沦为“颜值控评”,真正的体育迷无处发声!对产业:灰色产业链靠贩卖隐私、伪造周边吸血,把爱国情怀变成“韭菜田”!而那些靠“毒流量”牟利的黑手——煽动对立的粉头、造谣引战的自媒体、贩卖隐私的黑商——正如吸血鬼般啃食体育的纯粹性。
国家体育总局喊话:“坚决抵制饭圈文化,聚焦赛场才是真支持!”当陈梦挥拍、全红婵入水、苏炳添冲刺时,我们该做的不是举着灯牌嘶吼,而是放下手机、认真鼓掌。体育精神的真谛,从来不是“谁更火”,而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话,某些人该刻烟吸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