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何现在却不流行了呢?过时了吗

渣叔罗影的人生 2023-12-20 17:47:02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渣叔

编辑 | 渣叔

前言

“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是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表明了姓名对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而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姓氏文化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直到今天,依旧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一般来说,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字两部分组成,尽管人们名字的组成字数不尽相同,但是大多数情况而言,姓都排在第一个字,而名则在姓氏的后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老一辈人的姓名当中,姓和名中间的那个字通常有规律可循,即人们常说的辈分,它是自古以来大家庭中一种特有的命名方式,代表着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做法却逐渐被人们淡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开放、个性化的名字选择。

那么,曾经红极一时的“按辈分取名”,为何现在却不流行了呢?

字辈的起源

中国自古以来,便形成了浓厚的家族传统文化,一直强调血脉相连的重要性,人们往往以家族分支、血缘关系为基础构建社交网络。

为了记录家族的辉煌以及方便子孙后代弄清自己从哪里来,家谱或者称族谱、宗谱、统谱、世谱随之应运而生。

而家谱记录每一支谱系时,都会按照辈分来记录,辈分的标识则是由一些大家公认的、具有美好寓意的汉字来表示,俗称“字辈”。

同一个辈分的人,在起名时,都会在姓名中间或名后加上相同的一个字,比如说,爷爷那一代人是“福”字辈,那他们的名字里就必须出现“福”字,父亲这一代人是“禄”字辈,名字里也会带上“禄”字,儿子这代人是“寿”字辈的话,名字里同样不会缺少“寿”字。

对于字辈的起源,有人推测最早源于唐朝,比如说唐高祖李渊有了22个儿子,除了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十五子李凤、十九子李灵夔外,其余儿子的名字中都会带有“元”字。

事实上,这种取名方式,东晋就已经有了,晋孝武帝司马曜的长子也就是晋安帝取名司马德宗,次子晋恭帝司马德文,三子虽然叫司马楚之,但他字德秀,刚好配成“德”字辈,不过,直到唐朝初期,都还没有出现正式的字辈。

还有人经考证指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编写了《韩氏字辈》,而他的儿子韩昶拥有五个儿子,分别取名为韩纬、韩绾、韩绲、韩绮和韩紞,可以看出,名字都带有“丝”字旁,不过,这种取名方式只能说是字辈的雏形。

而字辈正式被推上历史的舞台,早前在宋朝,据悉,南宋曾有一部《愧郯录》,它记录了宋朝典章制度,其中“宗室联名”那一章提及宋太祖赵匡胤首创了字辈。

由于古人多以单字名,这就导致了重名现象频频出现,在当时赵氏皇宗族里同样也相当严重,《愧郯录》就曾记载“至有数人而共一名者,又或与别房尊长名讳相犯”。

也就是说,不仅平辈中有好多人名字“撞车”,而且这些晚辈名字还有可能冒犯了叔伯长辈的名讳,情况十分混乱,于是赵匡胤“联名之制始定”,这里的联名指的就是字辈谱。

《愧郯录》记载,“三祖下,宗支所联字,太祖曰:徳惟从世令子伯,师希与孟由,太宗曰:元允宗仲士不善,汝崇必良友……”

而当我们翻阅相关史料可以发现,赵匡胤的儿子就取了“德”字辈,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甚至他的几位兄弟都是“匡”字辈,兄弟的儿子也都跟着取名“德”字辈。

后来,继承皇位后的宋太宗,又重新定义自己的后代字辈,并将德字改成元字辈,比如宋真宗赵恒是赵光义的第三子,原本叫赵德昌,后又改为赵元休、赵元侃。

另外,《宋会要缉稿》和《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也都点明了赵匡胤曾拟定字辈。

字辈的好处

字辈取名方法提出后,确实解决了家族内取名重复混乱的问题,并且还好处多多,比如说可以根据族人的名字,一目了然地知晓他是哪一代的后人。

同时也让彼此之间分清长幼关系,从而做到不失礼节,毕竟中国人自古以来对礼节比较看重,并且,还有助于加深人们对家族观念的认同感和亲近感。

自字辈取名法提出后,便逐渐应用于古代社会当中,不管贫富贵贱,人们都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取名法。

一般情况下,字辈早早就会谱定,一个人在出生前便有了字辈,出生后再按照字辈进行取名,而且字辈谱取字十分讲究,常被人们赋予好的寓意。

有的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有关,也有的与升官发财、生意兴隆有关,还有的与生活美满、吉祥如意有关,并且往往代表着后代对祖先的尊敬和称颂,也代表着先辈对后辈寄予殷切希望与祝福。

通常以诗体的形式或对联的形式来谱写字辈,例如北宋大文豪范仲淹家族,他们的字辈“仲纯正直公,良士宗文伯,叔子希昌彦,友善可弥安”,读起来就像一首诗篇。

另外,还有的家族在诗体的基础之上,又使用五行相生或者五行相克的偏旁为字辈,颍川堂陈氏便采用了五行字辈诗,“铨清标陨坤,铭海松煌增。锦添相辉培,钦深桂炳均。”

可以看出,除了第二句和第四句外,其余诗句中的字首偏旁都是按照金、水、木、火、土排列,不过,尽管陨和辉字不是“火”字旁,但却都与火有关。

到了明代,皇族朱氏取名更为讲究,朱元璋的儿子采取的是木字旁的单名,如太子朱标,燕王朱棣等,而从孙辈开始按照字辈取名,并且名字中第一字代表辈分,第二个字则含有五行。

建文帝朱允炆的名字就是如此,炆字便与五行中的火有关,他的堂兄弟,明成祖朱棣的儿子们,名字中同样含有一个与火有关的字。

而深究朱棣的后代字辈谱“高瞻祁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会发现很有意思。

朱棣的名字属木,往后依次是朱高炽属火,朱瞻基属土,朱祁镇与朱祁钰属金,朱见深属水,而到明孝宗朱祐樘一辈,又重新从木开始,木火土金水循环往复。

字辈逐渐消失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字辈取名越来越深入人心,尤其是族群不断分迁、散居各方,需要靠字辈来维系支脉与主脉的关系,家族血脉传承也可一目了然。

就算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社会依然流行着按字辈取名,特别是在农村,这样的风俗习惯特别盛行。

然而,从80年代开始,按照字辈取名越来越少见,取而代之的是,人们取名越来越随意,就连人口众多的农村,这种风俗传统再也逐渐流失。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个原因是由于人为破坏,人们已经找不到按照字辈取名的参考依据了。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进行了破四旧运动,期间许多人家的家谱被当作了旧文化和旧风俗的代表,遭到人为焚毁,同时,被烧毁和破坏的还有宗祠、寺庙、古籍、文物等许多东西。

而人们一般情况下,都是按照家谱里的字辈给取名字的,前人早早就为后人定下字辈,书写在家谱当中。

再加上现代人绝大多数没有古代人那样满腹经纶,这就导致了许多人家在家谱被烧毁后,想要按照字辈给起名,因没有参考物而无能为力,只能按照口传方式记住的字辈取名,或者直接随心所欲地起名,久而久之,人们便不再按照字辈方式取名。

第二个原因则是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希望起的名字更能展现个性,表达更好的寓意。

随着改革开放推出,外国文化不断传入,人们思想观念开始发生改变,许多人不再拘泥于过去的老规矩,而选择随心所欲地给孩子取名。

有的觉得取名应该文艺一些,便像古人那样用一些富含诗情画意的字词给孩子取名,甚至用一些难认的生僻字来取名,来彰显自己有文化。

也有的会给孩子取具有纪念意义的名字,姓名会采用双亲的姓氏再加上一个字或二个字来构成,或者以国家大事,像建国、建军、卫国等词汇命名。

还有的会用一些时髦的新兴词汇取名,主要体现个性和新潮,甚至有一些家长图省事,直接给孩子取一些比较大众化的名字,一个名字能“撞车”好多人。

第三个原因是人们的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逐渐变得淡薄。

如今的社会形态与过去农耕文化下的社会形态完全不一样,过去,一个家族都会聚集在一个地方生活,大家有啥事可以相互照应,一损俱损一荣俱荣,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比较看重。

而如今,人们为了生计,哪里机会多就去哪里发展,一个家族的人通常会因此分散到天南地北,由于长期不在一起交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逐渐疏远,同时也会使得家族观念和亲情观念随之逐渐淡化,从而不再注重按照字辈起名的规矩了。

结语

虽然字辈在现代社会不再受到推崇,但它仍然是保持家族联系的一种途径,很多家庭出于尊重长辈和继承家族精神的目的,依然保留着讨论小孩出生顺序的习惯。

无论是否仍然沿袭过去的风俗习惯,我们可以发现字辈一直在我们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流传千百年的时间里,它已经成为了中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并将在未来继续发扬光大。

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发展,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永远不会消失。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0 阅读:60

渣叔罗影的人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