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战国初期,魏国作为中原霸主出现的时间不长。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强大无比的国家,却在公元前306年遭受到了秦国的灭国之灾。这场浩劫对当时的中原各国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而此时又刚好是魏国改革、强国崛起之时。那么说起魏灭秦事件就不得不说一说“李悝变法”。
一、变法背景

战国初期,魏国和齐国是中原各国最早出现的两个大国,因此他们之间对于国家实力有着比较大的差距。而魏国又处于春秋战国的边缘地带,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进行改革,必须要占据主动才行。而作为一个“法家”代表人物和魏国君主,李悝自然成为了改革的领头羊,他凭借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出众的才能被任命为魏国新军统领。为了更好地实行改革,李悝又派遣自己的儿子到魏国和齐国学习先进经验和理论,由此他才能逐步带领魏国走向强盛之路。
二、变法改革效果显著

虽然李悝变法被很多人认为是一场不正义的行为,但实际上李悝的变法并非像人们认为的那样是坏事,在他变法之后,魏国的国力迅速增长,社会风气大为改观,政治清明。因此,以李悝为代表的新旧贵族为了自己“得民心”,在变法初期就开始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并且将各种苛捐杂税全部收缴上来,使魏国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除此之外,李悝还在社会中推行君主专制制度,实行分封制。而在变法进行过程中,也不允许贵族之间相互争斗,这让魏国各诸侯国之间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正是因为如此,李悝变法才能够成功实施并且取得了巨大效果。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魏国最终成为了一个霸主般国家。
三、李悝推行的政治纲领

李悝在变法中提出,一个大国的强大,不是靠靠武力的积累,而是靠着人民的支持和努力,是因为要真正强大起来,就必须要在政治上彻底改革。因此,他将政治作为变法的核心,并在全国推行法家思想。变法分为四步:第一步是废除贵族特权,改宗法血缘关系为族属关系;第二步是将贵族和平民分封为诸侯,将诸侯分为上将军、下军卿;第三步是实行世袭制,由上将军将王室领地传给下军卿;第四步是实行法治,确立刑律和政令。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按照李悝的要求去进行改革,一些实力比较弱的国家就会因为没有变法而被打成小国家;而那些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则可以完全按照李悝安排去进行改革。魏文侯继位之后,进行了一系列著名的改革措施。
四、李悝变法的影响和效果:强燕,强楚,强齐,强秦;

而到了秦昭襄王时期,李悝的变法在中原诸国都得到了极大的推行,给中原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当时虽然秦国国力强于其他五国,但是因为其内部分封制,致使其他五国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而在公元前338年,秦国又派兵攻破了吴国都城郢,至此吴王阖闾也被迫流亡到魏国。而此时的魏国更是元气大伤,秦国凭借着自身强大武力不断骚扰魏国,最终秦昭襄王将魏国打败,灭亡了魏国这个中原霸主。之后,也是秦国攻打燕、楚,然后又是齐国攻打齐国,最后秦国终于灭掉了齐国。秦国在夺取了这些土地之后便开始强盛起来,成为了当时第一个强大起来的国家。就这样,李悝变法成为了战国时期最大一个变法运动,也奠定了战国时代霸主地位。
五、李悝评价与评价:人不率其所知也不知其所从也,将为大患
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虽然是被李悝所杀,但他变法过程中的种种举措,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虽然赵武灵王在这一过程中也做了一些改革,但他并没有进行很好的推广,甚至还会招致他国百姓以及诸侯的抵制和反对。当然李悝毕竟是战国时期一位十分著名的改革家,但同时他也有自己独特完善的变法思想与方法,因此在其变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值得商榷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