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王朝的建立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结束,封建制度在汉朝的建立,标志着封建社会的终结。在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之后,为了巩固汉朝政权,进一步巩固皇权,为了保证中央集权的统一,实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封制和郡县制分别是西汉时期,实行分封制度和郡制度,并且这两种制度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为什么分封制和郡县制能够在西汉时期快速发展?我们来分析一下。一、有利于维护皇权的统治

在汉朝建立之前,秦王朝的疆域非常辽阔,从秦朝开始,秦王朝一直都是在秦朝的基础上不断的进行扩张式发展,到西汉建立。在这期间汉朝也一直处于战争状态,不断的割据,这样对皇权的侵害更大。而实行“分封制”就为加强了中央集权起到了作用。汉朝建立以后,汉文帝刘恒在汉高祖刘盈的带领下实行了许多分封制。这种制度使皇帝有权把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各个地方做大官,比如赵高、李斯等人就建立了所谓汉室。这样,他们就算是要发动战争了,也不能威胁到皇权,只能按照皇帝的意思去做事情,不会做出什么违背君王心意的事情来。二、有利于实现中央集权

分封制在西汉建立之初,因为各诸侯王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采取了“封建制”,但是并没有完全按照分封的形式进行,只是郡县制度,实行时还保留了分封制的一些弊端。最主要的是秦朝统治者对自己国家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但是后来发展到可以将其直接镇压下去。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不同在于:这两种制度中国家和地方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别。前者依靠天子建立统一的国家政权,而后者依靠诸侯。所以汉武帝实行分封制也就是诸侯王通过中央直接控制地方政事进行活动。但是一旦被分封出去之后很难回到中央。就需要自己培养一支力量去维护君权。而郡制度中,只有郡守有自己的职权,国家统一了之后有相应的管理能力,地方就可以独立。因此可以更好地对地方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也避免了诸侯王与地方诸侯王相互猜忌,没有充分发挥自己领导才能,影响到朝廷稳定和发展。三、有利于维护皇权统治与社会稳定

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也为了维护皇权,在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首先,在公元前197年,汉武帝在与匈奴的战争中,用了十年零五个月与匈奴修好;在统一六国之后,还给匈奴赏赐了大量的财物和财宝;还在河西地区设置了朔方郡。之后又采取平叛政策,镇压叛乱;加强边防等等手段。第二个方面就是维护皇权。汉王朝初期之所以能够维持长久稳定局面,与分封制有直接关系。其次实行郡县制使汉王朝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地方。西汉时期实行郡县制之后,中央与地方机构之间不再有重叠和相互制约,能够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去约束地方各级官员。四、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汉王朝的建立在三分天下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可以通过分封的形式,保证皇权得到更好地巩固,加强中央集权的统一统治。分封制让自己获得了更多的土地资源,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收入和财力上的支持。从而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但是分封制还是存在弊端。例如皇权过于集中,导致皇帝无法处理其他事情。由于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以供自己发展生产,所以只能依靠皇帝和大臣们。再加上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利弊。分封制虽然为汉朝的发展带来了好处,但是也存在弊端。比如削弱了贵族的势力,造成了地方割据局面的出现。此外,分封制也带来了很多其他问题。五、有利于巩固皇权
西汉初年,项羽率领六国贵族南下,推翻了汉朝,建立了新的王朝,但是刘邦依然没有脱离分封制。刘邦在取得了关中之后,担心会有异己对他产生威胁,于是刘邦开始实行分封制,先后封了项羽、刘盈、韩信、彭越等名将。这些人也都是刘邦身边不可多得的人才,当他们起兵推翻秦朝以后,刘邦就把他们召集在一起重新建立起汉朝政权。汉朝的建立极大程度地巩固了皇权。分封制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后,刘邦和这些封国贵族逐渐疏远了关系。后来他们为了获得自己信任而分封出去的封国多达几十个。汉高祖时期还出现了“吕氏一门”“沛公刘干”“沛公沛然”等等。而到了刘邦登基之后,他又封刘邦为楚王,并且赐了自己很多珍宝给儿子做统治用。分封制最重要就是让这些功臣们有了更大程度上掌握自己政治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