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朝寒门士大夫的地位,涉及冗官利益导致失败

阿平历史谈 2022-10-13 23:50:46

全文共1462字,阅读时间约为3分钟

宋太宗赵匡胤在开国之初,就对自己的心腹大将有所顾忌。不久之后,一场“举杯换兵权”的宴会便开始了,从此,武将的力量被大大削弱,而文臣的地位也随之水涨船高。

宋太祖赵匡胤,对唐王朝的覆灭,记忆犹新。因此,除了减少了军权之外,还削弱了这些将领的力量。

宋王朝对贵族的戒心也很重,比如皇子、驸马爷,他们虽然受人尊敬,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力。因此,整个宋王朝,都是由平民出身的文人墨客担任。

宋朝平民阶层的身份

宋王朝的社会结构很简单,分为四个阶层,分别是皇帝、士大夫、地主、平民、奴隶。在宋王朝,平民百姓是什么身份?

第一点,知识阶层很受欢迎

科举中的高官,在经过开封城的大街上,成群结队地朝皇帝。开封城内,人山人海,喜气洋洋,喜气洋洋。

哪怕是如今,有一位大将,在边疆击退了入侵边疆的入侵者,也是得胜而归。这就是他们的待遇。

第二,宋廷鼓励他们进行弹劾和举报

虽然宋王朝掌握着武将的大权,但是他们也担心,这些官员之间的关系,会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于是,就有了“御史台”与“谏院”这两种机构,本质上是相同的。

目的就是要让这些文官彼此相互制约,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而不是御史和谏议郎。

第三,宋廷派遣文臣出征

虽然宋国朝廷在削减武将的力量,但也有一些事情,必须要有人去做。所以在宋王朝,如果有战事,朝廷都会派出一名文臣来指挥。

普通百姓如何成为贵族?

第一个,就是学习

国子监是宋代的一所高等学府。这里面有“国子学”和“太学”两所。国子学是一所贵族学校,只有七品以上的人,才能进入。而太学,则是八品之下的小官子弟,以及普通百姓。

除了公立大学,还有许多私立的。就像岳麓书院,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这些都是宋朝的历史。

第二个,就是测试

这是唐朝的科举,到了宋朝,更是如此。因此,若是能考中,中了秀才,那就是功成名就了。

第三个选项,就是建议

文人之间相互称赞,相互称赞,也能得到职位。这就是为什么宋国的文人墨客会结盟的原因。

第四类是优待制度

这就是典型的一步登天,一步登天。就拿《知否》来说,这位大夫人就经常说:“我爹有资格享受太庙!”

当一个人的身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他的家人就会得到保护,就算他不在了,他的子孙后代也会得到保护。

也正因为如此,宋王朝的人,对士子的尊崇,再加上朝廷的赏赐,朝廷里的官员,也是越来越多,官吏也越来越多。

范仲淹,王安石,改革失败

而宋王朝对于文臣的看重,也是对武将的削弱。这就导致了,一个国家看似繁荣,实则积贫积弱。

由于官吏的数量太多,所以大部分的乡民都要上交大量的赋税,而那些有钱的乡绅们,则是大肆的征用土地,大量的奴隶出现。

官吏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他们占据了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而占有了国土的百分之九十。所有人都知道,宋王朝必须要进行一场大的变革,所以,整个帝国都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可是,改革派一出来,就遭到了猛烈的抨击。宋仁宗赵得利后,就把范仲淹的改革交给了他。范仲淹的一些改革体制,就是专门处理官员的冗员问题。然而,由于宋王朝的实际状况,宋仁宗、赵两位皇帝都没有再进行改革。

在赵顼宋神宗时期,王安石推行了一项改革。有些“预算制度”可以降低政府的开支,但也会让官员们丢掉工作,甚至连贪污都做不到。“青苗法”,也让某些官员借钱的机会中断。

而且“免役法”也给了这些官员和百姓一样的待遇,也就是说,如果他们不遵守劳役制度,就要交一笔“免役钱”,这对于这些官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们坚决反对。因此,就是因为牵扯到了那些冗员的利益,才使得改革屡屡落空。而大宋,则是一步步的走向衰败。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