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孩子学不好数学,而是没有做好思维启蒙

识课程 2024-05-23 17:22:33

本文共4532字,仔细阅读11分钟

编辑/肖静 统筹/孙习涵

为什么孩子总是学不好数学?其根本原因是孩子的数学思维发展的不到位。作为家长,我们有必要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发掘孩子的数学思维潜能,同时借助生活化的场景和正确的引导方式来启蒙与发展孩子的数学思维。本文提供了多条好用又简单的策略,相信能给家长一些启发与帮助。

“我家孩子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我想问问各位家长:你们是否对自己的孩子也抱有过这种想法?或者自己小时候被家人贴过这样的标签?

事实上,孩子不是学不好数学,而是家长对孩子的数学启蒙不够。在启蒙教育中,思维启蒙是核心。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帮助孩子做好数学启蒙、挖掘数学思维潜能?这是我今天要和大家探讨的问题。

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发掘孩子的数学思维潜能?

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既然是一种能力,就是可以习得的。而很多父母并不知道如何去挖掘孩子的思维潜能,也不怎么有针对性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能力。

其实孩子是否有数学思维的潜能,要先观察和挖掘、然后是启蒙和培养,而不是早早下定论。

1.兴趣是一切的前提,珍惜和保护好奇很重要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生的,他们的小脑袋瓜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与探索的欲望,总爱问“为什么”。其实孩子们这种好问的行为、求知的欲望,是非常珍贵的,父母要保护和珍惜。

如果孩子没有了对某个事物的好奇心,那么也就不会产生兴趣。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又怎么谈让孩子保持专注、认真?又怎么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又怎么长期坚持下去?挖掘潜能的第一步,是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

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现代父母特别期望孩子可以多才多艺,有更强的竞争优势,于是可能给孩子安排很多所谓的“兴趣班”,但一定不要让孩子“被爱好”“被兴趣”“被学习”。

2.抓住3~6岁思维敏感期,潜能培养事半功倍

孩子思维的发展是有敏感期的。所谓敏感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中某个因素的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当个体处于敏感期的时候,他的某种行为会特别容易习得,发展也特别迅速。

孩子思维发展的敏感期是3~6岁,在这段时期,如果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和培养,那么孩子在思维方面的潜能将事半功倍。

如何在敏感期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很简单,做到三个坚持:

第一,鼓励孩子要认真倾听,但更要多表达。

因为语言的发展是思维的基础,孩子3~4岁的时候,正是词汇发展迅猛期。所以坚持让孩子多说话、多表达,多给孩子提供语言丰富的环境。

第二,坚持让孩子多动手,更要重视过程中的协调。

父母要坚持陪孩子多动手实践,这样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孩子以后的成长和学习奠定基础。比如,陪孩子玩积木、做手工、画画等,不用太注重成果,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习得的能力。

第三,鼓励孩子多观察,更要让孩子多想象。

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坚持让孩子多观察生活中事物之间的联系,寻找事物内在的特点。

比如,同类水果之间的相似和不同之处,夏天的树叶和秋天的树叶有什么不同,路边停的车子有哪些不同……甚至可以引导孩子观察每个家庭成员的性格、喜好等。

丰富的表象是想象力非常重要的基础,比如孩子看到一个圆形,可以让孩子闭着眼睛用手在眼前描绘这个图形的轮廓,在头脑中想象这个图形的样子。多做这样的练习,能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3.培养成长型思维,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会认可努力的重要性,懂得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在遇到困难时,不会那么快退缩和放弃,会愿意尝试更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所以在潜能培养上,拥有成长型思维的孩子更容易挖掘出自身的强大潜能。

那怎么培养自己孩子的成长型思维呢?家长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容许孩子犯错;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和孩子;

学会正确地表扬。

前两个方面相信现在的大部分家长都有了这样的意识,而最后一点往往是家长们在实践中产生误区和偏差的地方。我认为正确的表扬要包含两点:第一,表扬的态度要真诚;第二,表扬的内容要具体。

第一点很容易做到,但第二点需要谈一谈。很多家长用得最多的表扬词就是“你真棒”,这就是空洞而笼统的表扬,一点也不具体。

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说——“你刚才主动帮妈妈收拾桌子,非常感谢你,你做得很好”“你今天在听故事的时候,提了很多不错的问题,说明你很爱思考要继续保持”等等。

当然在“表扬具体”这点上,还可以再加上两个细节。成长型思维注重努力,所以在表扬孩子的时候,更多表扬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天赋。比如孩子拼好一幅拼图,不要直接说:“你好聪明。”我们可以说:“我看到你刚才拼图时,非常努力和专注,所以你把拼图拼起来了,真厉害!”

另外,还要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孩子做作业,如果他做出了一道题,不要说:“你好厉害,这么快做出来了!”而要说:“嗯,我看见你刚才做题的时候好用心,这个过程是不是很有意思?”

除了正确的表扬,不要忘了,最好再结合上“善意的批评”和“谨慎的惩罚”。

孩子犯错了,有时批评少不了,不过我要给家长的建议是,批评可以换种方式说,先找出一点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当要批评孩子做得不对的时候,改成“如果你怎么怎么做就更好了”。这种善意的批评让孩子接受起来更容易,而且也给了孩子可操作的改进建议。

对于惩罚,一定记住不能轻易用,并且不管是硬暴力还是软暴力,我都不建议家长用。惩罚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而且知道怎么错了,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剥夺孩子最想要的就可以了,比如孩子每天喜欢看两集动画片,那么当他做错事后,今天就不能看动画片了,这就是一种惩罚。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点,可以让孩子对惩罚有一点选择权,也就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要剥夺或取消的几种喜爱事物之一。

思维是思考之本,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

要想培养好孩子的数学思维,我们要从具体的每一项能力入手。我下面将以计算能力与推理能力为例,展开讲讲作为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以及关键能力。

1.计算能力——巧妙变题型,启蒙思维更全面

我见过很多家长,特别喜欢问孩子“3加4等于几呀?2加7等于几呀?”这类10以内的加减法。若孩子说对了,就夸夸孩子“你真聪明”;若孩子说错了,又会带着指责的语气说“这都不会”。

作为孩子,他的内心很有可能是崩溃的,“怎么天天考我这些口算?不能再记错了”,于是孩子可能在父母的压迫下,只能死记硬背这些加减法,直到熟记于心。

似乎对家长来说,孩子能说对答案,就说明孩子很聪明。这类计算题是否能启蒙孩子的思维,他们是不关注的,也可能是不知道如何在计算题中启蒙孩子的思维。我来告诉大家,你只需要换个问法,就可以轻松启蒙孩子的各项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以3+4等于几这类题为例,其实这是问题,孩子只能回答等于7或等于其他数字。我们不如换成开放式的问题,你可以这么问:几加几等于7?请问有几种答案?

这样问以后,孩子可能就会说出很多答案2+5=7、3+4=7、1+6=7等等,答案固定了,组成答案的数字就变得多元了。你看,同样的题,换了个问法,这个过程就会启发孩子的多元思维。

这道题还可以这么问:“怎么能回答得快一点,还不漏掉答案呢?”让孩子自己思考一会儿,引导孩子发现挨着序说,比如1+6、2+5、3+4、4+3……这样能更快,并且不漏掉任何一个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是在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

这道题还可以继续延伸,比如我们进一步问孩子:“为什么第一个是1+6、第二个是2+5呀?”孩子可能会说,因为2比1多了一个,所以后面的那个5就要比6少一个。

如果第一个数字变成2,后面的数不变,还是6的话,那加起就是8了。这样的思考过程对孩子来说非常有益,也是在锻炼孩子的互补思维。当然如果孩子表达不出来,家长可以当引导。

你看,仅仅将3+4等于几改成几加几等于7,就可以启蒙孩子从更多维度去思考。我再给大家出一个题,从数的分解与组合角度我们来分析一下:

问孩子:8可以分成几和几?鼓励孩子多分,只要总数是8就可以。如果孩子说8能分成3和5,这是第一层,初步的计算能力。

鼓励孩子继续想,是否还有其他答案。如果孩子说,还能分成2和6、1和7等等,这就是在训练孩子的发散思维。

如果进一步问:请比较一下这些分法,有什么不同呢?孩子可能会说,“分成4和4,这两个数相同,其他都是一边多一边少”。

从数的分解与组合角度,让孩子多发散、多比较,学会在思考中思考,这就是对孩子思维的启蒙。数学思维的启蒙,是非常有意思的,当然也需要家长多用智慧。

我们仅仅是将题型变换一下,就训练到了孩子的多元思维、有序思维和互补思维。若仅仅是让孩子做计算、学加减,往往很多时候孩子只会死记硬背,反而放弃了主动思考。

2.推理能力——聪明的孩子善于发现线索和规律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不是一下子就发生的,而是会先有一些预兆或线索,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通过经验来决定究竟如何做,比如出门要不要带伞?我们会根据天色变化、温度差异、风力强度等线索,感觉马上要下雨了,就会及时准备好雨伞。

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做各种朴素的推理。比如孩子在日历上看到周末两天就是红色,到了这两天,爸爸妈妈就能带着他出去玩。所以有的小孩为了提前过周末,会把前面5张日历都撕掉,以为这样周末就提前到了,这是孩子很天真的做法,但也说明他具备了初步的推理能力。

推理的基础是观察和发现规律,而推理的目的是解决问题。

那在家庭中,怎样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呢?需要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观察是推理能力的基础,因此要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

第二步:在观察中让孩子发现规律,可以从具象的实物慢慢过渡到抽象的数字或文字;

第三步:利用发现的规律去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孩子观察,又该观察什么呢?

(1)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练习观察

首先根据孩子的兴趣,激励他观察,比如去海边、博物馆、游乐场等,去一些孩子感兴趣的地方观察。其次观察时要引导孩子有次序地、全面地观察。观察需要孩子的专注和耐心,要慢慢来,不能太跳跃。最后父母还可以有目的地让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这样他会更仔细认真地观察,从而认识这个物体。

(2)通过游戏来训练孩子的观察

比如“找不同”的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家长可以提问:“这两张图你能找出不同吗?”在这种问法下,孩子可能可以把显眼的几处不同都找出来,但一些细节观察不到,就找不出不同。

此时,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时间,或者提示一下大约在什么位置还存在不同。也可以换个问法:“这两张图有六处不同,你能都找出来吗?”这种把结果提前告诉孩子的方式,会让他更仔细地去找,并且他会时时核对有没有找全。如果孩子找不到,父母还可以引导:“你可以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一点一点来对比着找。”

(3)让孩子在观察中发现规律

很多时候,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多刻意让孩子练习的规律,所以家长可以通过做游戏或活动的方式,给孩子准备好适合他水平的规律,让孩子来发现规律,并根据规律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举例来说:

用家里的一些玩具摆出一些规律,比如:红色小汽车、黄色小汽车、红色小汽车、黄色小汽车、红色小汽车……问孩子下一个该摆什么了,这是让孩子找出实物间的规律。

再比如,用不同形状的积木摆出简单的规律:方块、三角、圆、方块、三角、圆、方块……接下来该摆什么形状呢?让孩子往后摆。

接下来上升到抽象的数字规律,可以写出来,如23、24、25、26……或者1、3、5、1、3、5、1……让孩子填充后面的数字。

在这个过程中,切记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慢慢从具体实物过渡到抽象数字,难度也要一点一点升级。

(4)用发现的规律去推理,去解决问题

我们发现规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比如孩子每周三幼儿园里会有舞蹈类的课程,孩子提前一天晚上就会自己准备跳舞用的衣服或鞋子,或提醒妈妈帮自己准备。他通过每个周三都要上这个课,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用这个规律来解决问题。

再比如让孩子玩磁力钓鱼的小游戏,孩子在钓鱼的过程中,他知道不能等鱼到了后再下钩,而是要鱼快到时就准备好。

孩子通过多次玩,不停地观察和推理,会估计一下大致时间,比如每次数三下,正好鱼过来了,然后再下钩钓鱼。你看,这些简单的游戏都在锻炼孩子的推理能力。

综上所述,孩子的数学学得好与不好,很大程度上也依靠家长的正确引导。因此,父母要学会帮助孩子挖掘潜能并用正确的方式启蒙,从而培育孩子的数学思维。

来源 | 《张梅玲:让孩子收益一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丨张梅玲

编辑 | 肖静

统筹 | 孙习涵

0 阅读: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