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定王朱橚大胆地掺和到立皇太子的事情里,他的结局是怎样的?

书童读史 2025-04-07 13:50:18

在周定王朱橚掺和到立皇太子这样的事情里后,从《明太宗实录》的记载来看,周王朱橚和燕王朱棣的关系,并没有接着破裂,在该赏赐的时候,朱棣也是毫不吝啬地给自己的弟弟朱橚赏赐。

从永乐三年的七月开始,很多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朱棣给朱橚写了封信,说周王府的长史司越权发布榜文,周王府的长史司,只能处理王府里的一些事情,怎么能像朝廷那样,在封地外发布榜文?

朱棣让朱橚查明此事,如果是有人从中挑拨离间,伪造文书,要上报朝廷,朝廷依法予以处理。如果确实是朱橚你的命令,那么赶紧派人收回政令,并且严加管教长史司的行为,让长史司恪守本分。

永乐三年九月,朱棣又给朱橚写信。

近日浙江布政司上奏,称周王府派遣的内官擅自调动湖州官军,并且对无辜百姓动用酷刑,残害百姓。布政司的官员已经将涉事人员押送京师,目前还不确定此事是不是王府中的人所作所为。

朱棣派人前往王府调查此事,目前涉案的人三十多人,已经有数人死亡,但是王府的回复还没到,如果王府的回复迟迟不到,死者会更多,此事又怎么大白于天下?

朱棣这是敲打朱橚,对于他的亲弟弟,他已经在表达他的不满了。

永乐三年十月,朱橚派人上奏,表达了他深切的悔过之意。朱棣看到朱橚的忏悔后,大喜,劝诫朱橚向善,并且还把朱橚的忏悔书,还给齐王看了,因为齐王也不消停。

朱棣其实就是想要的是朱橚的态度,尽管朱橚是他的亲弟弟,但是对于他的亲弟弟,他也不放心。借着周王府的长史司和周王府所遣内官的所作所为,敲打朱橚,希望朱橚老老实实的。

永乐三年十月,朱棣还赏赐给周王朱橚等人《皇明祖训》,朱棣提到了前代有帝王也不能保全宗室。这更是表明了朱棣的态度,暗示他们,如果你们宗室的人不老实,就别怪他朱棣下狠手了。

朱棣的这番敲打是有用的,周王老实了很多。只要周王消停,朱棣对于周王的赏赐不会少。

但是朱橚的试探也还在,永乐四年九月,朱橚上奏,想派人与鞑靼部落的人交易马匹。马匹在明朝非常重要,而且非常敏感。果然,朱棣制止了朱橚,朱棣的理由是那边的人容易叛变,说话不算数。而且交易马匹事关重大。实际上,还有一句话是重中之重,如果别的王府的人效仿周王,那怎么办?

这其实就显示出了朱棣对于藩王的掌控,哪怕是他的亲兄弟,他也是有疑心的。

永乐八年,有监察御史从河南归来,提到说军士随周王来朝见时,往往在途中扰民。于是朱棣召见了随行的指挥使,训斥了一顿。

朱棣提到,周王府最近屡屡发生违法的事情,但是经过调查后,发现并非周王的过错,是王府的下属肆意妄为所致。随着周王来朝的军士们,借着周王的权力,抢夺百姓财物,导致沿途的百姓不得不弃家而逃。你身为指挥使,却不能约束部下,导致周王的名声受损,你的罪过怎么能饶恕呢?

于是,朱棣命令锦衣卫把指挥使逮捕,然后押送给周王自行处置。

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其实朱棣主要还是要把压力给到周王,让周王好好约束王府里的人,不要让他们惹是生非,毕竟王府里的人做的坏事,归根结底,还是要算在周王的头上。

不仅如此,在李景隆的事情爆发后,周王朱橚也跟着倒霉。

先说说李景隆这个人,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但是李景隆的军事能力,是个谜。也不知道他是真草包,还是真卧底,总之,在靖难之役里,他成了朱棣的背景板,但是他逃过一劫,朱允炆没有杀他。

在朱棣攻打南京城的时候,给朱棣开门的,就有李景隆,于是一时间,李景隆也成了风云人物,但是后来李景隆的种种事情被告发,他的好日子也是到头了。

在朱棣给周王朱橚的告诫书里,提到李景隆谋逆,他们的家属按照律法都应该死,朱棣没有杀他们,把他们发配到辽东。

这事本来和周王府没什么关系,当初李景隆在朱允炆时期,还带兵包围了周王府,拿下了周王朱橚,朱棣某种意义上,还算是给周王报仇了。

但是,周王府的仪宾盛瑜竟然敢私自藏匿李景隆家人,这就犯了大忌。因为他是周王的女婿,于是朱棣网开一面,希望朱橚严加管教,不要重蹈覆辙。

朱橚这事,也是倒霉。摊上了这样的女婿,朱橚也是有苦说不出。

永乐十八年,朱棣要求朱橚明年二月进京,因为河南中护卫丁俺三等率人屡次告发朱橚图谋不轨,之前朱棣不信,后来朱棣派人调查,发现丁俺三所言非妄,于是朱棣要求他的弟弟朱橚明年来进京。

丁俺三后来也是升任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并且他被赐名赵诚。

永乐十九年二月,朱橚到了京师,当朱棣把丁俺三等人所告发的朱橚图谋不轨之词给朱橚看后,朱橚非常惶恐,嘴里说死罪死罪,后来朱棣没有再追究朱橚的所作所为。

其实从朱棣的角度来看,也挺难处理,因为朱棣本身的皇位来源,也担心别人说他不讲情谊,所以朱棣常常会把亲亲大义这样的词放在嘴边,以显示他是个有情有义的帝王,但是朱棣本身就是通过藩王变成了皇帝,所以他对自己的兄弟本身,就很难信任。

这件事情上,尽管《明太宗实录》上记载了朱橚图谋不轨,但是从朱橚一生的所作所为来看,朱橚真有这么大的胆子吗?

对待藩王,朱棣是软硬兼施。从整个朱棣时期的削藩策略来看,整体说来,朱棣的削藩是成功的。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朱高炽继位。

周王朱橚奏请希望来到朱棣的灵前行祭礼,新任皇帝朱高炽以朱橚年事已高,而且路途遥远为由,拒绝了朱橚的奏请。当时的其他诸王,也是纷纷上奏,请求来朱棣的灵前行祭礼,并且恭喜新君继位,但是朱高炽认为,正值大丧,藩王需要镇守地方,这是藩王的重任,于是朱高炽回复里阻止了他们,只允许他们派遣官员代来。

前任皇帝驾崩,新任君王继位,这个时候非常敏感,像朱高炽,他也害怕他的叔叔们,趁机进京搞事情。

洪熙元年闰七月,周定王朱橚薨,终年65岁。

朱橚的一生,其实还挺复杂,有年少时作恶,被朱元璋写进《御制纪非录》里痛斥,也有在朱允炆时期,被贬为庶人,还有在朱棣时期,跟着他的哥哥,享受到荣华富贵,还胆大包天地掺和到立皇太子这样的事情里。周王府里的人,也会出现不听从管教作恶的情况。后来朱橚不甘心当一个王爷,也会搞事情,被朱棣认为是图谋不轨,但是最终朱棣还是放过了他。在朱棣死后的一年,1425年,他也死了。

朱橚的一生。历经了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四任帝王,寿命65岁,在明朝王室里,朱橚的寿命不算太短的了。

如果只是从上面这些信息来看,朱橚的一生,和明朝的一些藩王差不多,但是实际上,朱橚和他们还是有不同之处。

周定王朱橚,对于明朝的医学事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普济方》,这是朱橚主持修订,周府教授滕硕、长史刘醇等人编写完成的书。这书收录的方剂大多是宋元名医的著述,这书有比较高的地位。

《保生余录》,这本书是周定王朱橚命令王府的良医所编写。但是这本书仅仅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留下了书名,卷数和撰者。

关于《普济方》和《保生余录》的成书时间,《袖珍方》的序言,“予当弱冠之年,每念医药可以救夭伤之命,可以延老疾之生,尝令集《保生余录》《普济》等方。”照着这记载来看,《普济方》和《保生余录》的成书应在洪武十三年之后,最晚应该是不晚于洪武二十二年。

弱冠之年,指的男子20岁,明代人的20岁,是有虚岁这一说的,朱橚出生于1361年,他20岁,应该是1380年,也就是洪武十三年,朱橚是在洪武二十二年,被朱元璋发配到云南。

这里提到的《袖珍方》,又名《周府袖珍方》《袖珍方大全》《新刊袖珍方大全》,是周定王朱橚主持,周府良医李恒编纂。

按照《袖珍方》的序言来看,“迩来云南一载有余,询及医术,十无七八。……故乃于暇日,辑录经验诸方,始成一书,名之曰《袖珍》”。

《袖珍方》应该是在朱元璋把朱橚发配到云南时期,朱橚主持修订的。因为当他到了云南后,他发现当地的医术比较落后,于是有了《袖珍方》的出现。这本书,对于改善当地民生还是有贡献的,这也是周定王朱橚为民所做的事情。

《救荒本草》,此书成书时间大约是永乐三年前后,这是本以救荒为目的的书,书里介绍了一些可以食用的植物,还有哪些植物的某部分可以食用。这书还记载了对于有毒的植物的去毒之法。这本书的含金量还是比较高的,实用价值也高,灾荒之年,如果知道了这本书里的知识,生存技能也是增加了。

除了医学,植物类的著作,朱橚还撰写了《兰雪轩元宫词》,这书又名《元宫词》《元人宫词》。这本书里提到了一些史书所未记载的元宫往事,有点以诗证史的意思。

朱橚还撰写了《甲子编年》,这本书是编年体实录,今已佚。

从这些记载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周王,年轻时犯过错,也有一定的野心,会纵容下人犯错,也为百姓做了一些事情。

这就是周定王朱橚,他生于1361年,死于1425年,他的一生很复杂。

参考资料:

《明太宗实录》

《明仁宗实录》

《明宣宗实录》

《明史》

《版本研究专论》

《袖珍方》

1 阅读: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