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朱允炆继位,改元建文。大明王朝迎来了新任皇帝。
朱允炆上任后,他的重中之重是削藩。但是应该怎么削藩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齐泰和黄子澄,这两位朱允炆的臣子了。
在他们的眼中,皇帝朱允炆年轻,不熟悉政务,而藩王年长,手握重兵,如果继续让藩王壮大,以后的藩王就很难控制了。
其实站在齐泰,黄子澄这边来看,他们忠于朱允炆,需要让朱允炆真正掌握大明王朝的至高权力,那必然就会想到削藩,但是他们把削藩这件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齐泰的想法是削藩先从燕王朱棣开始,燕王实力强大,除掉燕王,其余的自然会畏惧,而黄子澄却觉得不妥,黄子澄的看法周王、齐王、岷王、湘王、代王在朱元璋时期,就有一些违反律法的事情。
周王,是燕王的亲兄弟,除掉周王等于剪掉了燕王的臂膀。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等着周王犯错,然后拿下周王。到时候燕王来救周王,只需要以连坐之名一并拿下燕王,这样他们就师出有名了。
齐泰听了黄子澄的话,连称妙计。朱允炆也认同了他们的计策。
后来,果然有人告发周王朱橚。于是,朱允炆派曹国公李景隆,带兵包围了周王府,周王成了朱允炆削藩的牺牲品。
朱橚被贬为庶人,而且他又被发配到云南。
这是朱棣第二次被发配到云南。这段日子,比起他第一次发配到云南,苦多了。朱橚第一次被发配到云南,其实还真谈不上日子特别苦,毕竟,他是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对他手下留情。
朱橚和云南,也真是挺有缘。
朱允炆削藩,岷王朱楩也被贬为庶人,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大同,齐王朱榑被囚禁在京师,而湘王朱柏的结局最惨,他自焚而死。
从《明太祖实录》关于周王在军事上的记载并不是特别多,能看出来,其实周王和他的哥哥朱棣相比,军事上的能力,不算太突出,但是架不住,他的亲哥哥,是朱棣。
而朱棣,才是朱允炆削藩的重中之重。话也说回来,如果周王不是燕王的亲生弟弟,他的结局也未必能好。
朱允炆的削藩策略,不仅没有让燕王退却,反而让燕王意识到,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只能起兵了,起兵还有生还的可能,不起兵只有坐以待毙。
靖难之役其实打得很艰苦,燕王能打到南京城,除了他军事上的能力,还有运气的加持。
当朱棣和朱橚重逢,那画面还挺感人。当朱棣到了金川门,当时是诸王分守京城门,谷王朱橞开门,朱棣的队伍进入南京城。
朱棣担心周王、齐王遭到迫害,于是先派骑兵去救援,周王朱橚刚开始不知道是朱棣来了,很是慌张。
当知道来的人是朱棣的队伍后,他欣喜若狂,他知道,他可以不死了。
朱棣和朱橚两人重逢,两人都是眼含热泪。朱橚对于朱棣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朱棣还挺感慨,提到他这一路,多次陷入险境,今天能再次见到朱橚,是天地还有父母的保佑。
总之,这场面,让人感觉到,就算是王室的人,多少也是有亲情的。
后来,朱棣恢复了朱橚的爵位,并且多次重赏这个弟弟。但是王室的这些情分,消散得也快。因为他们都不是普通人。
当朱棣登上皇位后,谁当皇太子,也是个问题。
在朱棣的儿子里面,朱高炽,按照嫡长子继承制,那确实应该当皇太子,而且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炽也立下了军功。但是这些儿子里,最让朱棣满意的,是朱高煦。
在朱高煦的身上,朱棣看到了他自己的影子,而且朱棣在靖难之役里,遇到险境时,朱高煦还拍马赶到,救过朱棣。这也是朱高煦在朱棣心中的加分项。
朝廷中的一部分臣子,也是支持朱高煦的,还有一部分人,是支持朱高炽的。其实无论支持谁,这两帮人都挺胆大。掺和到立太子这样的事情里,真就是富贵险中求。如果支持的人当了皇太子,后来当了皇帝,那是从龙之功。如果很遗憾支持错了人,那就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也有人,支持的人当了皇太子,他的下场也挺惨,例如解缙,这个人后文我会提到。
永乐元年四月,周王朱橚上表,请立皇太子。而朱棣的回复,也挺委婉。
朱棣的回复里,提到立太子是大事,之前文武群臣也说立太子的事,但是朱棣都没有听,现在他的弟弟朱橚也来上表,可见朱橚也真是为国家考虑深远。
长子朱高炽虽然有仁厚之姿,但是见识还不够,等到他真正有这个能力的时候,再立皇太子也不迟。
朱棣的这番回复,显示了他的智商和情商。一方面给了朱橚面子,你看看之前群臣上表,朱棣都不同意,但是你朱橚上表后,就回复你了,可见你朱橚,在朱棣心中的位置。但是又明确说出了,长子朱高炽能力还不够,其实这也是暗示朱橚,你消停点,当你的富贵王爷,这种事你少掺和。谁立皇太子,是皇帝说的算,你少掺和。
永乐二年,四月,朱棣立朱高炽为皇太子,立朱高煦为汉王。在《明太宗实录》里提到,“周王以宗室之长,屡表请立太子,封建诸王宗室。”这句话其实挺意味深长的。
如果说朱棣真不介意朱橚上表掺和立皇太子这事,我不信。
朱棣是个疑心非常重的人,他的这性格,真是遗传了朱元璋。
虽然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但是他的位置并不稳,这也引发了一系列事情,而拥立朱高炽的人里,有个下场挺惨的人。这个人就是解缙。解缙虽然一度入内阁,但是朱棣时期的内阁,可不是明朝后期的内阁里的人,有那么大的权力。
解缙拥立朱高炽,用一句话形容,是赔了夫人又折兵,他根本没有等到朱高炽当皇帝那天,就被纪纲所杀,惨死在冰天雪地里,而纪纲有这么大的胆子,还是因为朱棣,朱棣问了一句,解缙还活着呢?
于是纪纲认为这是暗示他,朱棣不想让解缙再活着了,当时的解缙已经被囚禁在狱中。不管朱棣是怎么想的,反正纪纲是动手了,当然了,纪纲的下场,其实也挺惨。就是那句话,替人卖命,充当打手,也得想到,有可能有成为弃子的那天。
从解缙的下场里,能看到,拥立皇太子,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你得有命活到皇太子成为皇帝的那天。
那么,同样掺和到立皇太子事情里的周王朱橚,他的下场能好吗?
参考资料:
《明太祖实录》
《明太宗实录》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