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极简投研》的第477篇文章。文章仅记录个人思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作者没有群、不收费荐股、不代客理财。
一、概述
“优秀的企业”的四个维度之四是正的企业文化。
虽然我们乐见存在一种永恒正确的企业文化,其他的企业文化靠近它就是正确的,远离它就是错误的,但是,似乎并不存在企业文化的唯一正确解。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过:我拜访过很多知名公司的CEO,他们可以有完全不同的学历背景,完全不同的性格,完全不同的领导方式,但他们都是优秀的企业管理者。
因而,我们似乎只能事后诸葛亮,事后判断管理层是否真的优秀,也就是说,如果公司是成功的,那么管理层是优秀的,否则,就不是优秀的。
总之,以成败论英雄,成王败寇。
但是,如果我们的思考只停留在这个层次,那么我们也真的只是事后诸葛亮,别人失败了我们就轻视嘲笑它,别人成功了我们就羡慕嫉妒恨,那我们算个什么呢?一个永远正确的失败者?
如若不能流芳百世,也当遗臭万年。
所以我们应当事前归因,找到关于优秀企业文化的蛛丝马迹。
二、内容
第一、良好的股权结构
股权结构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
对于初创企业,创始人应当拥有更大的股权权重;对于成熟期企业,弱化草莽基因,职业经理人团队似乎更为重要;对于特殊企业,拥有一个好爸爸则是最为重要的。
例如,金固股份,属于初创型企业,公司的阿凡达轮毂正在落地初期,金固股份的股权结构是:创始人控股+两大国资护航+员工持股平台+一定比例的流通股。对于初创型企业,我认为这样的股权结构是最为优秀的,在创始人控股的基础上,笼络到了最大的利益同盟,所谓ZZ嘛,就是把朋友搞得多多的。
再例如,美的集团,白电巨头,成熟期企业,公司创始人极力弱化企业的家族属性,由职业经理人来掌控公司。当然,不能说这种股权结构最好,但是可以说,这种股权结构颇为适合,因为白电是迭代式进步,核心技术多年不变,所以对于这种很慢的行业,对于判断力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行业,规范和稳定是至关重要的。
再例如,通策医疗,牙科巨头,是为数不多跑通了牙科扩张模型的公司,它的方法就是,通过股权控制牙科诊所,同时让渡一部分股权给牙医,这样既完成了对子公司的控制,又充分发挥了子公司的生产积极性,毕竟,牙医对于牙科诊所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30年后如果牙医老了,怎么办?
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股权结构,只有阶段性的适合与否。如果美的集团遭遇巨变,那么那些每日西装革履的职业经理人可能也只会首鼠两端。
第二、融资&分红
林园提供了一个视角,如果一个公司一直都在疯狂融资,在分红上却极为吝啬,那么就是一个稀烂的公司。
似乎有道理,但是也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
如果资金留在企业比分给股东的价值更大,那么就应当留在企业。
例如京东集团初期,就得拼命融资,拼命扩张,拼命建设物流,慢一点都不行,此时哪怕你分一点点红,都是对投资人的侮辱,我给你钱,然后你给我分红,你TM在耍我?
再例如当下的隆基绿能,账上有近500亿现金,还在定增融资,生怕用自己的一点点钱,因为光伏行业正在面临大洗牌,需要为接下来的严冬提供足够多的粮食。
当然,也有反例,济川药业,这家公司十分奇葩,一边拼命分红,一边拼命增发。为何如此?因为这家公司的股权十分集中,集中于某个家族,分红的钱大多流进自己的腰包,至于企业研发,当然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了。
总之,对于融资&分红,没有标准公式,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第三、时间
只有时间能够说明一个人和一件事,对于企业也是如此。
一家企业,由一个新的团队操盘,我管你的学历背景,管你的履历资历,管你的性格和领导力,管你的各种花活,如果几年内公司没有发生真的改善,至少没有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样子,那么可能就说明,这个管理团队不行。
当然,你可以像巴菲特那样高瞻远瞩,08年建仓比亚迪,20年才最终爆发,当时建仓时就是看上了王传福这个人,那才是真正的厉害,开卷考试咱们都答不好。
三、尾声
总之,事在人为,有的人可以逆势翻盘,有的人则可以顺风翻车,人是最具有主观能动性也是最具有破坏性的因素,因而,考察企业中人的因素,就显得至关重要,毕竟,无论是多么伟大的企业,都需要人来缔造。
赞赏,是最真诚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