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立寒冬,一枝独秀的梅花,历来是文人墨客的吟诵对象,特别是到了宋代,咏梅的诗与词更多,其中有许多描写梅花神韵的上乘之作。
比如王安石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陆游的: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卢梅坡的: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李清照的: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其实在宋词里,还有一位冷门诗人也写过一首咏梅词。在词中,诗人用了比喻、对比等手法,写出了梅花的淡雅之姿与凌寒开放的傲然风骨。

玉楼春·红梅
宋.毛滂
当日岭头相见处。玉骨冰肌元淡伫。近来因甚要浓妆,不管满城桃杏妒。
酒晕脸霞春暗度。认是东皇偏管顾。生罗衣褪为谁羞,香冷熏炉都不觑。
【译文】
当日与你在岭头相见的时候,你的玉骨冰肌,本就淡雅如画。最近为何要浓妆艳抹,让满城的桃杏都嫉妒呢。
粉色的花瓣如酒后泛起的红晕一般,又仿佛是春光暗暗泄露,春神提前到来,吹开了梅花。褪去罗衣为谁感到羞愧呢?连香炉里的香气都不愿去看一眼。
【注释】
岭头:山顶
淡伫:犹澹泞,淡雅、淡静之意。
东皇:指春神。
熏炉:亦作“燻炉”,用以熏香或取暖的炉子。

诗人毛滂(1056—约1124),字泽民,衢州江山石门(今属浙江)人,北宋词人。
出生于书香门第出生的毛滂自幼酷爱诗文词赋,他首开潇洒俊逸之风,是潇洒派之宗祖。他的诗词被时人评为“豪放恣肆”,“自成一家”。其词受苏轼、柳永影响,清圆明润,别树一格,无秾艳词语,自然深挚、秀雅飘逸。
在所有的词作中,他的咏物词较多,尤其喜欢咏梅、月之类的高雅脱俗之物,这也与他出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渥有一定关系。
宋人皆喜欢咏梅,《全宋词》中题为梅词者达880余首,且多为南宋词人,如赵长卿、姜夔等;而在北宋,则数毛滂最多,有11首之多。比较较著名的《惜分飞.秀亭观梅》,写得十分有情趣:
相见江南情不少,尔许多时,怪得无消耗。淡日暖云色引到,阑干寂寞怜春小。
宫面可忺匀画了,粉瘦酥寒,一段天真好。唤起玉儿娇睡觉,半山残月南枝小。
另有些梅花冰清玉洁之姿的:“月样婵娟雪样清,索强先占百花春”。写梅花的馨香与潇洒的:“庚岭殷勤通远信,梅家潇洒有仙风,晚香都在玉杯中”等等。
这首《玉楼春·红梅》也是咏梅诗,写出了梅花的淡雅、清香以及凌寒而开的品质。

当日岭头相见处。玉骨冰肌元淡伫。近来因甚要浓妆,不管满城桃杏妒。
上片写了梅花的外形。“岭头相见”写了梅花在山岭独自绽放的情景,作者将此时浓妆盛开的红梅与未盛开时的淡雅之姿作了对比,也将梅花拟人化,它不管春天的桃花杏花是否嫉妒,不管不顾的绽放。此句把梅花盛开时的“高调”之美写得入木三分。
此句也隐晦的写出了梅花凌寒而开,开在桃李之前,这是梅花“玉骨冰肌”的高洁品质。
酒晕脸霞春暗度。认是东皇偏管顾。生罗衣褪为谁羞,香冷熏炉都不觑。
下片写了梅花的颜色与清香。前两句写梅花的颜色,红梅淡红色的颜色,仿佛是酒后脸上泛出的红晕,而这一切,又仿佛是春神的“偏爱”,将春色提早染在了深冬的红梅之上。
后两句则形象的写出了梅花的淡香。花瓣落下后留下的一缕缕暗香,不会将香炉里的熏香放在眼里。
梅花的“香”与“色”,在作者笔下变现得淋漓尽致。

近来因甚要浓妆,不管满城桃杏妒。
作者在词中,将梅花拟人化,细细读来,眼前仿佛伫立着一位玉骨冰肌的女子,她款款而来,气质高雅,清冷如霜,令桃李艳羡。
这样的梅花,是你喜欢的吗?

望春》 北地迎春挂新蕾, 东风催开江南梅。 今岁不与往年似, 阿姊西去不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