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宝贝:妈妈和孩子是一种独立、尊重和带给彼此美好感受的关系

书研聊育儿 2022-05-10 20:26:01

大清早被安妮宝贝写给女儿的一封信吸引住了,一看就是3遍,脑海里不由得跳出来一个问题:“我们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妈妈”?

我们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妈妈?

在此之前,我好像从未问过自己这种问题。

哪怕在大儿子青春叛逆的那几年,我所求所想的也只是如何快速地解决孩子叛逆的问题,而从不曾想自己到底要做一个怎样的妈妈。

看着安妮宝贝的文字,听她娓娓道来养育女儿过程中的那些趣事与思考,让人不禁心向往之。

正如安妮宝贝在信中说道的那样,她不是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无微不至的母亲。

自打女儿出生后,安妮宝贝就极少在人前谈论孩子,她也不会整日与女儿缠绕在一起。

待到女儿两岁,安妮宝贝就开始恢复工作。平日里读书写作和旅行,照顾女儿的日常则更多地交给了保姆。

可也就是在那几年里,安妮宝贝陆续写完长篇小说《春宴》,散文集《眠空》和采访《古书之美》。

安妮宝贝在信中说道:

“我没有懈怠,愿意让她见到一个始终在笃实地工作着的母亲,一个在学习和成长的母亲,一个在旅行和探索着的母亲,一个关注个体和世间的秘密并用写作做出表达的母亲。这样等她长大,她会知道对一个生命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在安妮宝贝看来,妈妈与女儿的人生是彼此独立的,她与女儿是一种独立、互相尊重和带给彼此美好感受的关系。

不侵扰对方的空间,不控制对方的情绪与意志,尊重孩子内在的成长节奏,让孩子感知到自己的美好,这是身为妈妈的她可以带给孩子的,也是她身为妈妈的人生准则。

爱孩子,就尊重孩子,让他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而非如父母所愿。

忽然想起诗人纪伯伦的那首《致孩子》:

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

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

属于你做梦也无法达到的明天

以前看不懂这首诗,现在一看到就会觉得自己的内心澎湃不已。这种澎湃是对育儿的幡然醒悟,是对孩子的看见,更是对一个生命的欣赏与敬畏。

孩子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他是他自己,他也只能成为他自己。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做错。

我们习惯于控制,动用一切权威与方法让孩子按照我们的想法来。报哪个兴趣班,有什么爱好,做什么运动,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等等,我们给了孩子太多的规矩与限制。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能够压制得住,但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所有被压制的一切都会反弹到父母身上,尤其是妈妈的身上。

甚至可以说前期父母有多限制孩子,在后期,孩子的反抗就有多猛烈。

我自己就是个例子。

在孩子的童年,我缺乏对孩子的看见与接纳,不懂如何正确地养育孩子,以至于给到孩子的都是些负面影响。

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长大了,他开始反抗,我除了生气、愤怒和痛哭,再无任何办法,这或许就是一个不学习不成长的妈妈的最大悲哀吧!

庆幸的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学习,选择了成长自己,一步步从亲子痛苦中爬了出来。之所以对安妮宝贝写给女儿的这封信如此的深有感触,或许正是因为自己的这段痛苦经历吧!

安妮宝贝说:

“女人即便身为母亲,最重要的核心,依然是需要有自己的生活。母亲不仅仅是给女儿做日常生活的琐事,更不能卸去自我的力量只围绕着孩子打转。我们彼此的人生是独立的。她要成长,我要成长,应是如此”。

是的,孩子要成长,妈妈同样也要成长。

我相信,做一个终身成长型妈妈,对身为妈妈的我们,是无比地重要的。

0 阅读:20

书研聊育儿

简介:聊聊读书育儿,聊聊爱与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