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市及下辖的几个县,改回古称,会不会提高旅游经济和知名度?

熙来攘去世界 2025-01-24 03:26:06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其下辖多个县市,每个地名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承。

晋中市(古称“魏榆”、“榆次专区”)

晋中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春秋时期,这里被称为“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则更名为“榆次”。秦统一六国后,榆次隶属于太原郡。此后,历经汉、魏、晋、南北朝等朝代的更迭,榆次的行政地位时有变化,但始终是晋阳(今太原)以南的重要城镇。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立榆次专区,后于1958年改称晋中专区,1970年改为晋中地区。1999年,撤销晋中地区和县级榆次市,设立地级晋中市,市政府驻榆次区。如今,晋中市已成为山西省的重要城市之一,下辖2个市辖区、8个县和1个县级市,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9.45万人。

下辖各县古称及内容介绍

1. 榆次区(古称“魏榆”、“榆次”)

榆次区是晋中市的政治、经济、交通中心,面积1328平方千米,素有“省城门户”之称。春秋时期,榆次被称为“涂水”、“魏榆”,战国时期更名为“榆次”。秦统一后,榆次隶属于太原郡。此后,历经汉、魏、晋、南北朝等朝代的更迭,榆次逐渐发展成为晋阳以南的重要城镇。榆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曾是明清时期晋商的重要商埠和集散地,商业繁荣,文化昌盛。如今,榆次老城区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商业街,是游客了解晋商文化、感受古城风貌的重要去处。

2. 太谷区(古称“阳邑”、“太谷”)

太谷区位于晋中盆地东北部,总面积1050平方公里。秦汉时期,这里被称为“阳邑”,隋朝时更名为“太谷县”。太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晋商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曾是明清时期晋商的重要商埠和集散地之一,商业繁荣,文化昌盛。太谷区境内有大西、太焦两条高铁和太长、榆祁两条高速等交通干线,交通便利。同时,太谷还是中国玻璃器皿之都,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和文化底蕴。如今的太谷区,既保留了古城的历史风貌,又焕发了现代城市的活力。

3. 祁县(古称“昭馀”)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春秋时,祁地属晋,是晋大夫祁奚的封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祁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晋商故里和晋商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祁县商业繁荣,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晋商家族和商号。如今,祁县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商业街,如乔家大院等,是游客了解晋商文化、感受古城风貌的重要去处。

4. 平遥县(古称“平陶”)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古称“平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汉朝时,平遥为京陵、中都二县及邬县地。北魏太武帝时,徙汉平陶于京陵城西,并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平陶为平遥。平遥古城是中国现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古城内保存着大量的明清时期古建筑和商业街,如日升昌票号等,是游客了解晋商文化、感受古城风貌的重要去处。同时,平遥还是中国汉民族文化、宗教、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多方面的历史缩影和实物资料宝库。

5. 灵石县(古称“灵石”)

灵石县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南端。隋开皇十年(590年),置灵石县,因文帝巡幸时挖河开道获一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并有“大道永吉”四字,故名灵石县。灵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里曾是古代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今,灵石县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商业街等历史风貌,是游客了解晋中历史文化、感受古城风貌的重要去处。

6. 寿阳县(古称“寿阳”)

寿阳县位于山西省东部,因坐落在寿水之阳而得名。据《寿阳县志·序》记载,寿阳县以城南临寿水得名。寿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寿阳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都曾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这里涌现出了许多英勇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事迹。如今,寿阳县仍保留着许多革命历史遗迹和纪念设施等红色旅游资源,是游客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重要去处。

7. 昔阳县(古称“乐平”、“夕阳城”)

昔阳县位于晋中市东部,太行山西麓。据《元和郡县志》记载,昔阳城一名“夕阳城”。东汉置乐平县,清嘉庆元年(1796年)并入平定州。1912年复置乐平县,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重名而改名昔阳县。昔阳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曾是古代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今,昔阳县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商业街等历史风貌,是游客了解晋中历史文化、感受古城风貌的重要去处。同时,昔阳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贯穿全境,为游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

8. 和顺县(古称“梁余”、“盖与”)

和顺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部,东临河北邢台,西通山西省府太原。北齐置粱榆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更名为和顺县。和顺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和顺县孕育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这一传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此外,和顺县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云龙山风景区等,是游客了解晋中历史文化、感受自然风光的重要去处。

9. 左权县(古称“辽州”、“辽县”)

左权县位于山西省晋中市东南部,总面积2028平方公里。东汉延康元年(220年)始置轑河县,治轑阳故城属乐平郡。1942年为纪念在此殉国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将军而易名为左权县。

左权县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和革命老区之一。这里流传着许多优美的民歌和革命歌曲,如《左权将军》等。同时,左权县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如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等,是游客了解中国革命历史、感受革命精神的重要去处。

10. 榆社县(古称“涅县”、“榆社”)

榆社县位于山西晋中南部中段,太行山西麓浊漳北源两岸。汉为涅氏县地,晋置武乡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社县。榆社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榆社县内建有响堂寺千佛洞、文峰塔、云竹湖等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遗迹。这些景点不仅展示了榆社县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还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享受。如今,榆社县已成为晋中市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

11. 介休市(古称“介休县”)

介休市是山西省辖县级市,由晋中市代管,位于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侧。春秋时,介子推隐居此山(绵山),后人嘉美其行谊,称绵山为介山。秦因置介休县,“休”是美的意思,表示对介子推的景仰。1992年设市。

介休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这里曾是古代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之一,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迹。如今,介休市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和商业街等历史风貌,如王家大院等,是游客了解晋中历史文化、感受古城风貌的重要去处。同时,介休市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如绵山风景区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和文化享受。

综上所述,晋中市及其下辖各县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0 阅读:239
评论列表
  • 2025-01-31 12:29

    再改的跟花一样,经济发展不了一切白搭

熙来攘去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