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造价鉴定中,正确运用推断性意见与选择性意见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步骤,确保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可追溯性:
一、概念辨析
1. 推断性意见
定义:在证据不足或信息不完整时,基于专业经验、行业惯例或合理逻辑推导出的结论。
适用场景:
原始资料缺失(如施工记录不全、签证单未签认);
存在争议但需合理估算(如隐蔽工程工程量争议)。
示例:某电力项目电缆敷设长度记录缺失,参考设计图纸和同类工程平均损耗率推算工程量。
2. 选择性意见
定义:在多种合法、合理的计价标准或方法中选择一种最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适用场景:
合同约定模糊(如未明确计价依据);
存在多个有效但结论不同的计价路径(如定额版本冲突)。
示例:某光伏项目合同未约定组件涨价调差方式,鉴定人可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或市场惯例选择调价公式。
二、运用原则
1. 合法性优先
推断或选择必须基于现行法律法规、合同约定及行业标准,禁止突破合规底线。
案例:若合同明确约定“固定总价不调差”,即使材料价格暴涨,也不得推断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调价。
2. 证据链支撑
推断需依托现有证据(如图纸、签证、技术文件)和逻辑关系,选择性意见需列举所有可能选项并说明选择理由。
示例:某输变电工程因设计变更导致导线型号变化,鉴定人需根据变更单、技术核定单等文件推断新导线用量,而非直接采用施工方申报量。
3. 程序透明化
在鉴定报告中明确标注推断或选择的部分,并附详细计算过程及依据,接受各方质询。
格式建议:
【推断性意见】
依据:设计图纸(图号XX)、同期同类工程损耗率(3%);
结论:电缆敷设工程量=图纸量×1.03。
【选择性意见】
可选方案:
A. 采用《电网检修工程定额(2015版)》;
B. 参照《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20版)》;
选择理由:合同约定“适用最新定额”,故采用方案B。
三、操作步骤
(一)推断性意见的应用
1. 识别信息缺口
确认缺失数据的关键性(如是否影响造价核心指标);
评估替代数据的可获得性(如同期工程数据、行业统计报告)。
2. 构建推断逻辑
方法:类比法(参考类似项目)、比例法(按已知部分推算整体)、专家经验法(行业通用参数)。
示例:某风电项目基础混凝土强度检测报告缺失,可依据《风力发电机组基础技术规范》最低强度要求推断合格率。
3. 验证合理性
交叉比对其他证据(如监理日志、材料进场单);
采用保守原则(如工程量取低值、单价取市场平均价),降低争议风险。
(二)选择性意见的应用
1. 穷尽合法选项
列出所有符合合同及法规的计价方式(如不同定额版本、调价公式);
剔除明显不合理或违规的选项。
2. 选择最优路径
标准优先级:合同约定>行业惯例>公平性原则;
示例:某配电工程合同未约定人工费调整方式,优先选择工程所在地住建部门发布的人工费指数,而非施工方单方主张的市场价。
3. 说明选择理由
在鉴定报告中逐条分析选项优劣,突出选定方案的逻辑正当性;
引用法律条文或权威文件增强说服力(如《建设工程造价鉴定规范》第X条)。
四、风险防控
1. 避免过度推断
仅对必要事项进行有限推断,禁止无依据的“创造性鉴定”;
反例:无任何资料时,直接按施工方主张的工程量全额认定。
2. 平衡各方利益
选择性意见需兼顾公平性,避免偏袒某一方(如业主或承包商);
技巧:引入第三方数据(如行业协会指导价、权威机构发布的成本指数)。
3. 保留复核空间
在报告中注明“若补充证据,可重新核定”;
对重大推断或选择结论,建议通过听证会或专家论证会确认。
五、典型案例
案例1:隐蔽工程争议(推断性意见)
背景:某变电站接地网施工无隐蔽验收记录,承包方主张工程量1000m,业主质疑。
处理:
1. 依据设计图纸计算理论工程量800m;
2. 参考同类工程5%损耗率,推断实际用量为800×1.05=840m;
3. 在报告中说明:“因无现场证据,按保守原则采用理论量+合理损耗”。
案例2:合同条款冲突(选择性意见)
背景:某光伏EPC合同约定“执行定额计价”,但未明确版本,施工方主张2010版定额(利润高),业主主张2020版定额。
处理:
1. 列出《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规定“无约定时采用现行定额”;
2. 选择2020版定额,并附住建部文件证明其有效性。
六、总结
推断性意见与选择性意见是造价鉴定中应对不确定性的重要工具,但需严格遵循 “证据为基、逻辑为链、程序合规”三大原则。建议鉴定人:
1. 建立完整的证据分析框架;
2. 在报告中清晰区分事实认定与专业判断;
3. 通过案例库和专家库积累经验,提升推断与选择的精准度。
通过上述方法,既能保障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又能有效降低法律风险,维护造价鉴定的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