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是南宋诗人陆游给其子传授写诗经验的。
不仅写诗,其他学习又何尝不是如此?
真正的教育与学习,其精髓往往藏在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诗外”之地。
哪些才是教育需要的诗外功夫呢?今天先从学习的角度略谈一二。
二
要把握学习的底层逻辑
我们都知道成绩、分数非常重要。
但实践中,仅仅盯住成绩、分数,孩子的学习是好不起来的。
大多数孩子是越盯越差,越盯越气人。
我们需要直面这背后的底层逻辑。
有人提出学习双环理论:学习外环和学习内环。
学习外环指的是学习策略。这里不细讲。
学习内环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
这一个可以说就是学习的底层逻辑。
三
如果家长或教育者不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这三个方面下功夫,
孩子就是刷了很多题,做了很多题目,参加了很多培训班,忙得晕头转向,
他的学习也是不会提高的。
因为,他多半是在假学习。
端正学习态度就要“人前夸”,经常在人前夸孩子学习认真。
提高学习能力就要下水游,没有去做,怎么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学习习惯就要持之恒,坚持多久,就能改变多少。
当然,我们这里不讨论那千分之三的天才,只说一般的孩子。
除了不可改变的天资,后天的努力就是从可以改变的学习底层逻辑入手。
四
无用之用,方显大用
慢慢的,我们成了功利心特别强的人,常常被“有用”与“无用”的界限束缚,
认为只有能立即转化为经济效益或职业竞争力的学习才是有价值的。
于是,我们特别会关注具体的、可以照本宣科的碎片化的东西。
然而,正是这种短视,让我们错失了生命中许多宝贵的财富。
艺术、哲学、历史……这些看似“无用”的学科,实则构建了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我们的灵魂得以丰富,视野得以开阔。
它们教会我们思考,教会我们感受,更教会我们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平和而坚韧的心。
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掌握一些原则性的东西,才能在遇见眼花缭乱的信息时“我自岿然不动”,不动心。
而这些东西,目前中小学课本里是极稀有的。
五
大道至简,唯有坚持
学习优秀的方法,往往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那就是坚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能够静下心来,日复一日地积累与沉淀,本身就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但知易行难,我们往往在开始时满怀激情,却在遇到困难或瓶颈时选择放弃。
记住,每一个伟大的成就背后,都是无数次失败与尝试的累积。
正如罗马非一日建成,学习的路上也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持,方能致远。
六
南怀瑾先生曾经举过一个例子,有个学生每天坚持练琴10分钟,十年后,成了钢琴家。
我有个学生,在班里资质平平,从四年级开始,每天诵读经典文学,在小打卡中,传录音,从不间断。
读过唐诗宋词元曲,读过《世说新语》《古文观止》。
到小学毕业的那个期末,竟写了一段文言文感谢我。
初中三年后考入重点中学。
我们不夸奖聪明,而是崇尚努力,坚持付出。
小学六年,让您的孩子每天读10分钟经典文学,坚持下来,试试看,不成材才怪。
很多专家学者因此还重金设奖,但没听说谁拿走奖金的,可见真的知易行难。
七
物质社会,人们变得直接、功利,但教育原本不应该如此。
教育的功利,会导致学校、家庭看似忙忙碌碌,实则南辕北辙。
但愿,让我们放下功利之心,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引导孩子去拥抱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与体验。
因为,正是这些“无用之用”,最终汇聚成孩子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引领他们走向更加宽广的未来。
请记住,教育的真谛,永远在那些超越课本、跨越功利的“诗外”之地等待着我们去发现、去体验、去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