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最著名的一首诗,开篇惊艳世人,结尾十字人人会背

馨花瑞草逸情 2025-01-26 09:34:20

初唐是诗歌史上格律诗正式形成的时期,此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比如有“初唐四杰”之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还有“文章四友”之称的李峤、杜审言、崔融、苏味道。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名噪一时的沈佺期、宋之问,他们的诗歌不仅讲究韵律,对仗,更是体现出一种气势磅礴的初唐气象。

比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离别写得开阔大气,独标高格。比如王湾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壮阔疏朗的境象对盛唐诗歌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在初唐还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主要以感发而取胜,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韩愈就曾经高赞道: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

他就是写下《登幽州台歌》的诗人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不是五言,也不是七言,它没有讲平仄,也没有对仗句,更不经任何雕琢,而是俯仰于天地间直抒胸臆,用喊的方式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愤懑。

诗人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是因为他的怀才不遇。

对于一个有梦想的文人志士来说,出仕是最好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陈子昂出仕之后确实得到了武则天的赏识,但是结果却是一个悲剧。

写《登幽州台歌》时,陈子昂35岁,跟随武则天的侄儿武攸宜出征边境,武攸宜是一个昏庸无能、刚愎自用的人,经常吃败仗。

对于陈子昂的多次劝谏,他不仅不听,还把他的职务一降再降。对于一个渴望建功立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打击。

对仕途深感无望的陈子昂,主动辞官回到了四川射洪老家,但是武攸宜并没有放过他,指使射洪县令罗织各项罪名,将他逮捕下狱,年仅42岁的陈子昂冤死在狱中。

这样的遇,比起不遇更让人感到沉重,感到心惊。

接下来分享陈子昂早期的一首诗《感遇》其二: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张九龄罢相后被贬荆州,也写过一组诗《感遇》,其中有一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与陈子昂表达的内涵完全不一样。

如果说陈子昂表达的是渴求知遇的心情,那么张九龄表达的就是甘愿寂寞,孤芳自赏的心境。

“兰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兰若生春夏,多么惊艳的开篇,让人一见倾心。

兰若,兰花和杜若,杜若是一种香草,还记得戴舒伦有一句诗“今夜初听雨,江南杜若青。”

古人常将兰花和香草来比喻人的高尚品质,屈原的《离骚》就用“香草美人”象征美好的事物和美好的理想。

春夏交替的时节,兰花和杜若枝叶繁茂、青葱浓郁,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姿态。

“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蕤(ruí):花的下垂状。朱蕤:指红色的花。

兰花和杜若生长在清幽的山谷,它们默默地绽放自己的芳华,却不被世人所知,正如杜甫的诗所云“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美丽的红花光彩照人,花朵低低地垂着覆盖了紫色的株茎。

这样美好的事物,值得人们的关注和赞美,要是能够得到人们的欣赏,也就不算辜负了美好的年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然而,它们却在山谷中等了一个又一个的白天,一个又一个的黑夜,告别了和煦的春风,迎来袅袅的秋风,却一直无人光顾。

时光如水,光阴飞度,兰若和朱蕤,只能在山谷中寂寞地度过一个又一个春夏。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长得再美、再高洁又怎么样呢,当秋天来临,管你是“朱蕤”还是“紫茎”,是青青的杜若,还是高雅的兰花。

终究将随着秋天的到来而凋零枯萎,无限的美好,丝毫没有派上用场,只能在空谷中自开自落。

诗人在这里用了比兴的方法,表达自己渴求遇见知己的心情,人生在世,不过短短几十年,如果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方才不算辜负自己的才华和德行。

纵观陈子昂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但是却无意成就了他的诗歌成就,以一首《登幽州台歌》被称为“诗骨”,“唐之诗祖”。

纵然岁华摇落,他所期盼的“芳意”也已然达成!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