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很是明显——嘉定孔庙栏杆石柱上海那千奇百态的石狮子。
先前去嘉定孔庙参观游览,对孔庙栏杆石柱上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石狮子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只觉得就是一种围栏艺术品而已。当我在专程去嘉定孔庙观赏那72只蹲在石柱上的石狮子时,看着那千奇百态石狮子我却被其深深的吸引了。

狮子是大型食肉动物,非本土动物,原产于非洲等异域,据考证在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进入而引入国内,迄今为止,还是人们豢养的观赏性动物,并衍生出狮子雕像这种艺术创作题材,经石狮子起先是寺庙的守护神,后来经过我们中华文化的浸润,石狮子的形象、作用也逐渐本土化,成为权力的象征,我们可以从皇家园林、陵墓、官府的故址发现很多大型石狮子,它们演化成权力的保护神;成为民间的镇宅、辟邪的宝物,人们在住宅、桥梁前置石狮以镇宅护桥,寄托人们期盼保护和平安的心愿。今天,石狮子这种艺术作品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中,人们既可以在古建古居中见到各种形态的石狮子,也可以在新建的大型文化建筑前见到那栩栩如生的石狮子。


嘉定孔庙的石狮子有74座,其中和孔庙同时诞生的是72座蹲坐在石围栏的石柱上,他们形态虽为各异,但体型均同,那2座在牌坊下的石狮子是从它处挪过来的古物,如果不加以细考,一般游者会将两座蹲在牌坊下的石狮子看成是那蹲坐在石柱上小狮子的带头大哥,是它带领着这群石狮子拱卫着嘉定孔庙这座中华文脉。

有人说嘉定孔庙石栏杆前的72座石狮子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者,我没有在孔庙尚存的石碑上和任何官网上看到这种记录,可能是偶合、可能是意会,可能是当时建造者是想将孔子七十二贤人以石狮子的形象传于后世,便刻意雕凿72尊石狮子。我仔细观看石柱上的每一座石狮子,虽然800余年的风雨侵蚀和时代变迁(有个别是候补的),每座石狮子都留下了时间的痕迹,但每座石狮子形态各异却异常清晰,它们有的低头不语作思考状、有的仰头瞭望作探索状、有的则张口说话作授课状,充分表现了孔子的七十二贤人在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多个方面的卓越贡献。





























我在石围栏前慢慢的走过,那72座石狮子不仅仅是给我艺术享受,而且给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刻的理解,中华文化五千年之久,博大精深,可以消化、同化一切外来文化为我所用,石狮子这种艺术作品从域外传入中国后,出现了本土化的改变,弱化凶猛性强化威仪与祥瑞感的“中国狮”从庙堂皇宫走入民间,成为人们喜爱的瑞兽而伴随着我们的生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文化有其历史传承特点,在当今的中西文化大碰撞、大交流中,我们要秉持中华文化的特征,在这种大碰撞、大交流中在吸取一切外来文化中要取其精华而摈弃糟粕为我所用,不能合污、不可猎奇,永远保持中华文化之根,为人类共同社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