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灭六国后,六国国君都是什么下场?秦始皇对他们相当不留情面!

我是居间呀 2025-02-08 16:03:40
前言

历史的进程就是一个前浪推后浪的过程,这一点在秦朝体现得尤其明显,毕竟当时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他要面对的不是一个国家,而是六个,但他最终竟然获胜了。

这就表现出秦始皇的厉害之处了,六个曾经盛极一时的诸侯国都能被他拍碎在沙滩上,秦国能够成为最后赢家是大势所趋。

历史的车轮无情碾过,身为败者,这六个国家的亡国之君的下场没有一个是好的,为了防止他们再翻出什么浪来,秦始皇对他们的处置相当不留情面。

一、被自己人拖累死的韩王安

首先来说第一个被灭的韩国吧,韩国在战国时期实在是非常尴尬的存在,祖先在三家分晋的时候没抢到多少地盘,导致韩国成了七国之中面积最小的,像个夹心饼干一样被周围一圈大国挤在中间。

并且韩国不仅国土小,实力也是相当弱,基本上就只有一个文化优势,军事那更是别谈了,简直就是被吊打。

在秦始皇的曾祖父秦昭襄王时期,白起就已经把韩国打得性命垂危了,因此秦始皇深知韩国有多好欺负,于是就先拿它开刀。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都没麻烦名将王翦,直接派了个内史腾率领着十万大军一路杀过去,韩国就这样亡了,韩国的最后一任国君韩王安也抓回了秦国。

但秦始皇一开始倒没想对韩王安怎么样,他想着虽然韩国亡了但是韩国人可没服气,留着韩王安还能牵制他们,于是就先把他关起来,等局势稳定了再说。

然而韩国那帮贵族实在是不安分,竟然直接发动了叛乱,这下秦始皇是真的恼火了,迅速镇压了叛乱后,还为了防止夜长梦多直接杀了韩王安,他也实在是倒霉,被自己人给拖累死了。

二、被流放的赵王迁

再来说说赵国吧,同样是三家分晋之后新生的年轻诸侯国,但赵国比韩国就要强多了,不仅国土大,军事实力也因为赵武灵王的改革大大增强。

“战国四大名将”中两个是赵国的,这就能看出来赵国的军事实力着实是连秦国也不好搞,可惜它同样是在秦昭襄王年间经历了一场“长平之战”,被白起打得元气大伤。

虽然经历了几十年的恢复之后,赵国到了赵王迁这一代稍微缓过来了一点,可惜赵王迁这人是个忠奸不分的软耳根,竟然听信了佞臣郭开的谗言,杀了赵国最后一个名将李牧。

这下好了,赵国本来还能在李牧的坚持下多撑一会,但没了李牧就相当于老虎没了牙,更何况秦始皇派出灭赵的将领还是名将王翦,于是赵国就这样亡了。

在赵国都城邯郸被攻破之后,赵王迁毫无抵抗能力地就被擒了,而后秦始皇吸取了韩国的经验,决定不能给赵国贵族希望,于是就将赵王迁流放到了房陵。

房陵在当时可是个穷山恶水的地方,赵王迁的未来可想而知,就算能活下来也活多长时间。

三、下落成谜的魏王假

魏国在战国时期曾经也是很支棱的一个国家,当时魏文侯在位的时候任用了李悝和吴起率先进行了变法,因此魏国的军事实力一度是连秦国都不能比的。

但是作为三家分晋的最后一家,魏国的命运和他两个兄弟韩国和赵国是一样的,在他们灭亡之后就迎来了自己的灭亡。

对于灭魏国,秦始皇也是相当胸有成竹,因此没动用王翦这名老将,而是派出了王翦的儿子王贲去历练一番,虎父无犬子,王贲也没让秦始皇失望。

他没有与魏军硬碰硬,而是采取智取,把黄河大堤挖开了一个口子,汹涌灌出的黄河水顷刻之间就将魏国都城大梁淹成了一片汪洋大海。

于是魏国就这样失去了抵抗能力,秦军顺顺利利就打赢了这场仗,而魏王假也非常识趣地选择了投降。

不过关于魏王假的下场,史书上就没有明确记载了,《列女传》说他被杀了,但《史记》又只说他被俘虏了,所以魏王假在亡国之后究竟面临着什么处境仍旧是个谜。

四、被俘虏的楚王负刍

作为战国时期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诸侯国,楚国能存在八百多年,不可否认它绝对是有着自己的强大之处的,并且由于世代联姻,秦楚两国关系也比较好。

但是亲戚又怎么样,这并不妨碍秦始皇在统一的过程中将这个外强中干的庞然大物吞进秦国的肚子里,没错,当时的楚国已经是外强中干了。

楚国国力衰弱就算了,问题是内部的政治斗争几乎闹了将近百年,大家熟知的屈原不就是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楚国朝廷的昏暗而选择自尽的么。

因此这样一个不团结的国就算看着强大,也只能让秦国吃得更饱一点罢了,不过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秦国在灭楚国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些麻烦的。

但是随着王翦出山,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公元前225年,秦军最终还是攻进了楚国都城寿春,楚王负刍无路可逃,只能被抓了起来。

而后楚王负刍要面对的自然就是秦始皇的迁怒,毕竟在楚国身上,秦国吃了从开始灭六国以来的第一场败仗,想也知道楚王负刍不会有什么好果子吃。

五、被斩首的燕王喜

燕国就更别提了,虽然离秦国远、国土也比较大,但是燕国的国力可一点都不强,想也知道,燕国在那样一个苦寒之地,还要面对外敌,机遇和资源都不多。

这就导致了燕国在春秋战国期间的存在感很低,但是在秦始皇眼中,身处秦国最外围、实力还不强的燕国存在感简直太强了,就跟块肥肉似的。

更何况当时在位的燕王喜还是个糊涂蛋,看秦国下一步就是打自己家了,于是竟然任由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始皇,结果失败了不说,还惹恼了秦始皇。

于是在公元前226年,秦始皇一声令下,秦军就攻破燕都蓟城,不过却并没有擒住燕王喜,燕国的地缘优势这就体现出来了,他逃到了更北边的辽东。

并且为了保命,燕王喜还将儿子太子丹的脑袋献给秦始皇示弱,不过秦始皇却没打算就这么放过燕国,毕竟燕王喜也没处再跑了。

最终在公元前222年,秦军还是把他给追上了,燕王喜被俘之后,秦始皇还是觉得不解气,于是下令将燕王喜斩首示众,这下场属实是最惨的一个。

六、被饿死的齐王建

作为活到最后的齐国,齐王建倒是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齐国能活到现在不是因为齐国强大,而是因为齐国离秦国太远,地理位置很有优势。

毕竟秦国不可能隔着中间的一堆国家直接飞过去打齐国吧,只能徐徐图之,等将中间的那些国家都搞定了再图谋齐国。

于是当齐国终于迎来了秦军兵临城下这么一天的时候,齐王建其实早就在大臣们的劝说之下做好了投降的心理建设。

何况秦国为了省点事,还直接对齐王建许诺了招降福利呢,答应在他投降之后封给他五百里地,让他继续享受尊贵的生活。

齐王建生怕错过这个事关自己未来的大好机会,因此更加毫犹豫地直接带着大臣们出城请降,俯首称臣。

然而他却没想到,秦始皇答应给他的封地不是什么富庶的地方,而是个鸟不拉屎的荒芜偏远之地,甚至连仆从和食物都不给他提供,最终齐王建竟然就这样饿死了,封地自然也被收回。

结语

所以这六国亡国之君的下场也为人们带来了教训,指望谁都没有用,只有自身强大才能保护自己啊!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