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最让人感到遗憾事恐怕不是各路英雄豪杰的离世,而是明明魏蜀吴三足鼎立的态势,最终却无比凄凉地都归了曹魏的家臣司马家,建立了晋朝。
这种胜利果实被家贼窃取了的感觉才是最让人觉得憋屈的,不只是对大家来说,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也是这个感觉,尤其是魏国的皇室曹家。
自从魏明帝曹叡死了之后,曹魏就彻底落进了司马家族手中,先是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后来又由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接过衣钵。
这就引起了小皇帝曹髦的极度不满,于是他竟然为了夺回权力亲自上阵征讨司马昭,可惜最终却被杀害,那他为什么不选一个更保险的方法,反而要这么大张旗鼓呢?
自古以来,皇帝和权臣就很少有能够和平相处的,像刘禅对诸葛亮的那种信任程度在整个历史上打着灯笼都难找,更多的还是汉宣帝和霍光的相处方式。
三国时期的曹魏虽然是个割据政权,但是内里的那些权力斗争可是一点都没少,司马家族就是这个虎视眈眈的存在。
在前两任皇帝魏文帝曹丕和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司马懿至少还是有贼心没贼胆的,就算是曹叡那么放浪形骸的一个皇帝,他照样能把司马懿的野心压制得结结实实。
然而等曹叡去世之后,司马懿就认识到自己的时代到来了,于是他通过高平陵之变扳倒了政敌曹爽,最终彻底掌控了曹魏的政权。
此时坐在皇位上的小皇帝曹芳只是一个任由司马家族玩弄的傀儡罢了,甚至在司马懿死后,他的长子司马师继承了衣钵,继续仗着权势为非作歹。
但是曹芳实在是忍不下去了,于是就想要发动政变废了司马师,结果计划不仅没成功,自己反而被司马师给废了,于是曹魏的第四任皇帝曹髦就这样被拥立着坐上了皇位。
刚继位之后一年,曹髦就收到了一个绝佳的好消息——司马师因为眼疾发作,竟然直接疼死了!
曹髦接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简直要喜极而泣,以为魏国的政权终于能回到他们曹家手中了,这样他今后就算死了也有脸面去见祖先了。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他高兴得实在是太早了,只是司马师死了而已,司马家族又不是没人了,就算司马师自己没儿子,但是他还有个弟弟司马昭啊。
于是司马昭就这样接过了父兄的衣钵,成为了第三个在曹魏只手遮天的权臣,甚至因为他为人比司马师还要狡猾奸诈,曹髦在他手下生活得比从前还要提心吊胆、生不如死。
然而这有什么办法?司马昭虽然上位不久,但是他此前在朝廷中也是相当有能量的,还没等曹髦与他的亲信想出什么夺权的方法,司马昭和他的党羽就已经彻底掌控了朝廷。
曹髦就这样过上了刚出龙潭又入虎穴的生活,那日子过得简直就是暗无天日,司马昭正值壮年又没什么伤病,让他觉得这种生活简直一眼望不到头。
曹髦心里那叫一个憋屈,他当时才刚刚15岁,实在是不想被司马昭控制到崩溃发疯,他甚至觉得曹芳虽然被废了但也不是什么坏事,至少有自由了。
然而身为曹家后代的骄傲和身为皇帝的责任感又让他不想就这么放弃希望,于是他就跟司马昭展开了一系列试探和出击。
但是不得不说他这些自以为算回事的行为,在司马昭眼中都极其弱小又可笑,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不过他倒也没有打算以这些为理由废了曹髦,毕竟这些反抗就跟挠痒痒一样不值一提。
就这样,曹髦在数次反抗完全没有效果之后也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自量力,甚至那些原本愿意帮他的官员也都逐渐放弃了。
毕竟试了这么多次之后,大家也都看出来了曹髦根本就是在做无谓的挣扎,与其寄希望于他身上还不如赶紧向司马昭示示好,以求至少保全自身。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虽然司马昭暂时还没打算动曹髦,但他是不介意用一些不听话的大臣们祭刀来给自己立威的,不少曹魏忠臣都被他给杀了。
这招杀鸡儆猴实在是很有效果,曹髦逐渐就连个帮手都找不到了,身边顶多就是有些忠诚保护他的侍卫,但不仅人数不多,侍卫也是没有实权的。
俗话说狗急跳墙,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曹髦被逼到了绝境,于是就在悲愤之中生出了和司马昭玉石俱焚的想法。
起初他还被自己这个想法吓了一跳,毕竟人都是怕死的,曹髦这么年轻的孩子自然更不想放弃生存的机会,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这几乎是自己最好的选择。
首先,他在司马昭眼中虽然不愿意屈服,但也没那么刚烈,有着年龄小自带的对长辈的恐惧和对生死的不愿面对,总得来说还是脆弱的。
这就意味着司马昭根本就没想过他会选择玉石俱焚这个选项,防备得自然也不会特别严密。
其次,他要是这样做了的话,那对司马昭造成的伤害不说伤筋动骨,至少也能让他头疼上好一阵,毕竟弑君之罪太严重了,即使是司马昭想要摆平这件事也要费一番劲,叫他不能轻易实现野心。
很多人都觉得曹髦这办法未免太激进了,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他多活上几十年将来没准还有更多机会。你以为曹髦想不到这一点么?
但他心里很清楚和司马氏争权就怕夜长梦多,毕竟他家每个人都智多近妖,非要用直接的攻击最有效,更何况他亲自出马没准还能激发士兵和民众的斗志,获胜概率更高。
在这种孤注一掷的心态下,曹髦于甘露五年亲自率领数百名宫人讨伐司马昭,他身穿战甲、骑着战马,手里拿着长剑,看起来威风凛凛。
簇拥着他的护卫和宫人们看到他这么威风,心里逐渐生出了没准这次能成的想法,于是队伍更有气势了,但是曹髦心里其实清楚得很,这场战斗凶多吉少。
巧的是,当他们来到了大街上的时候竟然正好遇上了司马昭的部下贾充,但这贾充恐怕也是没想到小皇帝怎么突然这么有种,着急忙慌想要回去报信,竟然输给了曹髦。
在一片混乱之中,曹髦这边的气势越来越高涨,贾充那边担任着太子舍人的手下成济赶忙问他要怎么办。
贾充也是觉得自己要是就这么输了回去见司马昭肯定没什么好下场,于是心一横,恶狠狠地对他说:“主公养你们这么久就是为了今天!”
成济会意,知道这就是说小皇帝这条命今天就可以到头了,于是拿起了长戈,趁乱挤到了曹髦近处,最后一捅——曹髦就这样身受重伤摔下了马。
等到司马昭闻讯赶来的时候,曹髦早已死透了,而司马昭心中也是心烦意乱,他的部下当街杀了皇帝,说不是他指使的有人信么?
于是他赶紧装出悲痛的样子跪倒在地,假模假样地掉了几滴假眼泪,悲痛的哭号道:“陛下!您被杀都是我的疏忽啊!”
不得不说,曹髦的勇气和信念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可惜他的死换来的效果实在是微不足道,司马昭轻而易举就摆平了这件事,让人为他的牺牲感到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