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征陶谦,留惇守濮阳。张邈叛迎吕布,太祖家在鄄城,惇轻军往赴,适与布会,交战。布退还,遂入濮阳,袭得惇军辎重。--《夏侯惇传》
兴平元年······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会张邈与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荀彧、程昱保鄄城,范、东阿二县固守,太祖乃引军还。布到,攻鄄城不能下,西屯濮阳。--《武帝纪》
兴平元年,太祖复征谦,邈弟超,与太祖将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太祖。······太祖初使宫将兵留屯东郡,遂以其众东迎布为兖州牧,据濮阳。郡县皆应,唯鄄城、东阿、范为太祖守。--《吕布传》
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潜迎吕布。······彧知邈为乱,即勒兵设备,驰召东郡太守夏侯惇,而兖州诸城皆应布矣。时太祖悉军攻谦,留守兵少,而督将大吏多与邈、宫通谋。惇至,其夜诛谋叛者数十人,众乃定。--《荀彧传》

张邈、陈宫迎吕布,反曹操,荀彧驰召夏侯惇轻兵自濮阳来保鄄城,因为曹操的家安在了鄄城,濮阳于是被吕布占领。
占领了濮阳,吕布、张邈、陈宫也没闲着,派人假装投降,劫持了夏侯惇。
遣将伪降,共执持惇,责以宝货,惇军中震恐。

夏侯惇做了人质,劫匪要钱,夏侯惇军中都惶惶不安。曹操率领几乎所有部队攻打陶谦,鄄城虽然有荀彧坐镇,但是毕竟是谋士文臣,而夏侯惇是曹操留守的主将。惇将韩浩乃勒兵屯惇营门,召军吏诸将,皆案甲当部不得动,诸营乃定。遂诣惇所,叱持质者曰:“妆等凶逆,乃敢执劫大将军,复欲望生邪!且吾受命讨贼,宁能以一将军之故,而纵汝乎?”

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出场稳定了局面,《三国志》里对韩浩的记载很少,只有短短几句。韩浩直接断了劫匪的念头:“胆敢劫持大将军,还想活命?以为劫持了大将军就能跑的出去?我不会因为一个大将军被劫持,就放你们离开的。”韩浩者,河内人。沛国史涣与浩俱以忠勇显。浩至中护军,涣至中领军,皆掌禁兵,封列侯。韩浩也不忘流泪对夏侯惇表示,如果因为夏侯惇被劫持就放走了劫匪,那么自己无法面对国家的法度,于是韩浩命令部队进攻劫匪。因涕泣谓惇曰:“当奈国法何!”促召兵击持质者。持质者惶遽叩头,言:“我但欲乞资用去耳!”浩数责,皆斩之。劫匪一看,这招不好使,碰上了硬茬子,瞬间秒怂,磕头求饶,表示自己只是想搞点钱而已。韩浩不吃这一套, 把劫匪全部斩了。

惇既免,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颐质。由是劫质者遂绝。劫匪的企图破灭,身首异处,夏侯惇也得以保全,曹操知道了后,对韩浩说:“你这个做法可以作为万世效法的典范!”颁布了法令:以后有劫匪敢劫持人质要挟的,不用管人质安全,攻击就行了。从此之后,劫匪劫持人质的事件就绝迹了。曹操不惯毛病,韩浩也深得曹操赏识,不和劫匪谈判,也不让人质成为自己的掣肘,无论人质是谁,或者只有曹操本人被劫持了,才有谈判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