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一首《怀妓》,构思精巧,蕴含深刻,更令人回味不尽

墨有云水心语 2025-04-01 08:04:32

中唐才子刘禹锡一生经历曲折,他的诗篇雄浑豪迈、沉稳刚健,在群英荟萃的大唐诗坛,可谓独树一帜,他也被后世誉为诗豪。

刘禹锡的作品题材多样,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充满了丰富的哲理,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下面一起欣赏他的作品:

怀妓

中唐 · 刘禹锡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

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

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

译文:海上三座仙山早已不见,只有浩淼大海如此深沉,岂能找到仙人的踪迹?传递音讯的青鸟离去之后,云端的道路仿佛也被阻断;嫦娥返回之地,乃是极其幽深的月宫。

遥想她在春日里也会隔着纱窗,深深地思念着我;夜深之时,我在书房里独自面对帷幔吟诗,又有谁会可怜我?料想那夜空中的明月,应该会传递情侣之间的思念之情。

这首《怀妓》表现出刘禹锡柔情的一面,看似单纯的怀人之作,其实暗藏着含蓄的情感与深情的寄托。

“三山不见海沈沈,岂有仙踪更可寻”,作者首先以传说中的海上神山起笔,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缥缈的氛围。三山早已隐没不见,眼前唯有无边无际的大海,诗人心中充满了强烈的失落感。

诗人将女子比作仙人,反映出她在刘禹锡心中的地位。她是那般超凡脱俗,又显得温柔善良,可是如今诗人却无处寻觅这位佳人的踪影,也打听不到对方的下落,心中纵有万语千语,又能向谁诉说?

颔联承接前文,继续抒写作者内心的无奈与思念,“青鸟去时云路断,姮娥归处月宫深。”青鸟是神话中传递信息的使者,它的离去导致云路阻断,意味着作者与所怀之人的彻底失去了联系。

诗人又将女主比作住在深邃月宫之中的嫦娥,遥不可及,让人叹息。云路断、月宫深,作者与女子之间有着无法跨越的距离,诗人借此表达出难以相见的痛苦。诗人将自己与佳人之间的阻隔具体化,在浪漫与哀愁交织的氛围中,展现出心中的无奈与思念。

“纱窗遥想春相忆,书幌谁怜夜独吟”,颈联转而描写现实生活,诗人遥想在一个春日里,女子或许正透过纱窗,深情地凝望远方,默默地思念着昔日的情郎;而他也在那个夜晚,独自对着书幌吟诗,可是自己的这番深情又有谁怜惜?

“遥想”一词,从自身延伸到对方,刻画出彼此之间心有灵犀。“夜独吟”三字,抒写了诗人的孤独寂寞,强化了对女子的思念之情。读者仿佛看见诗人在寂静的夜晚,独自思念佳人的落寞身影。

最后两句通过明月寄托深情,“料得夜来天上镜,只应偏照两人心。”诗人料想,夜晚的明月,应该会偏照他和女子的内心,传递着彼此的思念。月亮是相思与团圆的象征,诗人赋予其主观意愿,仿佛月亮也懂得深情,特意眷顾两颗思念之心,从而为全文增添了一份浪漫与温情。

纵览刘禹锡的这首七律,构思精巧,蕴含深刻,令人回味不尽。细味这首诗,其实不仅是简单的怀妓之作。中唐时期社会动荡、不断变革,刘禹锡则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这首《怀妓》寄托着作者报国无门的苦闷,那位被怀念的女子正象征着美好理想。

作者融合了神话传说与现实描写,让诗歌既具奇幻色彩,又不失真挚情感,语言凝练,对仗工整,体现了刘禹锡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值得后人反复品味!

0 阅读:0

墨有云水心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