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提醒:糖尿病没有这几种症状,病情就不是很严重,不妨了解下

涵畅随心养护 2024-10-29 14:45:08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寒冬腊月里,郭师傅正在装修工地忙碌着。这位年过五旬的老装修匠最近总觉得腰酸腿疼,眼睛也时常看不太清楚,手脚麻木的感觉更是让他烦恼。一天,他爬上梯子准备刷墙时,突然眼前一黑,整个人摔了下来。同事赶紧把他送到医院检查,结果显示血糖值高达15.6mmol/L,医生诊断为2型糖尿病。

听到诊断结果,郭师傅惊恐万分:"我这糖尿病该不会很严重吧?身上这些症状都跟糖尿病有关系吗?"主治医师张国仁微笑着摇摇头,拿出一份检验单详细解释道。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记载,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实际上与患者表现出的症状种类并无直接关系。很多糖尿病患者会产生恐慌心理,认为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就意味着病情严重。实际上,这种认知存在较大偏差。

张医生告诉郭师傅,糖尿病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血糖控制情况、并发症程度以及胰岛功能状态。某些症状的缺失反而可能预示病情尚未到达严重阶段。

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23年刊载的研究表明,以下几种典型症状的缺失往往意味着病情相对平稳:

极度口渴、多饮多尿症状:这是糖尿病最典型症状,当血糖未达到肾糖阈值(约10mmol/L)时,患者可能并不会出现这些表现。

暴饿症状:血糖控制较好时,患者不会感觉特别饥饿。体重也不会出现剧烈波动。

皮肤瘙痒:血糖控制得当时,真菌感染风险降低,皮肤瘙痒症状不明显。

视物模糊:早期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相对稳定阶段,视网膜病变风险较低。

李婉婉,一位38岁的花艺设计师也有类似经历。某次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偏高,她立即就医。检查结果显示为糖尿病前期。医生告诉她:"没有明显不适症状反而是好事,说明您发现得早。"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明在《糖尿病研究与临床实践》期刊中指出,糖尿病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至关重要。很多患者由于没有明显症状而忽视了疾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张医生建议郭师傅,除了按时服药外,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合理饮食:每餐七分饱,主食适量,增加蔬菜摄入。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定期监测:每月至少检测一次空腹血糖。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养师王玲介绍,糖尿病饮食控制并非绝对禁食某类食物,而是要注意食物搭配和进食时间。她推荐了几种适合糖尿病患者的食谱,帮助稳定血糖。

赵明德,一位55岁的摄影师,坚持这些建议已经三年。"刚开始确诊时,我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出现各种并发症。后来明白了,症状少不代表病情轻,症状多也不等于病情重,关键在于科学管理。"

《中华医学杂志》近期发表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通过规范化管理,80%以上能够维持理想血糖水平。研究对象中,仅有不到30%出现典型症状,这印证了症状与病情严重程度并无必然联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教授强调,糖尿病患者不必过分关注症状多少,应着重关注以下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空腹及餐后血糖值

血压指标

血脂指标

郭师傅经过半年规范治疗,血糖逐渐稳定在正常范围。他感慨道:"以前总觉得没什么严重症状就不当回事,现在才知道,早发现早治疗才是正确选择。"

《中国糖尿病防治蓝皮书》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超过1.4亿,其中相当比例患者并未出现明显症状。专家呼吁广大群众重视血糖检测,不要单纯依据症状判断病情。

随着科技进步,糖尿病管理方式日益智能化。可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血糖,手机应用程序帮助记录饮食运动,这些都为患者提供了便利。

武汉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专家组提醒,糖尿病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切忌盲目照搬他人经验。即使没有明显症状,也要遵医嘱坚持治疗,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生活中像郭师傅这样的糖尿病患者还有很多,他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对待糖尿病,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分恐慌。科学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保持乐观心态,才是战胜疾病的正确方式。

张医生在门诊日记中写道:"很多患者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 - 没有严重症状是不是就不用太担心?我告诉他们,症状并非判断病情的唯一标准,预防胜于治疗,规律复查才是关键。"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

0 阅读:13

涵畅随心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